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德谟克里特的猜想,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大小。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有大致的概念。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
猜想不是胡思乱想,科学的猜想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基础上的。
提示:
分子不是“最小微粒”,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提示:
分子个体小,但组成物质的分子数量很大。
组员自主选择方案,可相互协作,教师巡视,提醒注意的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师生共同评估。
各小组将各个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它们的组成,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认识分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04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是什么?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什么?什么意思?
答:物体是由极小微粒所组成的;原子;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自主阅读教材P105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分子最先是由谁命名的?什么是分子?
答:阿伏加德罗;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3.一切物质都是由__分子__组成的。
自主阅读教材P106~P10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4.观察分子必须借助什么工具?
答:电子显微镜。
5.哪些数据说明分子个体很小?
答:分子直径以10-10 m(0.1 nm)为单位量度 ,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kg。
知识板块三中,组内同学完成一个方案,感受分子个体小,数量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完成教材P107的活动。
方案二 完成P107的自我评价与作业1、2两题。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
“扩散现象”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提示:
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像分子间连接了一根弹簧。
提示:
发生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排列情况发生改变。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为了消除卫生间的异味,妈妈购买了一瓶固体清新剂,里面装的是晶莹的固体小颗粒,非常漂亮。在卫生间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仅消除了异味,还有一点淡淡的香味。能够闻到香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下面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08~P110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活动1(1)说明:__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活动1(2)说明:__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活动1(3)说明:__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2.什么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说明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什么叫热运动?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活动3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分子间有间隙。
5.活动4中A、B说明:__分子间有引力__;
活动4中C说明:__分子间有斥力__。
6.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存在什么关系?
答: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0-10 m)以排斥为主;在这个范围之外(大于10-10 m)以吸引为主;若分子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大于10-9 m),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没有相互作用。
7.综上所述,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有哪些?
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给各组分发器材,组长分工 ,学生操作、观察记录现象,并讨论,各组长将现象与结论汇总板书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估。21教育网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自主阅读教材P112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模型图
分子
排列
__十分紧密__
__没有固定位置__
__极度散乱__
分子间
作用力
__很大__
比固体稍小
__很小__
分子运
动情况
在平衡位置附近做__无规则振动__,平衡位置不能__移动__
在平衡位置附近做__无规则振动__,平衡位置可__移动__
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相互碰撞时除外)
宏观
特征
有__体积__、有__固定形状__、无__流动性__
有__体积__、无__固定形状__、有__流动性__
无__体积__、无__固定形状__、有__流动性__、易__压缩__
知识板块一中,每一组完成一个活动(或活动中的一项)。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教材P108活动1。
方案二 教材P109活动2。
方案三 教材P110活动3。
方案四 教材P110~P111活动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0.3 “解剖”原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2.理解两种原子结构模型。
3.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
电子的发现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使人们对物质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示:
“核式模型”否定了“枣糕模型”。
思考:
夸克还可以再分吗?
自主完成知识模块一、二、三,各小组将不能完成的内容汇总,板书到黑板上,寻求班内讨论。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但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分子还可以再分吗?让我们一起来——“解剖”分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13~P114,完成下列问题:
1.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与原子存在什么关系?
答:原子;大多数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叫多原子分子,有些分子是由单个原子组成的 ,叫单原子分子。
2.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什么微粒?有什么意义?
答: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神话。
3.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怎样的?
答:汤姆生——枣糕模型
卢瑟福——核式模型
4.原子核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 。
自主阅读教材P116~P117内容,完成下列原子结构图:
知识板块三中,讨论微观世界尺度。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请将分子、病毒、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如图所示的微观世界尺度图中。
①__病毒__,②__分子__,③__质子__。
方案二 对教材P117图10-30列表分析。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0.4 飞出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
古人的观点现在看起来都很不成熟,但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发是:人类的探索过程永无极限,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处于不断地完善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自主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5位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5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本章前三节内容让我们体会到了构成物质的微观微粒之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地球之外宏观和微观的物质世界,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出地球。21教育网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18~P120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远古时代人类的宇宙观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答:中国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
古埃及:星星像油灯一样悬吊在天空。
2.“地心说”和“日心说”分别是哪位科学家构建的宇宙模型?各有什么伟大意义?
地心说
日心说
构建者
__托勒密__
__哥白尼__
基本观点
宇宙以__地球__为中心
宇宙以__太阳__为中心
意义
能__解释很多天文现象__,但被__教会__利用,阻碍了__科学前进的脚步__
打破__人类思想束缚__,算出__行星到太阳__的距离,首次推算了__宇宙大小__的尺度
自主阅读教材P120~P122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3.天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原因是什么?谁最先发现的?
答:万有引力;牛顿。
4.飞出地球的条件是:__物体具有很大的速度__。
5.三个宇宙速度分别是多大?各有什么意义?
速度值
特征
第一宇宙速度(v1)
__7.9__km/s__
__环绕速度__
第二宇宙速度(v2)
等于或大于__11.2__km/s__
__脱离速度__
第三宇宙速度(v3)
等于或大于__16.7__km/s__
__逃逸速度__
知识板块二中,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拓宽眼界。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完成教材P123课外活动2、3。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0.5 宇宙深处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
冥王星因为非常小。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将冥王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提示:
光年的符号是l.y.1.y.=9.46×1015 m。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开发的层次还不高,相信未来的你,将会为人类认识宇宙、开发和利用宇宙,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21教育网
各小组将各个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国西汉文献《淮南子》对宇宙的定义:“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那么宇宙是么组成的,宇宙有多大……,关于宇宙的话题实在太多,让我们一起初步探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宇宙深处。21cnjy.com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23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地球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答: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地球离太阳约1.5×108 km,太阳直径是地球的109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21·cn·jy·com
2.太阳系有几大行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哪个?
答:8大行星;海王星。
3.银河系和太阳是什么关系?
答: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自主阅读教材P124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4.光年是什么单位?
答:长度单位。
5.请列举宇宙结构图:
答:宇宙……星系…… …恒星系… …行星系……卫星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统) (月球)
俄国著名的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你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作为地球上的成员,面向未来,你将面临哪些为人类开发新家园的任务呢?
答: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的星球;建造人类太空生存空间;寻找高等生命……
知识板块二中,组内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宇宙及微观尺度的比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完成P126自我评价与作业T1。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