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学法指导】
1.阅读文章时,逐步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疑惑的地方的阅读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写出你的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预习导航】
一、轻声读课文,做到以下三点:
划——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标——标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做批注。
读——读一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探究】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桂花的样子笨笨的,花小,可是作者为什么喜欢的就是桂花?摘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二、讨论交流,品读体验。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仔细品读句子,哪个字形象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说说你的理由。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认真品读这两句话,说说哪里的桂花香?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一、1.桂花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比喻
2.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二、1.浸 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2. 素来有“金秋桂子,十里飘香”的说法.形容桂花的香味迷人,持久,随风一飘,远远就能闻到.描写邻居家浸在桂花香里,这个“浸”字,用的很好,意思表达是空中都有了桂花的香气,小小的天地被桂花铺满,所以用了这个字表达.
《桂花雨》教案
一、设计理念:
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乡情的浓缩。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
五、过程预设(1课时)
(一)入文,启动情感
1、赏桂花,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读课题,简介桂花和作者。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
(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到哪几件事?
(三)品读,悟“我与桂花情”:
1、导:《桂花雨》的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这句话,学生读一读。)这平平常常的桂花,为什么这般地让作者魂牵梦萦呢?静心默读,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定能让读懂作者的这份心境。
2、自由朗读,把自己的感受以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3、交流读书感受,品“独爱桂花”:
(1)读第二段,你从哪些地方品出“我”独爱桂花?
(2)交流:“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①“笨笨的”:读这个词,你想到什么?桂花笨笨的,你又怎么想?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远离故乡的作者,当在心里说出的“桂花笨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从“笨笨的”一词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掩饰不住的亲切、喜爱。)
小结: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却融入了作者一种心境,我们需要细细地品,细细地想,读到词语的心灵中去。
②这句中,还有哪些词句勾起了你的想象、给你感受?(学生畅谈想法。)
(3)小结:“我”独爱桂花,那笨笨的样子是那么可爱,亲切,难怪作者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深情地朗读这一句)
4、品“摇花乐”:
(1)我的记忆里,摇花是最快乐的,3—6段中,写“我”摇花的句子,反复读读,感受“我”的快乐。
(2)交流,畅谈读书收获,重点点拨:
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从“总是”“缠”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a 指名读正确。
b 引读:
摇桂花,我是那么快乐,因为我知道,桂花一定要摇下来才好——(读第四段)
所以,我盼着摇桂花——(看看图中的小女孩,看看她的动作表情,仿佛在说着什么?)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小姑娘抬起头来,看啊,看啊,那桂花是怎么样的?看图,想象。桂花飘到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写:我抬起头来……
再读句子。
(3)小结:童年的我,就是这样沐浴在桂花雨中,桂花,怎不让我——魂牵梦萦呢?
生带着想象、神往地朗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三)再品,悟“母亲与桂花情”:
1、导:杭州的桂花是很有名的,作者也曾采过杭州的桂花回家,同是桂花,同是芬芳,母亲却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句子,朗读)
2、你认为是这样吗?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说说理由。
3、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交流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 引导:轻轻读,盯住句子中的一些词,读着,琢磨着,你能读出什么来?(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肯定比故乡的一棵桂花香。)
(2) 质疑:可是母亲为什么总是这样说呢?
4、导入: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还要读出文字里藏着的内涵。细细地品品作者写关于母亲的文字,你会有新的发现。动笔划划写母亲的词句,想想母亲与桂花之间会是怎么的情感?
5、静心默读,写写批注,交流感受,相互修改补充,重点点拨: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画面?(母亲看桂花、收桂花、晒桂花、送桂花、吃桂花糕、喝着桂花茶……)
桂花,带给淳朴的故乡人是那么美的亲情,所以,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想象:看图中的山间小路,上工下工的人、走亲访友的人、农家,生活在这片桂花中,会怎么样的?(感受恬淡、宁静、诗意的生活气息)
浸在桂花香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所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想想,离开家乡,离开这棵桂花,很多年过去了,当我把一束桂花放在母亲前面的时候,你想,母亲会怎么讲的?
再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能想象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吗?
(母亲轻轻地叹口气,眼睛望着远方,深情地说:……)
那是母亲深深的留恋啊。家乡的桂花有收获、赠送和分享的快乐,你说,那香味仅仅只是桂花的香味吗?
(5)桂花雨里,是我童年的快乐,是故乡浓浓的亲情,无论走到那里,故乡的桂花总是最香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想象写作:
创设想象:作家琦君原是我们温州永嘉人,1949年到台湾,后来定居美国。假如有一天,她回到童年时生活的这片山园,她又看到童年摇过的桂花树,而这一切都变了,发挥想象,写写:重见故乡的桂花树(想象:阔别了半个世界的家园,怎么的山,怎样的路,怎样的小院,怎样的家乡人?假如站在桂花树下,回忆的又什么?)
(五)趣味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水是故乡甜》一文,思考: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说水是故乡甜?
故乡的水因为思念而格外澄清、香甜,故乡的山也会因思念而格外苍翠,你对家乡的山水有何感情?
(六)推荐阅读:
课下继续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家乡的桥》、《乡村的瓦》、《故乡的泥土》等其他文章。
(七)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比桂花
课件27张PPT。桂 花 雨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琦君(1917~ )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浸 香飘十里 我
会
读笨拙 一小撮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新鲜 谢落 尤其
吩咐 帮忙 拣选 糕饼
都是 仔细 姿态 即时
沉浸 读一读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第二段(第2、4节)
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和“收桂花”情景
第三段(第5、6节)
母亲爱家乡金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为什么要摇花?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第三节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划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摇花之“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杭州桂花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月是故乡明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之“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桂花糕 桂花茶 桂花沙冰 桂花酒冻与古人一起赏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拓展阅读《水是故乡甜》一文,思考:
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水是故乡甜?
3、故乡的水因为思念而格外澄清、香甜,故乡的山也会因思念而格外苍翠,你对家乡的山水有何感情? 课下继续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家乡的桥》、《乡村的瓦》、《故乡的泥土》等其他文章。推荐阅读:爱桂花
7. 桂花雨摇花乐比桂花怀念童年再
见
!7※ 《桂花雨》课堂达标
一、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盛开(shèng chéng) 熟悉(shú shóu)
浸泡(jìn qīn) 使劲(jìn jì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茁( ) 捧( ) 吩( ) 栋( ) 杭( )
拙( ) 棒( ) 纷( ) 拣( ) 抗( )
三、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
2.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
四 我知道下面两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
五、课内阅读。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哪句话写出了“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情景?用“ ”画出来。
2.我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为什么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答案
一、shèng shóu
Jìn jìn
二、茁壮 捧着 吩咐 栋梁 杭州
拙劣 木棒 纷纷 挑拣 抵抗
三、1.夸张
2.拟人
四、1.反问
2.感叹
五、1.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 这里的桂花是陌生的,没有扎根于此的亲情,有的只是单纯的桂花香.而家里院子里的桂花,目睹了亲人的生活点滴,有了如家人一般的熟悉,散发出温暖的家的感觉还有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