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下第8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1节 日本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下第8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1节 日本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01 16:39:28

文档简介

七下 第八单元 第1课 日本
(第二课时)
【课题】第八单元第1课 日本(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重点)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理助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你知道日本的哪些产品?2、板书课题:日本 展开讨论,并积极回答 1、通过列举日本产品,让学生感受日本的经济发达。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新课。
出示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重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它的经济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问题导学 多媒体展示自学问题(2分钟)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5、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6、日本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7、读教材图文资料,进行比较,说说日本在服装与建筑方面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你还能列举其他事例说明这个特点吗? 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自学
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10-13分钟)请同学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 学生自学教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 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自学检查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8分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 学生按学习合作小组对自学目标进行展示各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讲
集体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10-15分钟)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还有哪些?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5.它的对策是什么?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6.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是双赢 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2分钟)[提问]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学习日本地理特征的?(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首先要了解该国所在地理位置等基本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七嘴八舌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计: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 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 3、中日文化交流
【当堂达标】
1.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自然资源贫乏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过剩
2.由图可知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A.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
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日本的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资源缺乏
C.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
D.日本是个发展中国家
4.有关日本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分布北多南少
B.日本人口众多,但人口总数不到1亿
C.日本2000年人口数达到1.27亿,地狭人稠
D.日本人口分布较为均匀
5.读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
② 岛; ③ 岛
⑤ 城市,⑥ 城市;
⑦ 城市,⑧ 洋;
⑨ 海,
⑵.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洋
沿岸和 海沿岸;
⑶.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
⑷.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密集的国家,二战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问题导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为师,合作探究。老师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来,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七下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
【课题】第一节 日本(1)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重点)
2、能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重点)
3、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组日本文化、风景、工业产品、火山地震等的图片。导入:它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它的国土面积狭小,但人口数量却达到1.28亿,人口密度比我国还要大; 它的自然资源极其短缺,但它却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工业产品畅销世界; 它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火山遍布,地震频繁。因此被称为“世界火山博物馆”和“地震之邦”。 它就是有着“樱花之国”美誉的——日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日本。首先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板书课题:第一节 日本(1) 观看图片听着老师的介绍,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今天的学习。 通过使用图片配上简单的介绍,唤起学生学习日本的兴趣。
启迪思维导学新知 日本的地理位置【活动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1)认真读课本P54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半球、经纬度、海陆位置)(2)找到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朝鲜半岛、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并填注到课前准备的日本空白版图上。巡视、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二)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河流【活动二】认真读课本P54图和P55文本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并把四大岛屿填在日本空白版图上。(2)说出日本的地形特点;并把关东平原、富士山填在空白版图上。(3)日本的国土面积小,只有37.7万平方千米,但海岸线比我国长。请说出日本海岸线特点,并分析它对日本经济的所起的作用;并把横滨、神户填在日本空白版图上。(4)根据地形特点,分析日本的河流特点。师生互动,纠正展示的错误答案。(三)多火山、地震【活动三】观看一组图片及视频资料,结合地图,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地图及火山喷发的视频,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拓展:据图说出四川雅安地震原因)(2)阅读课本P56文本内容,思考:日本有哪些防震、抗震措施值得我们四川雅安借鉴?【拓展】:网上搜集①防震避震知识、视频等。②火山喷发对日本居民的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日本的气候【活动四】认真读课本P56文本内容和亚洲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说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和分布。(2)对比同纬度的西安和日本的气候资料图,总结日本的气候特征。(3)探究:日本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原因。(4)根据日本气候、地形特点,分析日本的农业特点。表扬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五)日本的资源【活动五】:认真读课本P56文本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日本丰富的资源有哪些?贫乏的资源有什么?(2)思考:日本森林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方面总结)(3)探究:日本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不适合建设像三峡工程那样的大型水电站? 认真复习回忆前面所学的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步骤。先自主读图,思考问题;然后同组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老师出示的问题,达成共识,整理答案。积极踊跃,展示答案。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与中国一衣带水。东临太平洋,西隔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韩国、朝鲜相望,北隔鄂霍茨克海和俄罗斯相望。合上课本,认真填图,落实日本的海陆位置。 合上课本,认真填图,落实日本的四大岛屿、关东平原、富士山、东京、横滨、神户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先自主读图,认真分析,思考问题;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依照老师的点拨,大胆探知;积极踊跃,发表观点。(2)日本是多山的岛国,山地和丘陵占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填表第一高峰,也是座活火山,被日本人称为“圣岳”。(3)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各地距海近,多优良港湾,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良港毗连,为发展来料加工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4)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受地形影响,日本的河流短促,水流湍急,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认真观看图片等资料,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复习回忆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带的关系,认真读图,思考答案;积极踊跃,展示答案。(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通过观看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多了解防震、抗震措施,提升学生重视程度,并学会躲避地震灾害,减少损失。有利影响:火山喷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学生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和同纬度的西安加以对比,总结日本的气候特点。感受日本气候和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讨论、交流探究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原因。先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同组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老师出示的问题,达成共识,整理答案。积极踊跃,展示答案。其他同学补充未尽叙述的答案。讨论、交流,尝试自己总结得出答案,并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完善答案。日本的地域狭小,东西狭窄,地形陡峭,河流短促。所以不能修大型水库。但日本日本夏秋季节多发洪涝灾害,因此日本修了大量的小型水库和提防,用于防洪和发电。 自主通过识图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使用网络媒体搜集地震相关资料,既让课堂学习变得轻松;又助于学生了解防震、抗震知识。 通过对比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 梳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 提高归纳能力及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
当堂训练巩固提升 1、指导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助学P50的当堂达标内容。2、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识记助学P65“学习过程”中的1、2、3、4题和P65 “知识结构”并完成助学题目。2、教师抽查。 通过背记知识点和应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达标检测深化提高 指导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并重点讲解。 指导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并重点讲解。 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课上独立完成。
达标测试:
1.有关日本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C.日本传统的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D.在火山非活动期间,也不能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
2.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和位置最北的岛屿是( )
A.北海道、四国 B.本州、四国 C.本州、北海道 D.九州、北海道
3.关于日本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山是富士山 B.河流源远流长
C.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 D.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秋季开放
4.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
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 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
5.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6.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 海: ① ,洋:② ,
海峡: ③ ,
岛: ④________,⑤_______。
山: ⑥是_________,它是一座_____山。
国家: ⑦_________。
(2)港口和工业城市:
港口: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3)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__性特征,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一些图片引入新课,简单的语言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图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对地图等资料的分析,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地图等资料的能力。
3、采取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不足之处,从教学来看,在小组讨论环节中,个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