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初中自然科学专题复习——十三——相关概念辨析及科学的社会生活专题 一、初中自然科学中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较多,比较它们间的区别,对深化概念理解作用不容忽视。
1、质量与重力 11、晶体与非晶体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12、蒸发与沸腾
3、压力与重力 13、熔化与凝固
4、惯性与惯性定律 14、汽化与液化
5、漂浮与悬浮 15、升华与凝华
6、有用功与额外功 16、热量与热能
7、功率与效率 17、汽油机与柴油机
8、凸透镜与凹透镜 18、热能与机械能
9、实象与虚象 19、串联与并联
10、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20、电动机与发电机 物 理 类
化 学 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9、电解质与导体
2、饱和溶液与浓溶液 10、中和与中性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 11、氧化剂与还原剂
4、单质、化合物与混合物 12、分子运动与扩散现象
5、分子、原子与离子 13、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
6、有机物与无机物 14、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7、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5、酸、碱与盐
8、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1、群落与种群 8、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9、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3、食物链与食物网 10、动脉血与静脉血
4、天气与气候 1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6、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13、抗原与抗体
7、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4、细菌与病毒
8、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生 物 类1、综合与分析
2、演绎与假说
3、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 科学方法类平衡原理:二力平衡、杠杆平衡、热平衡、生态平衡、溶解平衡
守恒原理: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机械能守恒
初中范围内的其它恒量不变:电阻、电源电压、溶解度、密度、比热、熔点、沸点、以平衡原理为例:
(1) 说——平衡原理:
(2) 议——平衡时物体的变化
▼ 不变性
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热平衡时:物体温度保持不变,分子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溶解平衡时: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含量保持不变;
生态平衡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
▼ 可变性
二力平衡时,物体的位置、机械能总量有可能改变
生态平衡时,生物的个体在不断发生改变,能量在不断的传递和转换(3)想——导致平衡破坏的可能因素和造成的结果
二力平衡时:力的个数、大小、方向或作用点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大小或力臂发生了改变——杠杆平衡破坏
热平衡时,与外界发生了热功当量传递或者做功——热能改变
溶解平衡时,温度改变或溶剂的增加——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态平衡时,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物种减少或灭绝,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4)练——平衡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5、如图,一个浸没在食盐溶液中的实心小球正在匀速上浮,在小球露出液面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B、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C、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向上
D、液体对小球向上的压力逐渐减小例6、一个正在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某一时刻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物体A、立即停止运动 B、开始做减速运动C、开始做匀速运动 D、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停止运动例7、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弹簧秤下挂一块铁。现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可发现弹簧秤的示数
A、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B、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趋于稳定
D、一直保持稳定例8、要使上题中弹簧秤示数变大,你有哪些办法?例9、如图所示,有一轻质木板(质量可忽略不计)长为L,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左端可绕O点转动。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则下列表示拉力F与物块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例10、运动员在练习爬杆运动时,若沿竖直杆匀速攀上又匀速滑下。设匀速攀上时他所受的摩擦力为f1,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为f2,则
A、f1方向向上,f2方向向下,f1> f2
B、f1方向向下,f2方向向上,f1< f2
C、f1、 f2方向均向上,f1= f2
D、f1、 f2方向均向下,f1= f2●说说你身上的科学知识二、关注自已、社会、生活等热点问题, 拓展思维● 科学的社会化(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及新科技的应用)密度、质量、体积、体温、血压、站在地上的压强、
酶、胃液及其PH、内环境、眼球、杠杆等1、超导材料 11、科技发展与加入WTO
2、磁悬浮列车 12、人口、生命和健康、环境污染的治理
3、断闸限电 3、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4、煤矿爆炸 14、非典和禽流感
5、煤气泄漏 15、诺贝尔奖及其研究领域
6、航空航天生物学 16、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
7、绿色系列和生态农业 17、交通运输及安全(超载)
8、现代信息技术 18、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9、海啸问题 19、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10、纳米技术 20、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
绿色化学(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
绿色商品(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的商品)、
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极少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一次能源中的水能、热能、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中的电能等)、
绿色材料(是指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并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绿色消费(2001年3.15日的主题)●科学的生活化(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生活用品、家用电器;
人体杠杆、人体生理、营养与健康;
生产工具;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体育比赛;等。例12: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15年后于2001年3 月23日凌晨坠毁。
① “和平”号太空飞行的15年中,接纳了108名宇航员。宇航员共进行了78次共359小时零12分的太空行走。太空行走主要依靠
A、宇航员的双脚 B、宇航员的双手和双脚
C、宇航服装置的双翼 D、供宇航员呼吸的氧气包
② 为了使宇航员在空间站内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可用小球藻和澳洲水泡螺在空间站内组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这个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藻是生产者,水泡螺是消费者
B、小球藻是消费者,是生产者
C、小球藻和水泡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D、小球藻和水泡螺都是消费
③ 为了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空间站在人进驻之前,应在太空舱中放入下列哪一组物品进行实验
A、绿色植物,哺乳动物,空气
B、绿色植物,哺乳动物,土壤,水
C、绿色植物,微生物,土壤,水
D、绿色植物,鱼类,微生物,水
④“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绕地球沿椭圆形轨道运行时,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A、速度 B、动能 C、势能 D、热能
⑤ 关于“和平”号在进入大气层后到分裂成碎片坠毁前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热能增大,总能量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减小,热能增大,总能量减小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热能增大,总能量不变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热能增大,总能量增大例13、沟通环渤海、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我国沿海大通道同三线上的最大的工程杭州湾大桥,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这将标志着杭州湾上,即将架起目前国内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北起乍浦郑家埭,南至慈溪庵东,全长36公里,其中桥面长33公里。推荐桥型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投资80亿元左右,采用高速6车道标准,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
跨海大通道建好后,宁波就不必再绕道杭州市和整个杭州湾到上海,使原来的近300公里路程缩短130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2002年正式动工兴建,预计2006年建成通车。该工程的建设,将极大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板块间经济互动,并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1)大桥通车后,某轿车从宁波经杭州湾以平均100千米/时的速度驶往上海,需 小时,其中过桥时间是 分钟,比绕道杭州走沪杭高速公路节约时间 小时(设平均时速相同)。
(2)设轿车质量为2.5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则轿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的功率是 千瓦。
(3)若轿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轿车所用无铅汽油的燃料值为4.6×107焦/千克,则从宁波到上海需消耗 千克汽油。若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8H18(辛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大桥上每车道前后两辆车的允许车距为100米,则大桥每天24小时的最大通车量(饱和车流量)为 万辆。预计实际流量为饱和流量的45%,按每辆过桥车平均征收50元的过桥费,估计 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 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14:利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和若干导线,你能研究哪些课题? 2、新情景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收集、处理、获取新知的能力)
例17、我国科学家对落入吉林省境内的陨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陨石内除含有大量的无机物 外,还有氨基酸、核酸、卟啉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小分子。通过同位素分析得知,该陨石的年龄与地球相同,约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支持下列哪一项假说: A、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于46亿年前 B、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C、有机小分子物质可形成大分子物质 D、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宇宙
例1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
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
增加,则会引起
A.甲、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例19、下表为近50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出现次数的统计。(1)关于此表反映的情况,下述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演变态势表现为逐年增加
B、90年代沙尘暴发生次数猛增与气候异常有关
C、90年代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促使沙尘暴日益猖獗
D、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助长了沙尘暴50年来的飚升
E、沙尘暴的逐年增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根治沙尘暴的最好措施是
A、南水北调,增加北方水量
B、人工降雨,改变大气环流形式
C、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季节变化
D、退耕还林,保护、促进地表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