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下第一课《我爱这土地》(课件+教案+作业+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年级语文下第一课《我爱这土地》(课件+教案+作业+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1 19:45:38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课后反思
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先将课文反复地读了几十遍,发现自己在诗中几处象征含义时不太明确,在理解两节诗的联系时也颇费了些周折。于是我想,我都难理解的内容学生理解一定有困难,便将教学目标定为三点:1、熟读并背诵,理解诗意。2、把握意象领会象征含义,学习运用象征。3、品味语言领悟诗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教学难点确定为“领会象征含义,学用象征手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整堂课构思为:一读二写。读是主要的。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将这十行诗读背,上课时检查背诵。然后是“读出层次”:将全诗分三层读,分四层读。以此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此时诗中哪些诗句写“土地”,哪些诗句围绕“小鸟”写便一下子明晰起来。于是我便设计了第三次读:“读出形象”,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意象,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领会象征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默读描写土地的诗句,以“从——我看到了一片——的土地”的句式把握土地的形象,再结合写作背景明确土地的象征含义,并举一反三合作探讨诗中“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接着便默读静思描写“鸟”的诗句,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小鸟的形象,思考诗人借“鸟”抒发的爱国情感;再对第二节中的“我”的予以探讨,明确“眼里常含泪水的我”的形象是当时所有华夏儿女的特写,第二节诗是第一节诗意的提炼和升华。至此再指导学生“读出深情”。
此时学生能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理解象征意义了。但我认为当代学生读这首诗不能仅停留在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上,还应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于是我便设计了“仿写”这一环节,但由于探讨象征含义时用时过多,“仿写”只能留作课后作业。我让学生想像假如自己就是艾青,行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土地上,放眼今天的盛世中华,以“假如我是——,我也应该——”开头再写一首《我爱这土地》,并尽量尝试使用象征手法。课后我阅读了同学们仿写的诗歌,发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这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却又在我的预料之外。
课后我一再反思,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一点进步:一是自己深入地解读了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处变不惊。二是对“教什么”一直心中有数,教学目标仅三点,简单易行又实际。三是教学设计简洁实用而且略有创意。特别是“读出层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能力,又了解了内容理解了诗意,还为下文分析意象理解象征含义打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整堂课以一个“读”字贯始终,但又不缺变化与层次,实现了“台阶式”的设计。四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和学,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杜绝看参考书找答案,随时提醒学生作笔记等,都体现了一个“实”字。
不过,这堂课也存在不少的疏漏。总之,在教学中,我们都是在尝试、在学习,还需要反思。行走或驻足,都能欣赏到沿途无限的风光,我想,这正是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吧!(共15张PPT)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2.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凝练形象的诗歌语言。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土地、太阳是其诗歌的主要意向。
我爱这土地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初读感知
我爱这土地
1.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
3.
诗中的“鸟”
歌唱了什么?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些什么象征意义?
自读理解
意象: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我爱这土地
土地
河流

黎明


受蹂躏的国土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光明的未来


“土


,表



心。
品读领悟
1、鸟儿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2、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身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把自身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我爱这土地
作业:
1、诗歌仿写:保留原诗开头和结尾一句,仿写诗歌。
2、完成线习册上的练习题。
3、课后读一读艾青的其它诗歌,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
我爱这土地
仿写诗歌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我爱这土地
仿写诗歌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
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
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作业设计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例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完成线习册上的练习题。
3、课后读一读艾青的其它诗歌,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这首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认真体会。同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中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第六册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同学充沛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三的同学而言,掌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同学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同学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同学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同学说出自身的感受、观点,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同学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同学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规范”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身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
  1、 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的图片下播放音乐《祖国,慈祥的母亲》激情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
   二、 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艾青出生于1910年,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面对敌人疯狂肆虐,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 、深情地朗读,整体感知。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
1 、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初读理解诗歌内容)
3 、小声跟读课文录音。(要求:用沉郁悲壮的调子来读,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4 、齐读课文。
四、自读诗歌,理解内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示手法叫象征。)
学生讨论并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指什么?指的是中国大地。
师:理解得非常好。在诗中“土地”可以看作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可作者笔下的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
  因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摧残百姓,。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所以这么说
  归纳板书:“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五、品读诗歌,领悟主旨:
思考:1、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学生思考并明确:
  生: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儿的歌唱还能是欢快、高兴的吗?
 再说,鸟儿的喉咙已经嘶哑了都还在奋力歌唱,可见他对祖国的爱是多么深。
  师:非常精彩。正是如此,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一方面影射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身对祖国的无比挚爱。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感情急于抒发的心情。(朗读)“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生:鸟儿生要为土地歌唱,死要让身躯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自身最后的一份力量。
  生:这是因为鸟儿对土地充溢了依恋。
  生:诗人真是善于表达情感。原本鸟儿歌唱、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诗人笔下,这些行为都成了鸟儿的主动追求,甘于为祖国歌唱,为祖国献身。诗歌真是魅力无穷啊!
  师: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歌唱;即使死去,也希望羽毛腐烂。此时作者的情感已由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当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时,洪流冲激而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朗读时,要恰当运用颤音,放慢语速,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由衷的倾吐。
  生:诗句一问一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师:诗人在第二节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他那强烈的感情。
  生:(齐读第二节)
  师:鸟儿无论生死都眷恋着土地,都挚爱着祖国。诗人在诗中倾注了自身深沉的情感。现在,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遍全诗?
  生读师点评。下面咱们齐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这是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3、 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身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把自身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人民的力量还是很单薄的,所以诗人用一只小鸟作比是很合适的。连这样脆弱的小鸟还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甘于献身,足可见当时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小鸟改成雄鹰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当时全国人民的那种悲愤之情。另外,诗人自称是“悲痛诗人”,这样的布置也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六、总结收获
  师:我们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走进诗人艾青的感情世界,看到了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作业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例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