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1.1.4 物质的分散系早晨的阳光照射森林的美丽景象—自然界的丁达尔效应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盐水、糖水、双氧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泥水、浑浊石灰水、石灰乳、硫酸钡与水的混合物油水混合液、苯与水混合液1.概念
分散系: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即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①分散系:混合物
②相对多少:分散剂>分散质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水小油滴 水小土粒水Na+和Cl-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 气
液 ? 气
固 ? 气
气 ? 液
液 ? 液
固 ? 液
气 ? 固
液 ? 固
固 ? 固空气
雾、云
烟、灰尘
泡沫
酒
泥水
海绵
珍珠
合金 2.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分散系浊液溶液(2)按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来分思考: 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说明:溶质、溶剂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能用于其它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10 -9m
10 -9~10 -7m
溶液 胶体 浊液 >10 -7m
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3.胶体(1)概念: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0-9m~10-7m (即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2)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溶胶、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豆浆、墨水、涂料等。(3)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
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雾、云、烟)
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
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
Fe(OH)3胶体的制备:取一只100mL的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棕黄色) 1~2mL,
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
注意:不能直接加热FeCl3溶液,那样容易得到浑浊液。胶体与溶液的区别:CuSO4溶液 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用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没得到滤渣,
滤液还是红褐色。在滤纸上得到泥沙,
滤液澄清、透明。 过滤后的现象Fe(OH)3胶体泥水胶体与浊液的区别:(4)胶体的净化(渗析)渗析: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离子)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由鸡蛋壳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动物肠衣膜等制成。
原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滤纸可将胶体和沉淀分离,胶体粒子可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 胶体的作用?胶体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而沉降下来,具有凝聚作用,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来净水。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净水的是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Al(OH)3具有很好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所有可溶性铝盐都可以作净水剂。随堂检测(1)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 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 乳浊液
(2) 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石灰乳D.碘酒CA(3)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加热
(5)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 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BC(6)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C.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B小结: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1nm>100nm1nm~100nm小分子、
离子很多分子集合体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均一、透明、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能不能能能不能不能食盐水、
糖水淀粉溶液、
Fe(OH)3胶体
泥浆水、油水胶体的重要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原因:胶体粒子较大(1~100nm),对光线具有散射作用,光束在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2.布朗运动
原因: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不停的、无规则的撞击,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3.胶体的电泳
原因:带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
发生了定向移动。
4.胶体的凝聚
原因:破坏胶体粒子原来带有的电荷,
就会使它从不容易凝聚的状态变成聚 集状态而沉降。
胶体凝聚的方法:⑴加热
⑵加电解质溶液
如: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⑶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均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问题1:判断下列物质是不是电解质,是不是非电解质。
①Cu②HCl③NH3④SO2⑤NaCl⑥氨水⑦盐酸⑧硫酸⑨烧碱
⑩蔗糖(C12H22O11) 电解质: ② ⑤ ⑧ ⑨
非电解质: ③ ④ ⑩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问题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CH3CH2COOH B. Cl2 C. NH4HCO3 D.SO2D问题3:SO2、NH3、Cl2的水溶液,Cu和盐酸均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NaCl溶液、 NaCl固体和熔融NaCl呢?
Na2O、Na2O2和CaO呢?★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要看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真正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
*金属氧化物,如Na2O,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电解质: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
某些氢化物等。
【注意】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一切单质既不是电解 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是指化合物本身(纯净物),而不是指它的溶液,它的溶液可称为电解质溶液(混合物)。
3.CO2 、SO2 、NH3等物质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本身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
质一定不导电。2.电离方程式(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其化合价可根据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交叉来判断。
★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定律。 【练习1】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NaOH、NaCl、MgCl2、
H2SO4、Ba(OH)2、Na2SO4、 Al2(SO4)3、
BaSO4、AgCl、NH4Cl、
NaHSO4、
NaHCO3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
②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或“-”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或“-”号,后写数字。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只写“+”或“-”号;而化合价数为1时,1必须标明。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⑥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电离方程式练习【练习2】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KOH、 NH4Cl、 AlCl3、
NaClO、 KClO3、 KMnO4、 Fe2(SO4)3、
HNO3、Ca(OH)2、 Ca(NO3)2、(NH4)2SO4、
BaCO3、CaCO3、 Ca3(PO4)2、
KHSO4、NH4HCO3 、
Na3PO4、 Na2HPO4 、 NaH2PO4 、
Na2O 、 Al2O3 、 NaHSO4 (熔融)、1.酸 阳离子 ??????? 阴离子(酸根离子)(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氢离子)的化合物。(2)酸的电离通式: 酸=H++酸根离子(3)例如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回忆初中知识】2.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碱的电离通式: 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 阳离子 ? ??阴离子 3.盐(1)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2)盐的电离通式: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3)例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的电离方程式:阳离子?? ??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