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下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1节 日本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下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1节 日本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01 16:41:40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下 第八章 第1节 日本(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重点)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日本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但它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日本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掌握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等知识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分析经济发展策略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抢答,谈感想。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三菱的空调······· 联系实际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日本经济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展示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激发学习欲望,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第二框题:经济贸易大国【活动一】感受经贸大国一.我国市场从日本进口工业产品,而世界其他国家是否也进口日本的产品呢 我们看一下实际情况。师小结:日本产品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说明工业科技含量高,市场比重大。二.指导学生读57页《阅读》对照下表结合下面材料,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归纳日本的经济特征。1.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哪些工业部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二战后,日本充分发挥哪些方面的优势,确立了什么战略?三.指导学生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原料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的百分比”图思考:1.说说日本的主要进出口商品有何不同。2.日本的工业有什么特点?3.结合上图分析对外贸易发达对日本的影响。(教师总结)原料主要进口,产品主要出口;对世界市场依赖严重。【活动二】见证工业分布【承接】这种状况也影响了日本工业区的分布。一.读课本P59图8-1-7,结合课文,思考:1.从图上找出日本五大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并填注在<地理填充图册> 25页第三题。2. 说说日本的工业分布的特点?3.说说高度集中分布的原因是什么?4.请结合工业地域形成的知识,分析近年来日本工业由太平洋沿岸向国土南、北端扩展的原因。(教师小结)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活动三】工业发展变化【承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本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指导学生读“日本工业比重变化图”: 1指出图中比重明显变小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哪里?3你怎样认识日本的这种做法?4我国也是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吸引外资又保护环境?(小结)发展经济既要考虑本国利益,又要考虑世界利益,尤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地球虽大,其实很小。她需要每一个地球人的爱护。薛城区矿产资源中可采矿产30余种,其中煤炭最为丰富;可利用淡水资源6000万方,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富水区;电力设施布局合理,价格低廉,不存在限电、停电问题;完备的产业基础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辖可为开办企业提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区内现存大量闲置的矿区、厂房和存量土地;薛城承接着京津唐、胶东半岛和苏沪浙三大经济区的辐射拥有省级薛城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张范经济园,均实现了铁、水、路联运,产业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完善,土地供应充足,商务运作成本低廉,是投资兴业的理想载体。假如你是薛城区区长,应该怎样利用优势条件和日本合作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样保护薛城区的环境?过渡: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发展。那么现在日本的文化呈现着怎样的特色呢?第三框题: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一.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文字资料,从服装、建筑等方面了解日本文化的特点。并联系实际从文字、传统建筑、宗教、服饰、饮食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第二框题:经济贸易大国【活动一】感受经贸大国1.读图说明日本产品的主要运输地2.产品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说明日本工业产品特点。读57页《阅读》后,合作回答问题利用课文和收集的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工业与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二战后,日本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读图分析,思考总结1.日本资源匮乏从世界各地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2.原料主要进口,产品主要出口;对世界市场依赖严重。3.有利:日本生产和出口价值昂贵的尖端技术产品,进口廉价的制成品,攫取高额利润。不利:对外贸易发达,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活动二】见证工业分布一.读日本主要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从图上找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并回答:1.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2.日本工业分布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3.有利于进口和出口。节省了运费。4.(1)工业的高度集中出现争水、争地以及许多环境问题,新兴工业开始向中小城市扩散。(2)产品“轻、薄、短、小” 的高科技产业摆脱了原材料的制约,往往选择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地方。【活动三】工业发展变化一.读图表,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1资源匮乏;劳动力价格高,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国内需求减少……2本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世界各地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3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优势条件促进经济发展。讨论交流据所学知识,对薛城经济做出展望第三框题: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一.看图片,联系实际并结合课本中的文字资料,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感受日本工业的强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用教材。通过学生用脑、用手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和图文资料,感知日本文化特色
知识结构 经济贸易大国: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工业分布:工业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新兴工业向中小城市扩散 主要工业区:工业发展变化:国内: 国外:东西兼容的文化:主要民族 通用语言 传统服装 文化特色:学生按教师提示总结 系统归纳,有利于知识掌握。
【当堂达标】
1. 下列城市与其所属工业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名古屋——阪神工业区 B.东京——京滨工业区
C.神户——北九州工业区 D.北九州——名古屋工业区
2. 下列说法,不是日本发展经济有利条件的是 ( )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D.科学技术先进
3. 日本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 )
A.非洲、美国、加拿大 B.中国、印度、巴西
C.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D.俄罗斯、印度、南美洲
4. 日本的民族构成单一,其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是 ( )
A.高山族 B.大和民族 C.汉族 D.朝鲜族
5.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 )
A.旗袍 B.西装 C.牛仔服 D.和服
6.读图题.下图是“日本工业分布图”,读图后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
① ② ③ ④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属于 国家,日本的主要工业主要分布在 沿岸与
沿岸,原因:

(3)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
中国的优势主要有【 】(多选)
A.资金和技术 B.管理经验 C.众多廉价劳动力 D.丰富的自然资源
(4)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B、矿产资源缺乏C、岛国,海岸线曲折D、水陆交通发达
(5)将图形代表的工业区,对应书写。
教学反思
本课从日本的世界经济地位 到工业的特点到日本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用一条主线连贯。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走向,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从身边熟悉的话题、或者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等出发,设置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信息、阅读地图、合作学习等。
教师在上课时不宜应用8-1-5和8—1—6,学生往往找出的答案是 “其他”,引起不必要麻烦。
不足:1.说明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时,缺少例证。2.对外贸易特点记忆时间少。
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
C
B
A【课题】七下第八单元 第1课 日本(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目标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仪、《地理填充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引入学习内容:由图中的“樱花”、“富士山”明确今天学习的国家——日本“前两章,我们从大洲和地区的角度,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从更小的区域——国家,这个角度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欣赏下面的图片,判断本课学习内容: 使学生明晰教材的编排顺序
