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6年理综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方略研讨会讲座-新课标[整理][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2006年理综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方略研讨会讲座-新课标[整理][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3-02 20: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0张PPT。河北省2006年 理综中考研讨 ——陈有君
chenyoujun88888@126.com ●新课程的内涵: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由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文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面对新课程
教师应关注什么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理念的这一深刻变化,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关注人的发展。即由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和教学服从、服务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思想。2、关注教师自身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新的内涵,新课程中把老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高度关注自身的发展。3、关注课程的发展

新课程从内容、结构、标准、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教师面对的是新的机遇与挑战,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对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实践者、开发者、关注课程的发展也必然成为每一个教师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成为“教书型教师”转向“学者型教师”的起点。 ●新课程理念下
评判课堂教学的标准 1、是不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是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构建知识
3、是不是能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4、是不是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机的结合起来
5、是不是鼓励学生想象、思考、创新
6、是不是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分析学生状况分析《课标》和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设计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不依赖纸笔评价)实施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一、新课程理念对
   理化综合命题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实施跨学科综合,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只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跨学科综合”既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够使单科知识得以强化甚至融会贯通。  “理综”命题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能够灵活运用理科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命试题体现理科知识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能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分析有关社会现象;例: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所用的电源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
  2、请指出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4、电解水所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而实际上生成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2、现实性原则:
创设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问题情景,所命试题应是真实的、生动的、学生直接或间接经验过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建构学生智能体系。例:晓燕在回唐山某县农村的老家渡寒假时,某天清晨,她到外屋的水缸里舀水时发现水已结冰,水缸被冻裂,她转身看了看另一侧的咸菜缸,“咦,咸菜缸安然无恙!”晓燕陷入沉思:两个缸都放在同一环境下,温度一样,为什么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晓燕作出如下猜想:
1、可能是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
2、可能是因为咸菜缸里有食盐,是不是食盐溶液和水的凝固点不同的缘故?
3、可能是咸菜缸中的水少不易被冻透而水缸里的水多容易被冻透? 晓燕联想起城市的马路上在下雪时所喷洒熔雪剂的事情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终于搞清了其中的道理。
请问:1、你赞成晓燕的那个猜想?
   2、你将怎样通过实验验证?
   3、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思想性原则:
(1)所命试题情景应“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2)注重试题素材集合的负面效应,即科学的利用不当或控制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例:科学教育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类就一定会将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人们曾一度错误的认为只要依靠科学技术,就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事实证明,只进行科学教育根本无法消除人类在道德精神和价值领域中所表现出自私、贪婪、狂妄甚至野蛮,某些人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去达到不可告人的邪恶的目的。由此看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请你举出具体事例,分别从理化学科的角度举例说明科学是把“双刃剑” (即分别指出利与弊)。物理:           ;
化学:          。 二、2006年中考
试卷结构
  非实验区:实验区: 1、一些自然的和科学的共同观念,如辩证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本身及科学家的认识等。
三、理综命题具体内容:2、利用一些自然科学中某些知识间的联系、交叉、融合来再现问题情境,常常通过实验或具体问题将理化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3 、科学过程、方法、技能,如观察与测量、单位运用和换算、简单的误差分析、文字、符号、模型、实物、图形、图表、数据等多种信息的处理等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发明创造和重要事件以及对于人类进步和文明的贡献。 5、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认识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和现象、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国防等领域的重要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当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四、物理与化学的交叉点从化学的角度联系物理:
(1)物质的结构:可联系分子运动论、离子化合物或极性共价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在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金属及石墨的导电原因;(2)物质分类:如依据物质的熔点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3)物质性质:如推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依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物理中所使用的材料等 ;(4)物质变化:如溶液在闭合电路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对电流、电压表的示数、灯泡的亮度及其他用电器的影响等;从物理的角度联系化学(5)密度:在某密闭体系内所发生化学反应后,对溶液密度、气体的密度的影响;(6)压强:如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压强受化学反应的影响;(7)杠杆:如杠杆两端悬挂的物体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或天平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平衡的影响;(8)浮力:如溶液(或气体)中发生化学反应后对溶液(或气体)中的某个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9)能量及其转变与守恒:A.内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动能、势能)、核能、化学能的识别、彼此间的关系以及相互转变等;B.简单地涉及天然能,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地利用;C.能量与系统和环境、结构与功和能、变化与守恒、质能转变与守恒等。 五、2005年课改和非课改区 理综试题点评:
