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蒙娜丽莎之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7《蒙娜丽莎之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1 09:23:53

文档简介

27*《蒙娜丽莎之约》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重点难点】
1.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自主学习】
一、预习新知
1.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xiào tián mǐn jīn mù càn

肖像 微抿 矜持 恬静 沐浴 璀璨
(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
探访 交涉 肖像画 赴约 恬静 矜持 微抿嘴唇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璀璨 永不磨灭
(3)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二、课堂探究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2.阅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可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做好批注。
3.认真研读文中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段落,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画像的?读读描写蒙娜丽莎的句子,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4.除了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三、相关链接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也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达?芬奇还有一幅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你也可以继续查找和达?芬奇有关的资料。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 ☆ ☆
附:参考答案
一、1.(1)xiào mǐn jīn tián mù càn (2)略
(3)首先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然后细腻、传神地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指出“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二、1.课文第5-7自然段
2.“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3.尺寸大小、蒙娜丽莎的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等。
4.侧面描写的部分。如,“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27*《蒙娜丽莎之约》当堂达标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清晰( )( ) 细腻( )( )
朴素( )( ) 温柔( )( )
2.选词填空。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_________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_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_________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_________,听不到一点声响。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阅读练习。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 )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继续 陆陆续续 持续 断断续续
(2)蒙娜丽莎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因为什么事而由衷的发出微笑?


(3)读了短文,达·芬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附:参考答案
1.清晰( 清楚 )( 模糊 ) 细腻( 细致)( 粗糙 )
朴素( 朴实 )( 奢华 ) 温柔( 温和 )(粗暴 )
2.(1)恬静(2)幽静(3)安静(4)寂静
3.(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没很多人能亲睹她的风采。
(2)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3)“蒙娜丽莎”是明珠。
4.(1) tiāo qiāo
(2)恬静、淡雅 舒畅温柔 略含哀伤 十分亲切 有几分矜持
(3)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4)描写画面的句子: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5)【解析:可以从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各方面谈感受。】
5.(1)断断续续
(2)“蒙娜丽莎”是一个见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她因为看到画着鸭掌的图画又想到飞行器设计成功,人们可以飞翔在空中的情景,发出由衷的微笑。
(3)这个短文说明了达芬奇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捕捉艺术灵感的人。
27* 蒙娜丽莎之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二、教学重难点
1.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 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那温柔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五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63年,这幅画有幸远赴重洋,能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能成为看到这幅画的一位观众,他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介绍这幅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让我们共同感受蒙娜丽莎的迷人的风姿,感受王克难那细腻的笔触。(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1.快速读课前阅读提示,找出学习要求。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1)引导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2)引导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多次交涉”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和珍贵程度,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3)作者不光采用了侧面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方式叫什么描写?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画作?(板书:侧面 正面)
3.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的这幅画画的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如梦如幻、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等)
(3)理解了这些词语,谁愿意读读这个段落?
(4)读这一自然段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这幅画的?(从远处远观到近处的观察,“那幅画不大”是对画的整体描写,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介绍。)
(板书: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5)相机指导朗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找清楚作者的观察方法,带着你的理解动情地朗读这一段吧。
4.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幅画的魅力?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交流的同时,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板书:展开丰富的想象)
(3)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呢?谈谈自己的理解。
(4)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蒙娜丽莎的美在精彩的朗读下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心中。
(5)蒙娜丽莎成为千古奇韵、难以企及的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现,齐读: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6)再关注一下这个段落,作者仅仅写的自己的想象到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作者不光写到了自己看到的,还写到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的情景和想象到的情景交融起来,使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7)合作读第六自然段。
5.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6.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引读最后一段。
师: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动情地、大声地说,生齐读: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cuǐ)璨(càn)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作者欣赏的是画,为什么要用到“约”这个字?
(第一层意思,排队欣赏这幅画的人很多,需要提前预约;第二层意思,在达芬奇的画笔下她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同真的人一样;第三层意思,作者看到这幅画的那份激动,那份画面的美对他的引领,就在约定之中。)
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课文5、6、7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3.创设情景,解说画作。
(1)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我们学校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们。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全班交流。
4.拓展阅读。
(1)多媒体出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这幅图,就是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主题学习7《丹青墨韵》读一读《观察入微的达·芬奇》。思考一下,达·芬奇为什么要选择院长做他的模特儿?
(2)全班交流
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做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财,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所以院长是作为贪婪、叛变、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的。
小结:在我们中国也有许许多多著名的艺术大家,像吴道子、郑板桥、颜真卿等,课下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丹青墨韵》其它篇章,进一步了解这些书画大家。

板书设计
传神 侧面 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 想象
生命力 远——近
整体——局部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