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埋忠骨》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预习导航】
一、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
二、读一读,写一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拟定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勋鉴 眷恋
三、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堂探究】
一、自学课文,品读体验。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1教育网
2.“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21cnjy.com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谈谈你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
二、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附答案:
三、课文讲了毛岸英光荣殉职,毛主席悲痛万分,伤心不已,并经历了是否将毛岸英的遗体是否运回国的艰难抉择的过程,体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和伟人的胸怀.
1、体会到了毛主席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那无比悲痛的心情
4、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方法?
《青山处处埋埋忠骨》当堂达标
1 我知道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勋鉴(xūn shùn) 殉职(xún xùn)
奔赴(fù pù) 踌躇(zhú chú)
2 我有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她的话使我敢动得留下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的关怀,使我中生难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2)毛泽东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2)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3)主席的目光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无限眷恋。
快乐提升:
4、 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主席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反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句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胆想象,说出感受。
如果我是毛主席身边的秘书,看到主席这样悲伤,我会安慰毛主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答案:略
2答案:(1)感 流 (2)终 忘
3答案:改进工作 改变生活 改动文章 改换门脸 观看表演 观望天气 观赏画展 观察事态
4答案: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无限眷恋。
快乐提升
1答案:(1)语言描写:“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2)动作描写: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3)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4)心理活动:“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2答案:略
3 答案:“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4答案:略
《青山处处埋埋忠骨》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准备相应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诗词感受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师生朗读)
同学们,通过学习《长征》我们认识了诗人毛泽东,领略了他伟人的胸襟和情怀,通过《开国大典》我们认识了亿万群众敬仰的领袖毛泽东,今天我们再来学习27青山处处埋忠骨,再次走近毛泽东,感受他普通人的情怀。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孩子们,结合着你手中的预习单,快速的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两篇文章分别讲了毛泽东的哪些事呢?ppt
2.说说看两篇文章分别讲了毛泽东的哪些事呢?(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你来说,(让学生简练的说),师评价:1.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语言简练说得好(多找几生说)21cnjy.com
《毛主席在花山》讲了几件事呢?生说,
老师还可以概括的更简练一些,向第一件事可以这样说.....。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一下后两件事 ,师总结(请群众 送茶水 帮推碾)
这样,我们就把毛主席在花山的主要内容理清楚了。
4.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生僻的词,谁来读一读(指2生读)“勋鉴”
师:猜猜看,勋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勋鉴是书面用语,是表示对看信任的尊重, 像这样的敬词还有 “道鉴”“伟鉴” “钧鉴”
这些都是对不同身份的人要选用的不同的词语。
电报: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过渡:你从这封电报里知道了什么?
用最简练的语言传递最重要的信息,这就是电报的特点,它传递的是主席失去爱子的噩耗,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21·cn·jy·com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评价时要关注细节描写)
1.让我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主席痛失爱子后的语句?圈出印象深刻的词语,写写你的感受(学生自读自画写感受)www.21-cn-jy.com
师评价:孩子们你们读的用心,写的认真。
师:说说看,哪一段话触动了你的心灵?
(生说句子)
A预设一:“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痛失爱子,主席哪里还吃得下饭啊!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手中的资料,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补充资料)
你来谈,多指几生谈(毛主席特别珍惜这个儿子)
师:毛主席和儿子聚少离多,这位老人、这位父亲是怎样的感受啊?(沉重的打击)
你来读
孩子们我们就是通过“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已经热了几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样的动作,走进了主席的内心啊,孩子们你还关注到了那些句子?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简单的话语却让我们读出了主席的痛彻心扉。
C预设二: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主席的心理活动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啊。
D预设三: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段话里有两个问号,这两个问号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主席不愿意相信儿子去世了。
师:尽管他是主席,在这样丧子之痛的打击下,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啊。
师:孩子们这些话语,让我们了解了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感受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吧(ppt展示以上的句子)(配乐读句子找4生读)2·1·c·n·j·y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敢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岸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生接: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身为父亲多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所以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21·世纪*教育网
师:孩子们,回过头来,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让我们走进了主席的内心呢?,
师:正是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为父亲的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怀。(板书普通人)
师:尽管是这样悲痛,毛主席依然在电文稿上签下了这样的大字:(生一起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伟大) (板书伟大的胸襟)
毛主席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父亲,他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更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伟人情怀。(板书 伟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通人情怀的毛泽东,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主题丛书“人际世界”中的10篇文章。去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21教育网
课件18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走近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自主学习单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什么事?
《毛主席在花山》
请群众 送茶水 帮推碾
勋鉴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道鉴 伟鉴 钧鉴……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主席痛失爱子后的语句?圈出印象深刻的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资料: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监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母亲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推荐阅读: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情谊》
《师恩难忘》
《一篮鸡蛋》
《热水瓶给了他温暖》
《一块手表见真情》
《宋庆龄送的鸭绒枕头》
《半个多世纪的肝胆相照》
《回韶山招待乡亲的菜谱》
《毛泽东一斯诺的交往》
《毛泽东与蒋介石万年的默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