(一)对理综部分的整体印象 通过分析两套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发现05中考理综试题中,课改实验区的试题较非课改实验区的难度要略大一些、内容要新一些,而非课改实验区试题的区分度几乎是历史上最低的。与以往试题比较,虽然体现出稳定、无超纲、重基础,但缺少变化和新意,相对保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题数比04年明显减少。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
今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已大面积使用,新课程理念已对初中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考理综同样也应起导向作用,应该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促进者,应该在命题中体现其课改内涵。然而,05年非课改实验区的试题中体现的力度不够。 (三)05理综试题分析
以下将非课改实验区试卷称为“大纲题”,将课改实验区试卷称为“课标题”“大纲题”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材料-性质-用途)10、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再切断电源
B.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线
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电源的火线、零线上都可以
D.保险丝烧断了可用铜丝代替
(灭火与安全用电。答案有些牵强,因为塑料外壳的家电可不必接地,如电视机等)11、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物质前首先要估计被测物质的质量 ,以免超过量程
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增加砝码
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
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理化必需的称量工具)1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上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摩擦起电-原子结构)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
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
C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
D工业上用水制冷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征(与水相关联的理化知识)14、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15、如图所示,夹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化学反应-气体压强)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29、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燃料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1)图示过程中能量的转变:
(内、热)
(能量转化)
(2)打开沼气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角度分析是由于(发酵池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封闭体系内压强与大气压) (3)沼气除了甲烷外,还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有臭味,请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硫化氢)等气体。(已知气体与未知气体的物理性质比较)
(4)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空气、氧气)混入。
(易燃气体的化学性质) 一、8、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的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生物-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A素炒豆角 B牛奶
C鸡蛋羹 D小米粥“课标题”9、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常感到气短、头痛、恶心,这属于高原反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此题为理化生综合,但答案解释不完满,缺少物理方面的解释)
A呼吸受阻
B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导致体质差
C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
D高海拔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1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胸廓容积扩大时,其内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是(呼吸-大气压强)
A大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D 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12、在图示的装置中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气体,下列对收集到的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的性质)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 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13、下列关于能量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能量的转变)
A洗衣机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B汽车匀速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势能转变为内能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1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与水相关的化学与生物知识)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水熄灭
D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15、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热机的燃料-环保)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所有的热机都是由汽油作燃料
C汽车排放的尾气全都是有毒气体
D热机所产生的噪声,可以被热机上的消声器完全消除(四)启示(1)掌握理综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初三理综教学和复习的重点;因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建立在“双基”基础之上的;
(2)初中理综的教学及复习必须体现出“STS”教育;(3)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最好的应考方式;(4)实施新教材后,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六、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作为理科教师,应如何应对中考 (一)熟悉《大纲》,了解《课程标准》及新教材
新课程内容关注的是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改变、完善“纸笔评价”
注意发挥“纸笔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持久的兴趣,才能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三)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
1.?能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能独立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
3.?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物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四)熟悉教材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进“理综”,从“理综”走向社会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与学方式
学生经验与教师经验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
