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要点、考点聚焦
知识结构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要点、考点聚焦 ?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和联系,并会判断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经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硬度、熔沸点、润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表现:定义:可以通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和感觉感知的或仪器测知的知识结构化学性质定义:经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金属活动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可燃性: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C H2 CO CH4 C2H5OH
氧化性:反应时失去氧 O2 CuO CO2
还原性:反应时得到氧 C H2 CO
毒性: CO CH3OH 红磷 氮的氧化物NaNO2
酸碱性:酸性PH<7
中性PH=7
碱性PH>7知识结构注意:性质与现象的叙述区别 如:木炭能燃烧与木炭燃烧练习: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炭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合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硬、耐高温、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
从上述中可以知道这种材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密度小、硬度高、熔点高、韧性好两者区别: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知识结构二.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发生了变化原则:质量守恒定律(五不变两变两可变)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知识结构【例1】 (2002年山西省)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轮胎爆炸 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 干冰升华
C.工业制氧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钢铁生锈 典型例题解析B 【例2】 (2002年河南省)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H2用于探空气球?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CO2用于灭火 D 例3、(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 、 性质来作判断。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是 。 : 典型例题解析例4、(05广东)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典型例题解析例5、(05广西玉林)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例6、(05莆田)选用铜、银、金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看,
主要是由于它们 ( )
A.硬度适当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密度适当 D.相应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较多例7、(05广东)今年5月,云南省某地一个内装白磷的储罐因泄漏而迅速自发引起大火,现场白烟弥漫。消防人员马上采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的方式灭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已知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回答:
(1)白磷与红磷比较,在空气中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 ;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消防人员采用的灭火方法原理是 。 课时训练1.(2004年南昌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D.用氦气填充气球A2.(2002年镇江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生锈 B.蜡烛受热熔化?
C.酒精挥发 D.水结成冰 A 课时训练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木材燃烧 C、粉笔磨成末
D、石块雕刻成石像 E、动物的呼吸 F、粗盐的提纯 G、焊锡熔化 H、白糖遇浓硫酸变黑 I、金刚石变成石墨 J、植物的光和作用?K、锅炉发生爆炸
M、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N、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O、石灰水通入适量的CO2后变浑浊
P、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白色粉末
Q、胆矾在加热的情况下由蓝色慢慢变为白色
R、浓盐酸敞口存放,过一段时间浓度变小
S、CO2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
T、铁制品在空气中被锈蚀。 课时训练4、下列各物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了锈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铜绿加热后会变黑
D、蓝色的胆矾能被研成粉末
E、食品会腐败变质
F、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G、洒精挥发了
H、硫磺可以燃烧
I、活性炭的吸附性
J、浓盐酸的挥发性
K、碳酸的不稳定性
M、CO的毒性 课时训练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锌粒溶于稀盐酸
B、稀释浓盐酸?
C、白磷露置在空气中
D、空气中加热铜粉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B、盐酸用于清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课时训练7、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各组物质,一般根据化学性质加以区别的是( )?
A、水和汽油 B、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C、白糖和食盐 D、铜丝和铁丝?
8、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的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9、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 )
A、空气中含氧量低 B、空气中含CO2
C、烧红的铁丝很快在空气中冷却 D、空气中含氮量高 课时训练10.(2004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暑苏 C 11.(2002年舟山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植物的蒸腾?
B.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C.木材变成木炭?
D.液化空气制氧气 C 课时训练A 14.(2002年南宁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加热碱式碳酸铜?
B.家庭自制冰块
C.分离液态空气?
D.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15.(2002年兰州市)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
①鲜牛奶变成酸奶 ②将发面团蒸成馒头?
③橘子榨成橘子汁 ④葡萄变成葡萄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课时训练12.(2002年常州市)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分离出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
D.加热氧化汞得到氧气 A 13.(2002年甘肃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胆矾加热后由蓝变白?
B.水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
C.将铁铸成锅?
D.酒精挥发 A 17.(2002年太原市)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类反应中,可能生成水的反应共有 ( )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课时训练A 16.(2002年厦门市)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在常温下墨汁中含有的碳单质
( )?
A.化学性质稳定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可燃性 D 19.(2002年四川省)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B.木炭吸附水中的有色物质
C.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食物腐败18.(2002年徐州市)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内容是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课时训练C B 20、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再在该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
实验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由此推知灭火的方法是 。
课时训练21、(05莆田)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乙酸(CH3C00H)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乙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乙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
(1)请你就乙酸的化学性质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2)根据你提出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并完成下表: 课时训练22、(05厦门)有报道称:“人工增雨是一个物理变化,不是形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因此不会造成污染。人工增雨使用的是干冰和碘化银,干冰来源于空气,碘化银的组成和水的组成一样,因此不会破坏环境”。请分析此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查得碘化银的资料,请据此填写下表.2AgI (2)人工增雨过程中的物理变化是指: 。
(3)对报道中“碘化银的组成和水的组成一样”的说法,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课时训练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