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外国诗两首(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外国诗两首(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1 15:45:40

文档简介

《外国诗二首》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本诗,悟出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
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初步掌握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 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其代表作有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他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可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2年,他变卖了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自主学习
(一)读准字音,给下面加横线点的字注音。
萋萋( ) 忧郁( ) 瞬息( ) 怀恋( )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三)《未选择的路》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未选择的路》中,由两条普通的小路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请选取某一事物,依照示例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线的牵引
《外国诗二首》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一)qī yù shùn liàn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拓展延伸
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画出的是彩虹;
蜡烛——站得不稳,必然泪多短命。
《外国诗二首》课堂达标题
一、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1)《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他的著名的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3.按要求默写。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
二、阅读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
2.?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
?
《外国诗二首》课堂达标题参考答案
(1)美国诗人 弗罗斯特 (2)《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2.A
3.(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阅读
1. 人生之路
2.D
《外国诗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萋萋( ) 忧郁( ) 瞬息( ) 怀恋( )
三、自主学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背诵诗歌
《未选择的路》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四、拓展延伸
《未选择的路》中,由两条普通的小路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请选取某一事物,依照示例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线的牵引
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画出的是彩虹;
蜡烛——站得不稳,必然泪多短命。
小结
六、课堂达标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面对挫折切勿悲伤 正确面对挫折
永远向往美好未来 坚信未来光明
未选择的路
选择已选 决定一生
人生之路
留恋未选 无法回头
课件14张PPT。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普希金(1799-1837)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
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
胜。 检查预习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萋萋( ) 忧郁( )
瞬息( ) 怀恋( )qī yù shùn liàn自主学习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 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 《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自主学习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路表面: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示人生之路象征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象征比喻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思考: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拓展延伸《未选择的路》中,由两条普通的小路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请选取某一事物,依照示例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
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线的牵引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画出的是彩虹;
蜡烛——站得不稳,必然泪多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