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2006年生命科学复习体会
一、比较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05年高中段招生考试说明,生命科学部分增加的知识点:
1、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2、识别动物、植物细胞;
4、说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5、能使用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方法;
6、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7、说出N、P、K、Fe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8、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9、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散失;
11、血液循环的过程;10、新陈代谢原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骨髓的造血功能;13、植物对光、重力、水、机械刺激的感应性;
14、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15、人体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16、说出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常见疾病;
17、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18、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萌发的条件;19、人的受精,胚胎发育;20、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21、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
22、健康的概念;23、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平衡膳食
的观点;24、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探究: 探究植物种子萌发及旺盛时期的呼吸作用
探究种了萌发的条件 探究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射现象 应 用: 应用细胞的结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举 例: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应用
举例植物对光、重力、水、机械刺激的感应性现象
举例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举例说明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举例常见的传染病结合实例说明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情感体验 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知道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二、生命科学各专题复习中学生易疏忽,难
掌握及复习难点和复习重点
主题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复习的难点 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常见生物,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易疏忽的 能用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的方法 复习的重点 应用细胞的结构知识解释某
些生命现象,应用生态系统
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 一些简单问题 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
复习的难点:
人的呼吸,尿的生成和排出,血液循环
复习的重点: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探究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旺盛时期的吸收作用以及酶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主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的难点: 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能区别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
主题4——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容易忽视的: 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哺乳,
人的发育,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
变化。
复习重点: 染色体,DNA基因,以及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应用,遗传病以及近亲结婚的危害。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主题5——人健康与环境
易忽视:健康、平衡膳食的观点以及急救常识。
复习难点:
人体免疫,传染病复习重点:解释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结合实例说明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三、中考中生命科学部分探究题开放题和新题型的复习。 新课标,新教材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开放性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改实验则赋予中考压轴题的新内涵,主要以测试创新精神的探究题和考查实践能力的开放题为主,实现了与新课标,新教材理念的对接与传扬,同时克服了以最后几道“偏、难、怪”题作为压轴题的错误导向,有机地将难度系数较高的探究,开放型压轴题,分散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个层面之中,这将有利于实现目标——教学过程——终端检查的良性循环。
图中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农作物为家禽、家畜提供饲料,家禽、家畜和农作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粪肥供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请读图后回答:
1、这个农业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没有注明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吸收 思路点睛:图中所表达的是一个十分常见和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必须要使其中的物质能够循环例用,能量能够多级利用,解答本题,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十分清楚,其次是要会读图,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些生物成分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产者,消费者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两个社会化角色,而生态学中的这两个概念与之完全不同,所反映的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即生产都是能够自己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而消费者则不能,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特别关注:STS教育是新课程所突出的一块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体现这一改革方面。目前许多试题都是通过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来考核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方面要能够灵活地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关注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将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
?
(2004·浙江嘉兴、舟山卷)用一只大的玻璃缸,装上水,在缸里放风株水植物,并用沙子固定,用漏斗把植物罩住。在一支试管里注满水,把试管慢慢倒过来罩在漏斗上,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试管,给予人工光照。在不断改变灯与植物的距离下进行测定。记录植物放出的气泡数,结果如下表:
1)在灯光的照射下,植物放出的气体是 ,鉴定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出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和植物放出的气泡数之间的关系。
(3)如果要改变气泡产生的速度,除了改变灯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外,你还有什么方法?
(4)在实验中,当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为100cm时,虽然植物仍在进行光合作用,但却看不到气泡产生,为什么?