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问题导学巩固达标拓展提升 一.问题导学:1.展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请学生指出日本,说出其海陆位置:2.展示亚洲部分国家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日本的相对位置。3.展示教材中的“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说出日本纬度范围和国土组成。4.引导学生读教材8-1-1日本本土“樱花前线”示意图,分析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差异大的原因。二.巩固达标:展示下图,并出示问题请学生完成 三.拓展提升:日本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四大岛屿和附近的诸多小岛组成,属于岛国。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口,为日本提供哪些有利条件?教师展示下图并强调: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一.问题导学:1.读“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在图中指出日本,说出其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2.据图说出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指出日本的首都,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日本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和韩国隔海相望,首都为东京。3.指图说出日本所跨纬度范围和领土组成。纬度范围——从24°N到46°N,位于北温带。领土组成——日本领土由最北的北海道岛、最大的本州岛、最小的四国岛和最南的九州岛四大岛屿和附近的诸多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千米。4. 读教材日本本土“樱花前线”示意图,分析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差异大的原因:日本南北狭长,由于纬度差异大,南北气温差异大,导致南北气候差异。樱花开放的时间由南向北推迟。二.巩固达标:学生读左图,完成下列问题:1.(位置)下列字母代表的国家或海域分别是:A B C D E F 2.(领土组成)下列序号代表的岛屿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三.拓展提升:根据教师的提问(见左侧)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有利于造船业的发展、有利于海洋捕捞······学生欣赏日本海洋捕捞图片 指导学生认识某一国家位置的方法认识纬度位置和领土组成以及所处的温度带,为后面学习气候特点做好铺垫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
衔接过渡 日本是岛国,且南北跨纬度广,这些因素对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学习目标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问题导学巩固达 标 一.问题导学:1.展示日本地形图,请学生指图说出日本地形的特点,并在图上圈出关东平原和富士山。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分析:①日本人口1.27亿,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多地狭,应如何发展农业生产?②日本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5%,那如何利用山地、丘陵呢? 3.展示图片(见右图),补充资料:日本有20多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鼓励和嘉奖植树造林。日本人 “爱树成癖”,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日本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绿化已深入人心。这方面我们应好好向日本学习。过渡:从图片我们可看出日本绿树成荫,河流清澈,环境宜人。那么,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气候。4.展示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请学生读图指出日本的气候类型:然后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日本的季风气候与同纬度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大陆轮廓、受海洋影响大小等角度进行引导)最后教师强调指出:日本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其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二.巩固达标: 1.据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并标出主要地理事物关东平原和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75%,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最高山为富士山,海拔3776米。2.仔细思考,尝试回答: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达66%,居世界前列,森林资源丰富。3.欣赏日本森林资源图片:4.学生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回答。二.巩固达标:1、学生判断左图中,反应日本农业生产形式的是哪个?( )2、下列资源日本缺少的是( )A 渔业资源 B 森林资源 C 矿产资源 3、日本东京与同纬度的济南相比,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检查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
过渡衔接 富士山被日本视为“圣山”,是日本的象征。其山顶终年积雪,风景秀丽,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还是一座活火山。在日本,火山和地震经常发生,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呢?日本是怎样适应这种环境的?
学习目标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问题导学拓展提升巩固达标 一.问题导学: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原因。2从地震带分布看,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日本地震有什么不同?3.展示日本火山、地震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地震带来的危害。 二.拓展提升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①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结合东南亚的学习,思考分析。②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三.巩固达标:指导学生快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24页两题。 一.问题导学:1.读图分析、回答:由于日本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2.学生读图找出我国西南地区的大致位置,明确所属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联系实际认识地震带来的危害。二.拓展提升地热开发、旅游开发、火山灰做肥料、火山爆发形成矿床。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 了解地震知识、每天课间操做好撤离演练······三.巩固达标:快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24页两题。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普及抗震知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知识建构
【当堂达标】
1.(目标1)关于日本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北部 B.日本国土全部位于北温带
C.日本位于中国的南面 D.日本位于南半球
2.(目标1)日本的四大岛自北向南依次是 ( )
A.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B.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C.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 D.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国
3.(目标2)关于日本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高山是富士山   B.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
C.河流源远流长    D.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秋季开放
4. (目标2)日本附近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 )
A.日本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5.(目标1和3)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国家: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海洋:E______,F______,G______;
海峡:H______;岛屿: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群岛:e______; 山峰:f______;首都:g______。
(2)日本海岸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着重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因此,地图的使用在教学中尤其重要。本课的设计采用问题导学目标教学模式,利用问题驱动、地图突破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以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判读、理解和信息的提取能力。如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板块位置和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等自然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读图的形式予以解决。另外,为有效突破教学目标,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使教学目标与教材资源的对接更自然,教学目标的落实更具体。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感到他们的读图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的达标意识也比较积极。
同时感到困惑的是,由于受专业素养限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读图方法的指导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锤炼、提升,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B
C
A
日本
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森林覆盖率高,农业精耕细作,单产高
渔业资源丰富
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矿产资源缺乏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良港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海陆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