《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快乐链接:
骨髓移植: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
【新知预习】
1、我会读下列词语
移植 台湾 余震 同胞 血脉 彼岸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白血病 骨髓 凋零 含苞 绽放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几经辗转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步履匆匆 涓涓流出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法梳理:概括记叙文内容的方法---抓关键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课堂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一:快速阅读课文,用“ ”划出体现小钱病情很严重的句子。
1、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小钱的病情很严重?
2、“刚满18岁”说明小钱 ;“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即将凋零”说明小钱短暂的生命就要 ,非常需要 ,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紧迫性和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二:仔细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体会(留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想想这些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从环境之危感悟真情。
① 为什么这句话让你们感动?这个青年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 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地震资料)
③ 假如你就是那个年轻人,一边是自己至爱的亲人生死不明,一边是素不相识的小钱在等待着你的救命骨髓,你会怎样抉择?可是这位年轻人却选择躺在病床上,是他冷漠吗?想象一下:他在想些什么呢?
④ 带着你的理解,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2、 从情理之别感悟真情。
① 为什么这句话让你们感动?
② “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余震资料)“余震中”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④ 带着你的理解,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达标练习】
(读句子填空)
1、这个刚满18年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句话把小钱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是因为 ;比作“即将凋零的花朵”是因为 。
2、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第一句话中的“仍”字表明当时 ,第二句话中的“仍”字体现了 。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是( )
A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无法割断的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架在台湾和大陆两地的桥。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1、比作“含苞的花朵”是因为小钱还年轻,还没有为自己的理想以及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比作“即将凋零的花朵”是因为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骨髓就会永远地离开人世了,骨髓的匹配几率又是十分小的,十分危难的时刻,如果找不到骨髓,小钱就会离开人世了.
2、 第一句中的“仍”字表明当时地震还没结束,第二句中的“仍”字体现了李博士的冷静和沉着。
3、A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当堂达标题
班级 姓名
给加点的字加拼音。
骨髓 绽放 暂停 袭击 空旷
海峡 血脉 间隔 同胞 凋零
二、辨字组词。
饱( )调( )峡( )淀( )此( )
胞( )凋( )狭( )绽( )些( )
三、选词填空。
等待 期待
(1)、丑小鸭一直( )有一天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2)、放学了,马小跳站在校门口( )妈妈来接他。
保持 维持
(1)、王大爷每天在十字路口协助交警( )交通秩序。
(2)、中国女排曾经( )了“五连冠”的好成绩。
四、阅读课文,试着解决下列问题。
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 )。
2、在文中有两组反义词,它们是( )。
3、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4、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这句话主要写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吗? 说明在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中,找到适合的骨髓非常困难。
5、课文中有两个“静静地”,分别说明了什么?
6、最后一段的“生命桥”是指:
7、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将( )比作( ),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年轻的生命就将结束。突显骨髓移植的( )性和( )性。
8、“在同一时刻”指的是:
参考答案
二、饱满、调查、峡谷、沉淀、此刻
同胞、凋零、狭长、绽放、一些
三、期待 等待 维持 保持
四、
1、年轻人的生命。
2、凋零——绽放 苍白——红润
3、体现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4、不行。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性,更加准确,而且突出了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5、第一个说明身患重病的小钱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第二个是台湾青年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6、血脉亲情
7、年轻的生命 含苞的花朵 紧迫 必要
8、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进一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都有这样的疑问吗?(生举手,提问。)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 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绽放、凋零、含苞: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课件变红)对了,是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大家读懂了,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继续看词语。还要提醒哪一个?
B辗转,都是翘舌音,(指名3人)。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起:“小钱是幸运的,……”
C暂停:平舌音,第四声。指名读两人,用暂字组一个词。很准确!放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得这么准确吗?谁来读?他很努力,暂停得读音读得很准确,不过我们发现读这个句子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生读,女生读。还有一个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自己练两遍。看这一部分,该怎么读?大地震动,一起读!现在能读好吗?指名一人读。(读好了鼓掌)
D好了,同学们,其他词语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现在我们把屏幕上所有的词语大声读一遍,让老师听见每个人的声音。
3. 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通了,现在我们回顾整篇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怎么样?既明白又完整。那么,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鼓掌)海峡这里指台湾海峡,请看大屏幕看看台湾到杭州有多远?