思路点睛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在进行,但只要光照达到一定的强度,光合作用速率超过呼吸作用,植物就会释放出氧气。而放出氧气的多少显然取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这就要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条种因素来考虑了。
特别关注 这个题目包含了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简单知识以及对一些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要求,因此兼有对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的考核。综合要求比较高,但大部分考核的落脚点还是比较低的。
?2004·浙江嘉兴、舟山卷)有两种鼠,用甲和乙表示,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湿度的环境中。现从甲、乙中分别选取生理状态想似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水分代谢情况。将实验鼠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其间只喂以等量的同种食物,而不喂水。实验结果如表:
?代谢得到的水分(相对单位)
蒸发失去的水分(相对单位)
粪便含水量
鼠甲 鼠乙 81 80 90 168 2 20 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是鼠 (填“甲”或“乙”)。由于长期的进化,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由此还可以推测,该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比较 (填“强”或“弱”)。
思路点睛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适应性是生物界最具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一个特点。本题中,甲、乙两种实验鼠在控制水分摄入量的情况下,由于乙鼠在实验中失去的水量大大超过得到的水量,必然会处于严重的失水状态,反映出乙鼠不适于在干燥缺水的环境中生活。而甲鼠在实验中,尽管也处于缺水状态,但其失去的水量远少于乙鼠表现出比乙鼠具有更好的保水性,因此对干燥缺水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这种功能上的适应必然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获得的,这种适应性往往表现在生物体的各个方面,不仅是皮肤的蒸发失水少,通过肾脏排出的也少,由此可以推测,甲鼠的肾脏中,经过肾小球滤过所形成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水分被大量吸收而重新进入血液,成为机体体液的一部分。
特别关注 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构与功能适应则是生物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思想。本题需要同时在这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2005·湖北宜昌卷)将三粒具有发芽能力的花生种子,固定在玻璃棒的不同位置上,放入盛水的烧杯内,如右图所示。其中一粒在水面上;一粒一半在水面上,一半浸在水中;一粒全浸没在水中。然后将此实验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天后只有其中的一粒发芽了。最上端的第①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最下端的第②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
思路点睛 种子萌发除了必要的内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界条件。本例是一道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题。实验设计巧妙,采用了条件对照的实验方法。其中①为对照组,生活中很常见,是不可能萌发的;另两粒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外界条件。实验结果是中间一粒发芽了。仔细观察三粒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是不难得出答案的。
特别关注 首先要了解种子是否能萌发,有内因和外因。许多植物的种子都有休眠期,这是内因,当然还必须要具有完整的结构。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则是外因。其次,怎样设计对照条件,如何在实验中控制相关变量,应当认真分析、仔细推敲。
(2005·浙江绍兴卷)新华社北京2004年12月5日电,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SARS病毒灭活疫苗一期临床研究。36位志愿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12位注射的是安慰剂(没有药物成分,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另外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初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回答:
(1)从可以使人患传染病的角度分析,SARS病毒属于 。
(2)通过接种SARS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这种免疫叫做 免疫。
(3)36位受试者注射疫苗还是安慰剂,由专门人员通过电脑随机编号决定。12位受试者注身安慰剂,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4)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梁忠益就是36位受试者中的一员,当他得知自己是
第一个接受试验时,显得异常紧张,手心冒汗。这种反射于 反射。
(5)北京华工大学的大学生兰万里第一次注射SARS疫苗28天后,又进行了第二
次注射。假设图甲是他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请在图乙
中绘出你猜想他第二次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
思路点睛 人类的疾病中有一类是由病原体浸入人体后形成的,这就是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人体对传染病的低抗通过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来实现。其中特异性免疫系统在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等物质,且病愈后能保持一定的记忆力,因此再次感染时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更快、更激烈,以免再次感染此种疾病。所以人们研究出了接种疫苗的办法来预防疾病。
特别关注 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或扑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麻疹等。但是近年来,传染病又出现了新的动向—口蹄疫、疯牛病、SARS、禽流感的肆虐,命题的时候往往会从这些新的问题入手,因此平时要多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
(2005·浙江温州卷)当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1)有一课外研究小组对成年男性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食物类型 热量值(Kj汉堡包
油炸小食品
软饮料
合计2525
889
656
4070快餐
(2)我国交通法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不能超过50ml。因为过量的酒精会影响人的 系统,使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下降而易发生交通事故。
(3)均衡膳食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吃“洋快餐”,导致摄入热量过剩而影响健康。一位男生每日摄入热量的合理值约为11700kJ。假如一位男生一天吃了三份如右上表所示的快餐,则他要步行 km才能消耗摄入的多余热量?(一般一个人每行走1km消耗170kJ的热量)
思路点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的基本保证。但是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随处可见,并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题(1)调查表反映的是不同吸烟水平(不吸烟、轻度吸烟、重度吸烟)群体中嗅觉的状况(正常、减退、丧失)。很明显这是研究吸烟对人体嗅觉的影响;(2)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不良饮食所带来的问题。另外,我国交通法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不能超过50ml。因为酒精对人体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会使小脑机能减退或麻痹,使人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受损。 特别关注 从一些现实社会现象或自身问题切入,所设置的问题一般都很简单,但是通过考核可以很好地体现其教育功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