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1 19:13:32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7-2018年度九年级黄金30题系列之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
1.罗马共和国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无休止的对外战争
B. 外部民族的入侵
C. 严重的社会危机
D. 元老贵族的反叛
2.“—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3.归纳和概括是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B.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 反对民族压迫,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D.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4.“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仍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此段话赞颂的人是( )
A. 华盛顿 B. 陈胜 C. 曹操 D. 彼得一世
5.177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这说明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重要影响 ( )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D. 引起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6.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热播说明了人们对历史的喜爱和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段: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A. 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号称“日不落帝国”
B. 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7.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
①文艺复兴 ②启蒙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三角贸易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逻辑关系的是(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三角贸易
9.关于民族解放运动,人们如此颂扬着一位女英雄:“年轻的女王率领她的章西勇士,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击溃强大的英军……直至壮烈牺牲。”这则故事发生在( )
A.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B.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C. 美国南北战争中 D. 法国大革命中
10.下图中所示的两个事件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②宪章运动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③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
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B.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C.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D.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由于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而成为主要矛盾的是( )
A. 英俄矛盾
B. 俄奥矛盾
C. 法德矛盾
D. 英德矛盾
13.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根本的不同点是( )
A. 革命进行的方式
B. 人民群众的参与
C. 旧统治的结束
D. 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14.1921年苏维埃政府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
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
B. 是苏维埃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倒退
C. 是尝试建立市场经济的步骤
D.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尝试
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以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 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1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 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 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17.有的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渡过了危机
B. 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 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8.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点是(  )
A. 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 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体现了大国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19.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
B. 决战斯大林格勒
C. 诺曼底登陆
D. 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是( )
A. 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 B. 危机——繁荣——持续稳定发展
C. 繁荣——持续稳定发展——危机 D. 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繁荣
21.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 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B. 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到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C. 联邦德国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D. 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联系
22.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A. 社会改革
B. 适当的经济政策
C. 美国扶持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23.历史漫画是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提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请你判断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是(  )
A. 斯大林 B. 戈尔巴乔夫
C. 叶利钦 D. 赫鲁晓夫
2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
A. 国家名称的改变 B. 社会制度的改变 C. 经济体制的变化 D. 两极格局的结束
25.张明同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选项能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③苏联解体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27.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对外战略相对进行调整,根本原因是( )
A. 政府换届改变政策 B. 第三世界力量兴起
C. 国际形势不断发展 D. 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28.“一丝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这一构想(  )
A. 将作为新政治经济实体与机制,实现各国优势互补
B. 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
C. 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发生竞争
D. 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29.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是(  )
A. 一个国家工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B. 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C. 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D. 一个国家工业、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30.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下列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①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梵高的《向日葵》
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罗马共和国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无休止的对外战争
B. 外部民族的入侵
C. 严重的社会危机
D. 元老贵族的反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故选C。
2.“—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答案】A
3.归纳和概括是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B.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 反对民族压迫,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D.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的文件,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都推动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时的时代精神即是建立资本追社会,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4.“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仍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此段话赞颂的人是( )
A. 华盛顿 B. 陈胜 C. 曹操 D. 彼得一世
【答案】A
5.177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这说明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重要影响 ( )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D. 引起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的现象。故选A。.
6.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热播说明了人们对历史的喜爱和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段: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A. 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号称“日不落帝国”
B. 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文中的关键信息“17世纪”“抢占了先机”结合所知识可知,1640年至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据题文中的关键信息“……在下两个世纪里,傲视全球” 结合所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因此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故选D。
7.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
①文艺复兴 ②启蒙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三角贸易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8.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逻辑关系的是(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三角贸易
【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没有逻辑关系”,结合所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罪恶的三角贸易从16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工业革命与三角贸易没有逻辑关系。故选D。
9.关于民族解放运动,人们如此颂扬着一位女英雄:“年轻的女王率领她的章西勇士,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击溃强大的英军……直至壮烈牺牲。”这则故事发生在( )
A.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B.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C. 美国南北战争中 D. 法国大革命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族解放运动”“女英雄”“章西”“壮烈牺牲”结合所知识可知,英国殖民者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1857年至1859年,印度终于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这次印度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1858年,她率领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0.下图中所示的两个事件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②宪章运动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③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
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11.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B.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C.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D.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结合课本所,沙皇亚历山大领导了俄国1861年改革,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图三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努力发展教育。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促进了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C符合题意;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步入近代。A不合题意;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不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由于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而成为主要矛盾的是( )
A. 英俄矛盾
B. 俄奥矛盾
C. 法德矛盾
D. 英德矛盾
【答案】A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矛盾尖锐,尤其是后起的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与拥有殖民地最多的英国矛盾最大,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所以答案选择A。.
13.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根本的不同点是( )
A. 革命进行的方式
B. 人民群众的参与
C. 旧统治的结束
D. 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答案】D
14.1921年苏维埃政府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
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
B. 是苏维埃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倒退
C. 是尝试建立市场经济的步骤
D.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尝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尝试。A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错误;B项表述错误;C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选D。
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以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 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答案】D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只是暂时调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是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 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 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答案】D
17.有的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渡过了危机
B. 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 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不能够验证”,结合所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调整供求矛盾,渡过经济危机。但是,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C 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史实能够验证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点是(  )
A. 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 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体现了大国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答案】D
19.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
B. 决战斯大林格勒
C. 诺曼底登陆
D. 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史实。根据题文的“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结合课本所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指苏德战争爆发。BCD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是( )
A. 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 B. 危机——繁荣——持续稳定发展
C. 繁荣——持续稳定发展——危机 D. 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繁荣
【答案】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70、80年代出现危机,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特点。故选A。
21.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 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B. 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到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C. 联邦德国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D. 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联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知识分析可知,ABC项欧共体建立的客观原因。欧洲之所以走向联合,在根源上主要是在经济上互相扶持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联系。故选D。¥
22.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A. 社会改革
B. 适当的经济政策
C. 美国扶持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B
23.历史漫画是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提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请你判断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是(  )
A. 斯大林 B. 戈尔巴乔夫
C. 叶利钦 D. 赫鲁晓夫
【答案】B
2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
A. 国家名称的改变 B. 社会制度的改变 C. 经济体制的变化 D. 两极格局的结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
25.张明同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非洲国家独立后并没有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资本主义道路,①②③均正确,故选A。
2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选项能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③苏联解体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答案】D
27.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对外战略相对进行调整,根本原因是( )
A. 政府换届改变政策 B. 第三世界力量兴起
C. 国际形势不断发展 D. 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可知,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以这个国家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作为后盾的。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对外战略相对进行调整,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发生变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8.“一丝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这一构想(  )
A. 将作为新政治经济实体与机制,实现各国优势互补
B. 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
C. 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发生竞争
D. 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当前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长期被国际上视为战略要地的中亚各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发展国力的艰巨任务,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以经济发展为支点,以经济合作为目标,及时契合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双方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是(  )
A. 一个国家工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B. 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C. 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D. 一个国家工业、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ABD不是关键因素。所以答案选C。
30.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下列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①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梵高的《向日葵》
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