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小题易丢分-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1 19:14:14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7-2018年度九年级黄金30题系列之
小题易丢分
1.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以下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
A.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 希波战争
C. 布匿战争
D. 马可·波罗来华
2.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 查理·马特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评价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4.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巴黎公社革命
5.为实现民主政治,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的斗争。经过反复、曲折的较量,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下列四国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
A. 美国
B. 俄国
C. 法国
D. 英国
6.“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
A. 《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7.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西方文明的崛起
B. 列强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C. 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兴起
D.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8.“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掠夺原料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市场
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D.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9.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并且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以下史实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美国南北战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都客观上推动了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1.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 )
A.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2.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中都涉及到法国大革命中的人物是( )
A. 拿破仑
B. 罗伯斯庇尔
C. 路易十六
D. 华盛顿
13.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 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
C.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
14.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 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成立了巴黎公社
15.下列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
A.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C.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16.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哪组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
A. 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C. 启蒙运动——《独立宣言》的发表
D. 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7.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
①希特勒上台
②日本军部的建立
③纳粹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
④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18.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雅尔塔会议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19.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C.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0.二战后,促使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是 ( )
A. 战后第三次技革命的开展
B. 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C. 美国资本的支持
D. 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21.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后,日本就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一事实要说明 ( )
A. 日本想称霸世界
B. 日本想主导世界
C. 日本政治野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
D. 军国主义在日本逐渐复活
2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经济的“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应该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国家或组织
A. 欧共体
B. 日本
C. 新加坡
D. 美国
23.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越南战争的结束
B. 尼克松访华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海湾战争
24.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如图)。导致这一“变更”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5.1947年8月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
A. 英国殖民统治 B. 一战 C. 经济危机 D. 二战
26.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时代列强必争之地
B. 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
C. 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D. 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27.下列对“冷战”政策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B. 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 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 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手段包围苏联
28.两极格局解体后,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有( )
①美国 ②日本、欧盟 ③中国 ④俄罗斯
A. ① B. ① ②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体现并推进了这一趋势的主要是( )
A.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 两极格局的不复存在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0.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 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 第三次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 三次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以下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
A.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 希波战争
C. 布匿战争
D. 马可·波罗来华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可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和平交往,希波战争属于暴力冲突,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布匿战争是罗马扩张过程中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的战争,与题干无关。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 查理·马特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答案】B
3.“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评价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可知,结合所知识,14—16世纪,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宣扬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A项符合题意;B项欧洲各国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的活动,不符合题意;C项是以理想主义为核心思想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是18世纪60年代发生于英国的生产领域的革命,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D
5.为实现民主政治,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的斗争。经过反复、曲折的较量,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下列四国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
A. 美国
B. 俄国
C. 法国
D. 英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可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通过暴力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
A. 《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结的信息,合所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利高于国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英国建立,所以答案选择B。
7.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西方文明的崛起
B. 列强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C. 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兴起
D.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答案】D
8.“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掠夺原料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市场
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D.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答案】D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历经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欧洲的奴隶贩子大发横财,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三角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故选D。
9.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并且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以下史实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美国南北战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10.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都客观上推动了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结合所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而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 )
A.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信息可知,美国。德国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第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和德国在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家完成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中都涉及到法国大革命中的人物是( )
A. 拿破仑
B. 罗伯斯庇尔
C. 路易十六
D. 华盛顿
【答案】A
13.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 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
C.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可知,材料说明了苏联重工业的发达,而“譬如你在莫斯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说明了苏联生活用品极度缺乏,轻工业的落后。总之,材料说明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选C。
14.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 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成立了巴黎公社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下列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
A.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C.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答案】C
16.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哪组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
A. 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C. 启蒙运动——《独立宣言》的发表
D. 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答案】D
17.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
①希特勒上台
②日本军部的建立
③纳粹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
④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雅尔塔会议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④②③,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C.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属于历史观点”,结合所知识可知,D项是对诺曼底登陆进行的准确性判断,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二战后,促使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是 ( )
A. 战后第三次技革命的开展
B. 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C. 美国资本的支持
D. 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答案】A
21.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后,日本就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一事实要说明 ( )
A. 日本想称霸世界
B. 日本想主导世界
C. 日本政治野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
D. 军国主义在日本逐渐复活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分析可知,“日本就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体现的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说明日本政治野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故选C。
2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经济的“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应该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国家或组织
A. 欧共体
B. 日本
C. 新加坡
D. 美国
【答案】C
23.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越南战争的结束
B. 尼克松访华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海湾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故选C。
24.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如图)。导致这一“变更”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戈尔巴乔夫执政的认识。依据所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借助西方的援助进行了改革,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没有挽救苏联,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所以此题选D。
25.1947年8月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
A. 英国殖民统治 B. 一战 C. 经济危机 D. 二战
【答案】A
【解析】根据听“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通过“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印度共和国,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26.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时代列强必争之地
B. 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
C. 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D. 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答案】C
27.下列对“冷战”政策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B. 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 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 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手段包围苏联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分析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不得不面对拥有超强实力的苏联,因为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政治军事大国。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故选C。
28.两极格局解体后,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有( )
①美国 ②日本、欧盟 ③中国 ④俄罗斯
A. ① B. ① ②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其中一超多强指的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指的是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所以答案选择D。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体现并推进了这一趋势的主要是( )
A.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 两极格局的不复存在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答案】D
30.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 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 第三次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 三次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第三次技革命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技革命的主要方式,B项说法不正确,ACD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择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