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要灵活驾驭教材。(五)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七、理化综合题型
命题方式示例
1、化学与杠杆
(1)向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上的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往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锌,同时往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镁,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锌和镁都有剩余 B.天平指针偏向锌一方
C.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D.天平指针偏向镁一方2、化学与压强
(1)一只盛有一定质量的硝酸汞溶液的烧杯,其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1,将一条铜片放入烧杯中片刻后取出,此时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为P2(不考虑水的蒸发),则 ( A )
A、P1> P2 B、P1 < P2
C、P1 = P2 D、无法比较 (2)一个底面积为10厘米2的圆柱型容器中装有109.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了54.88帕,则投入的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解题思路: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是由于在容器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并发生反应后容器内的质量增加(净增)导致的。因此,据压强公式P=F/S可算出F,再根据F=mg求出m(m即容器中净增的质量),然后再用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CaCO3+2HCl===CaCl2+H2O+CO2 净增
100 44 56
x m (3)放在桌面上的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m),根据曲线判断,图中Y轴是指( )
A、小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B、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
C、溶液的导电能力
D、溶液的体积 3、电路与溶液的导电性:
(1)如图所示。当往烧杯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灯泡熄灭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是: 100g 。
此后,若再逐渐
加入氢氧化钡溶
液,又会出现的
现象是:
。 (2)为了测定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A、B为两个电极,放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里。闭合开关后,向水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电极上将有气泡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A电极上出现的气泡为氧 , B电极上出现的气泡为 氢 。在这一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 大 ,电压表示数变 小 ,灯泡亮度变 亮 。分析:A4、化学与浮力
化学反应与浮力: 一只玻璃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火碱溶液,溶液上漂浮有一小木块,现向火碱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反应完全后(此过程中溶液体积认为不变),过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将上浮一些 B、木块静止不动
C、木块将下沉一些 D、无法判断溶解度与浮力:
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让一个较大的塑料块在液面上漂浮,当时溶液的温度约为60℃,室温为20℃。然后,小明让溶液冷却,注意观察。请你说出小明会看到的两个现象,并用你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
(1) 晶体析出 ;(2) 塑料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 。 5、化学反应与压强和浮力
(1)在一只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悬浮着一只塑料球,若小心地向杯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没有溢出杯外),静置后,塑料球的浮沉情况及烧杯底部受到的总压力与原来相比为( D )
A、上浮,压力不变 B、仍悬浮,压力增大
C、下沉,压力不变 D、下沉,压力增大(2)把一只新鲜的生鸡蛋放入盛有大半杯水的水杯中,向水中逐渐加入食盐。假定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纵坐标表示鸡蛋浸入液体的体积)A
6、化学反应与气体压强
(1)如图所示,在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导管的一端已事先绑好一个小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可看到气球逐渐
涨大,则瓶中的气
体不可能是(  )
A、氯化氢 B、氢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2)取出一支蜡烛,用蜡油固定在盆底中央位置,如图所示,向盆中倒入适量水,并加少量烧碱,用筷子小心搅拌至全部溶解,点燃蜡烛后用一个洁净的烧杯罩住蜡烛倒扣在盆中,数秒钟后蜡烛熄灭,杯内液面 ,
原因是 ,
烧碱溶液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当氢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发生爆炸,原因是
A. 由于高空大气压强增大,致使气球被压迫而爆炸
B. 由于高空光辐射强,导致气球内分子间增大、速度加快而发生爆炸
C. 由于高空大气压强减小,而气球内氢气压强相对增大而造成爆炸
D. 由于高空光照太强,导致氢气发生自燃而引发爆炸7、化学与内能
例1:下列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C )
A、冰熔化成水
B、酒精蒸发
C、氧化钙溶于水
D、煤跟水蒸气作用生成水煤气 例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悬挂一只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往烧杯中加入
适量的浓硫酸,并
不断搅拌,此时试
管内水的内能是增
加还是减少?为什
么? 例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例4.右图是科学家提出的
利用太阳能治理环境污染的
新构想,即将目前广泛使用
燃料的燃烧产物,如CO2、
H2O、N2等重新转化为燃料
为人类所用。请回答:
(1)这一构想若成为现实,其主要作用有 ;
(2)这一过程中有三种能量形式进行了两次转化,这两次转化是 ;
(3)该构想中,NH3作为燃料燃烧的全部生成物有 。8、化学与能量:
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为保护环境各国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能源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反应后的产物只有水。以下对氢燃料电池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其能量转换过程是化学能→热能→电能
B 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 氢气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被还原
D 氢燃料电池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9、化学与液体压强:在右图装置中,往盛水的试管A中加入生石灰,U形管中原水平液面产生了变化,其原因是 。
B瓶是隔热的,
此时瓶内的气
体压强是
P。+pgh 。
10、化学与势能
例:食入的糖类(包括淀粉)物质在人体内经消化后转化成葡萄糖,(C6H12O6),而葡萄糖又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而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6H2O + 6CO2 同时每180g葡萄糖完全被氧化会伴随释放2.8×106J的能量。某学生将50Kg的物体从地面上匀速举高2m,则需消耗体内多少葡萄糖?(w=Gh=mgh)11、物理化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
例:分子学说的提出,使人们搞清楚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不只是原子,对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提出近代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的汤姆生
B、丹麦的奥斯特
C、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
D、英国的法拉第12、物态变化与化学
(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一种白雾,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⑴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后在 和 情况下,气体的二氧化碳就变成了雪花状的干冰。(2)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 )