4、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屏幕,总结抓住关键人物地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
1. 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 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 指名交流: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1. 指名交流。
2. 评价:你能把两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真会读书!对于这两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嘛?再指名交流。
3. 评价:这位同学更了不起,能联系自己体会到台湾青年的精神。
4.了解这场灾难,台湾青年会怎么想?再读句子(出示句子“但是,他知道……”)(再点课件)注意红色的词语,看看台湾青年冒着地震的危险,离开自己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着什么?
5. 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读,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音乐起,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6.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你在为小钱着急呢!你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我感受到了你那颗纯真的心!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即使是在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身在大陆的小钱。
7. 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屏幕: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她变得无私,博大的爱,让她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用你们的朗读再一次感受台湾青年那颗善良的心,那份博大的爱:在这场灾难中,起——(齐读。)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 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谈体会。)
2. 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 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板书:沉着)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余震都能使针头都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啊!哪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强调这个词,谁再来读一遍(指名)。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当余震再次袭来时。。。。(看课件,生读)。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齐读36分)
4. (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三、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用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课件)
3、虽然大陆台湾隔着茫茫的海峡,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做生命桥,虽然台湾还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这座桥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教学反思: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孩子们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去。
接着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课件51张PPT。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自读提示:
1.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绽放 凋零 含苞 辗转 跨越 海峡
桂树 红润 移植 幸运 袭击 空旷
暂停 期待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谈何容易
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青年 李博士 余震中 捐献骨髓
台湾海峡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伤亡上万的大地震袭击了当地。抽取骨髓的不容易二·花莲慈济医院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余震的破坏力比主震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
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
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指什么样的时刻呢?指海峡彼岸小钱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刻。指台湾青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彼此不知对方死活的时刻。指台湾青年的家人也许也遭遇了不幸,正在死亡的边缘线上挣扎。指余震的同时,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还在坚持做手术的时刻。此时此刻 大地震刚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时时威胁着他们。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 小钱静静地躺在杭州医院的病床上焦急地等待着骨髓。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 在灾难过后,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时,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从“沉着”和“静静”感受到了 什么? 感受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感动点一:冒着余震的生命危险来捐献 那位台湾青年虽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李博士来抽取骨髓,但是他的内心能平静吗?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场地震造成2295人死亡,38万户房屋倒塌,十几万人无家可归……)
感动点二: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 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讨论: 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 不仅仅是骨髓,更是流露出浓浓的爱心以及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讨论: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于小钱 、台湾青年 、李博士以及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讨论:小钱除了会感谢台湾青年还会感谢谁呢?
李博士 台湾骨髓移植专家,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捐献库,救助了许多白血病患者。他曾100多次携台湾同胞的骨髓来到大陆,架起了一座又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凋零 含苞 袭击满怀 空旷 暂停
身躯 同胞 绽放 辗转 读一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延长病人的生命。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苍白红润枯萎绽放唯有才然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谈何容易(不容易,很艰难)
哪些地方体现了谈何容易?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常常要在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骨髓捐献者。一·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10时20分 从花莲飞往台北14时15分 由台北抵香港后,
立即飞往上海16时45分 飞机在上海降落20时50分 直奔杭州22时15分 坐救护车开进杭州医院 花莲慈济医院台北机场花莲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杭州医院 花莲慈济医院 花莲慈济医院 花莲慈济医院花莲机场花莲机场花莲机场台北机场台北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香港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上海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杭州杭州杭州医院杭州医院杭州医院讨论: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进行还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当地的医护人员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大陆和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它必将驻守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 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青年 李博士 余震中 捐献骨髓 (骨肉同胞,爱心救助)
心灵之语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1、1997年4月,慈济骨髓捐献中心首次进行横跨两岸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2、1999年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3、2003年11月14日上午,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