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哪几个方面讲述的?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新知预习】
1.我能正确认读并听写下列词语:
帝国主义、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
抱负、振兴中华、灯红酒绿、自命不凡 、惩恶扬善、疑惑
2.我能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崛起、灯红酒绿、耀武扬威、衣衫褴褛、铿锵有力、欺凌、风和日丽、
【课堂探究】
1.少年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受到了触动,明白了伯父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的?
2.在租界里少年周恩来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他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周恩来看到后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分别找到课文当中描写中国妇女、大个子洋人、中国巡警和周围的中国人的关键词句,说说你读到这故事的感想。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和他的同学们是如何回答魏校长的问题的?你赞赏谁的志向?
4.交流讨论: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
【针对练习】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哪些具体事例来感受周恩来情感变化的。
2.积累文中词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 ------ ------
描写人物品质的:------ ------ ------
描写人物外貌的:------- ------- ------
【达标练习】
查找资料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巨大成就?
如今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那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习评价】自评:☆ ☆ ☆ ☆ ☆
师评:☆ ☆ ☆ ☆ ☆
参考答案
【针对练习】
1.课文主要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主要通过“伯父谈话”、“闯租界”、“校长提问”三个具体事例来表现周恩来情感的变化。
2.积累文中词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沉思、左顾右盼、哭诉、迷惑不解、
描写人物品质的:打破砂锅问到底、铿锵有力、振兴中华
描写人物外貌的:衣衫褴褛、耀武扬威、得意扬扬
【达标练习】
3.比如:(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堂达标题
我会拼,我会写
mó fàn chéng chǔ xún jǐng chǎo rǎng
( ) ( ) ( ) ( )
zū jiè zhèn xīng fù nǚ bó fù
( ) ( ) ( ) ( )
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选词填空。
1.一个( )的上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 )的大街上。我看见街角坐着一个( )的乞丐,便赶紧把身上的几元钱都给了他。
2.周恩来看到那些( )的洋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 )的样子,感到( )。他知道原因后,便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 )的话语。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 周恩来站起来,( )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 )和(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 )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hà hè)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qī? pī)凌,就要振兴(xīng??xìng)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崛”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
2.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读音。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欺凌—— 目标—— 如此——
6.“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中的“此”在文中指___________
7.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波纹线画出有关句子。
?
【参考答案】
我会拼,我会写。
模范 惩罚 巡警 吵嚷 租界 振兴 妇女 伯父
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选词填空。
1.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 衣衫褴褛
2.耀武扬威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诬陷我。
2.行走的是外国人和巡警。
3.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或:在外国租界里,没有人敢怎么样。)
四、读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J 山 8
2. hè qī xīng
3.清晰 为之一振 抱负 胸怀 铿锵有力
4.:“ ! ! !”
5.清楚 欺负 目的 这样
6.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7.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
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风和日丽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100多年前旧社会的部分资料,谁来谈一谈?(生自由说)
师:清政府昏庸无能,帝国主义如同贪婪的野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土地,那高高扬起的刺刀肆意屠杀
我们的同胞(师边述说边出示时局图,八国联军入侵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当时,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知道他是谁吗?
生:周恩来
师:对!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今天,我们就走进那段历史,走进少年周恩来。
一、 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这里有一个新词,谁来读一读?你怎么理解“崛起”?(崛起就是兴起的意思)。
师:那什么是“中华崛起”?还能换个词语说说吗?(体会中华振兴、中华强大等, 换词语理解)
师:你怎么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为中华的富强而读书……)
师:对,这就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远大志向。(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明白原因
师: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中华到底怎么了?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
出示词语:
帝国主义 外国租界 巡警 妇女 振兴中华
耀武扬威 灯红酒绿 吵嚷 衣衫褴褛 抱负
得意洋洋 热闹非凡 训斥 哭诉 胸怀
2.先横着读,再让学生竖着读。竖着读后,师:这样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师:相信走进课文后你还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师: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引导生: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交流画的语句)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体会中华不振的内涵
师:课文中的语句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就让我们到租
界里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一幕中谁触动了你的心?
师:谁触动了你的心?
生:那位不幸的妇女
师:a、这是怎样的一个妇女?从哪里感受到她的不幸?这一声声的哭诉,深深地敲打着在场的每一个围观中国人的心。谁来读(出示句子: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站在一旁。)
师:还从哪里体会到妇女的不幸?(生自由说)
师:亲人死了却无处伸冤,多么不幸啊,谁想读(出示句子:谁知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那个肇事的洋人,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通)
师:这可是中国的巡警啊!竟然这样对待自己受伤害的同胞,多么不幸的中国妇女,多么无助的中国妇女,(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通。)
师:b、这真是有理无处诉,有冤无处伸,此时你就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中的一个,你想说什么?你想做什么?就在当时,围观的中国人啊,你说了吗?做了吗?谁也不敢这么说,谁也不敢这么做。 你是从那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
师:“紧握的拳头”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愿意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愤怒。(出示句子:围观的中国人都……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罢啦,从“只能”这个词你又体会到围观中国人的?
生:无奈、悲哀……
师:这正是中华不振的无奈啊!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多无奈的中国人,多可悲的中国人。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多么不幸的妇女,多么不幸的中国妇女,多么不幸的中国人啊!让我们再一起读第八自然段。
师:此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伯父曾经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生:读“中华不振啊!”
师:一声叹息叹出了多少心酸,多少的无奈呀!再读—“中华不振啊!”
C、也正是因为中华不振:出示资料:
①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②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④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师:看到这一个个令人心痛的字眼,我想说:( )
看到这一幕幕令人悲愤的画面,我想说:( )
生:补充说话
师: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深切的感到,生:中华不振。
2.周恩来立志
师:是的,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在回来的路上周恩来就在想,他在想什么呢?(生:只有中华振兴了,中国人才……)?回到学校他还在想? 他还在想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一直在沉思着,直到修身课上魏校长一句话“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怎样回答的?周恩来又是怎样说的?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是周恩来的突发奇想吗?
生:不是
师:有一个词——“静静地”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说)
师: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这是激励他读书的动力,让我们清晰而坚定的说(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让我们再次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读书就是为了振兴中华,少年时代周恩来就已经立下了如此志向,在他1917年赴日本留学时就写下这样的诗篇:
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齐读)
师:在这豪言壮语中我们感到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仿佛看到他正在……(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人,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国情怀的人,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同毛泽东等伟大革命领袖共同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如今,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飞天,看到我们奔月梦想的成功,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奥运赛场上,感
受到祖国60年国庆大典上那气势恢宏的场面,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如今的中华已经?
生:振兴、崛起了
师:中华崛起了,振兴了。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呢?
师:别着急,慢慢思索,就放在心里,让他成为我们学习的引航标。让我们清晰而坚定的,铿锵有力的说出伟人的志向,感受伟人的抱负!(齐读课题)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周恩来、毛泽东等革命先驱成长的故事,感受伟人的远大胸襟与抱负。
课件16张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帝国主义 租界 巡警 妇女 振兴中华
耀武扬威 灯红酒绿 吵嚷 衣衫褴褛 抱负
得意扬扬 热闹非凡 训斥 哭诉 胸怀······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3、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4、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1、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
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
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3、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
人一样的“号衣”。
4、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
射击。 看到这一个个令人心痛的字眼,我想说:“ 。”看到这一幅幅令人悲愤的画面,
我想说:“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