A、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B、 干冰迅速熔化生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 干冰迅速升华后变成的气体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及小水滴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3)干冰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某工厂储气灌中的CO2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若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然后再采用 方法把纯净的CO2气体制成干冰。13、热传递与燃烧的条件
例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若水全部变成气体了,纸盒就会被烧着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例2、在桌面上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点燃后用一大玻璃罩罩住(如右图),你认为哪一只蜡烛会先熄灭呢?请把你的推测及做此推测的理由简要写在下面的空格中,若有多种可能,可一并写出。 14、光学与化学
例:科学史上,偶然事件导致的重大发现屡见不鲜。有人曾在阳光下用放大镜观察金刚石晶体,却导致了金刚石的烧毁,从而揭开了金刚石组成的奥秘。放大镜能引起金刚石燃烧的原因是 。15、化学与比热
例.下列能用比热解释的事实是
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
B.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C.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
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16、其它类理化综合题
(1)地球表面71%被海水所覆盖。研究、利用、开发海洋,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阐述错误的是
A、潜入海底深处,会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强,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耐压的潜水设备
B、大海的潮汐具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它发电
C、人们可从海洋中获得食盐、氯化镁等原料
D、将化工厂的污水排放到海洋中,既可增加海水的营养又可解决化工生产污染问题 (2)诗词俗语话科学——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明代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的现象中所选参照物是水
B.“五月槐花香飘四野”——分子扩散运动
C.“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D.“孤掌难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现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两种无色液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A.进行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
D.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 (4)2005年10月12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用长征2-F号火箭将两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各物体处于“失重”(没有受到重力)状态。
(1)火箭发射时能量的转化情况主要是
A.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在太空舱内,宇航员拟开展下列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 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C.在水中溶解食盐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5)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大气压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火星上温度极低,为一5℃至一90℃之间,火星上已发现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根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
B.单质铁在火星上不易生锈
C.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
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6)在下一些传闻中, 你认为违反科学,不可能的是 (A)
(A) 如果在宇宙空间站内收集氧气,也可采用排水法
(B) 冬天,某饭店的一包房内,几个人围着炭火锅长时间涮羊肉时,发生中毒事件
(C) “温室效应”导致南极冰川融化,海洋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小
(D)某化工厂附近的居民状告工厂,称工厂的废水使它们很多人得了一种骨头易折断的怪病(7) 从下列现象中,可以确定所述物质是晶体的是
A、甲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B、乙物质在溶解时要吸热
C、丙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D、丁物质是从溶液中析出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
例题:炸油条时,生面一下锅,油锅内则剧烈沸腾,这是因为( )
A、食油与面粉发生反应 B、油要与水发生反应
C、油、面粉、水三者之间都要发生反应
D、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故水剧烈沸腾。(8)每一只量筒,在其最大刻度的上方,都有一段没有刻度的空白(如图)。现只有一只100mL 的量筒、一只50mL的小烧杯、托盘天平。请用两种方法测出该100mL 量筒上方空白的容积,简述操作及确定容积的方法。
方法1:

方法2:
(9)下列防止发生事故或处理事故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一定要接地
B、浓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
C、灭油井大火时,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电器失火时,先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10)在冬季,积雪的路面被汽车轧过后十分光滑,易引起交通事故,在路面上撒盐可使积雪融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积雪和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积雪融化
B、 在路面上洒食盐会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C、 新型融雪剂叫醋酸钙,它也属于盐类
D、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11)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 ;(2) ;
(3) ; (4) 。 (12)初三的物理课上曾做过扩散实验,用到了NO2气体,NO2有毒,少量的NO2气体就能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黏膜,引起咳嗽等反应,危害同学们的健康。因此做完实验后的NO2气体不能释放在教室里,也不要释放到室外的空气中,以免污染大气。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实验做完后,将预先备好的烧碱溶液倒进集气瓶中,摇荡几次,静置,或将一小块活性炭放入瓶内,摇动数次,请说明这样做的道理。(NaNO3 NaNO2 H2O)
(13)水与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终身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B、水能灭火,但把少量水撒到烧旺的煤炉里面,火焰反而更猛烈,此时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C、往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D、“水能载舟”是因为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14)将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彼此靠近插入西红柿中,把电流表上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锌片和铜片上,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对这一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电流的产生可能与西红柿的酸性、铜、锌的金属活动性有关
B、 电流表中的电流是质子定向移动产生的
C、上述现象的产生,说明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若将西红柿换成其他酸性水果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15)我国古代所炼制的一种叫“药金”的物质,因其外表酷似黄金而被误认为金子。现代实验分析表明,“药金”是铜和锌的合金。请你根据“药金”和黄金的成分,找出区别二者的物理、化学方法。
请各位老师提 出宝贵意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