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小题好拿分(基础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小题好拿分(基础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历史黄金3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1 19:15:54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7-2018年度九年级黄金30题系列之
小题好拿分(基础版)
1.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属于上古亚非文明内容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
④雅典民主政治
⑤阿拉伯帝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2.世界上人们广泛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原本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请问它是什么人发明的( )
A. 印度人
B. 巴比伦人
C. 埃及人
D. 中国人
3.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你知道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促使世界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是开始于什么事件?( )
A. 文艺复兴以
B. 新航路开辟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4.中生应该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以下是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B. 他颁布《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 他后期的对外战争都维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5.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商业营运。”文中的交通工具是( )
A. 火车 B. 帆船 C. 飞机 D. 汽车
6.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9 世纪中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 )
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C. 林肯 D. 圣马丁
7.“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的史实是( )
A.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
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颁布1787年宪法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9.“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反映了( )。
A. 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 B.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C. 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 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奴的处境
10.1931 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
A. 爱迪生 B. 法拉第
C. 卡尔?本茨 D. 阿基米德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 三国同盟:德国、日本、意大利 B. 三国同盟:英国、日本、俄国
C. 三国协约:德国、塞尔维亚 、意大利 D. 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俄国
12.2011年3月,日本9.0级地震导致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发了世界对如何安全利用核能的思考。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理论基础的家是(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法拉第
13.下图是苏联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片面的经济》,画中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十分疲惫、艰难地向前走。与图片所反映的经济特征最为贴近的是(  )
A. 18世纪初期的西欧经济 B.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
C. 工业化完成时的美国经济 D.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
14.“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革命”(  )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
15.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
A. 英美 B. 美日 C. 英日 D. 日俄
16.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为该体制的确立进行实践的是( )
A. B. C. D.
17.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 德国和意大利 B. 德国和日本
C. 德国和法国 D. 日本和意大利
18.下侧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画中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画上的文字是“记住 12 月 7 日”“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 )
A. 爆发了内战
B. 实施罗斯福新政
C. 对日本宣战
D. 提出杜鲁门主义
19.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天应是( )
A. 5月8日 B. 8月15日
C. 9月2日 D. 9月9日
20.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的事件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慕尼黑阴谋
C. 德国突袭波兰 D. 德国突袭苏联
21.经过20世纪70、80年代的危机和调整,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焕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信息化和全球化
B.高速度和低通胀
C.电气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22.1984年日本文部大巨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大量进口原料 B、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大力发展技、教育
23.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联合国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
2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6.有一个热点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 巴拿马 B. 中东地区 C. 阿富汗 D. 马尔干半岛
27.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 1985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1年
28.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C. 高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29.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美国正式实施对苏联“冷战”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0.第三次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原子能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遗传工程

1.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属于上古亚非文明内容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
④雅典民主政治
⑤阿拉伯帝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答案】A
2.世界上人们广泛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原本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请问它是什么人发明的( )
A. 印度人
B. 巴比伦人
C. 埃及人
D. 中国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所以叫做阿拉伯数字。故选A。@
3.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你知道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促使世界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是开始于什么事件?( )
A. 文艺复兴以
B. 新航路开辟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答案】B
4.中生应该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以下是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B. 他颁布《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 他后期的对外战争都维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拿破仑的功与过”,结合所知识可知,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给受害国的人民带来灾难,遭到被侵略国人民的反对,选项D对拿破仑评价不正确;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商业营运。”文中的交通工具是( )
A. 火车 B. 帆船 C. 飞机 D. 汽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25年英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结合所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期间,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9 世纪中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 )
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C. 林肯 D. 圣马丁
【答案】A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9 世纪中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抗击的殖民者是英国殖民者,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D属于南美的,选项C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的史实是( )
A.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B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故选B。
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颁布1787年宪法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答案】C
9.“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反映了( )。
A. 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 B.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C. 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 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奴的处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规定农民可以通过高价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但这让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生活变得一贫如洗。
10.1931 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
A. 爱迪生 B. 法拉第
C. 卡尔?本茨 D. 阿基米德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熄灭电灯一分钟”,结合所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研制成功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 三国同盟:德国、日本、意大利 B. 三国同盟:英国、日本、俄国
C. 三国协约:德国、塞尔维亚 、意大利 D. 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俄国
【答案】D
12.2011年3月,日本9.0级地震导致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发了世界对如何安全利用核能的思考。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理论基础的家是(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法拉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理论基础的家”,结合所知识可知,著名的物理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下图是苏联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片面的经济》,画中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十分疲惫、艰难地向前走。与图片所反映的经济特征最为贴近的是(  )
A. 18世纪初期的西欧经济 B.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
C. 工业化完成时的美国经济 D.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片面的经济》,画中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十分疲惫、艰难地向前走”,结合所可知,这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正是斯大林模式的明显特征。故选D。
14.“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革命”(  )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
【答案】A
15.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
A. 英美 B. 美日 C. 英日 D. 日俄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B符合题意;AC不合题意;参加会议的英、美、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俄国没有参加,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 选择答案B。
16.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为该体制的确立进行实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总统罗斯福施行新政,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先河,所以答案选择C %
17.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 德国和意大利 B. 德国和日本
C. 德国和法国 D. 日本和意大利
【答案】B
【解析】
18.下侧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画中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画上的文字是“记住 12 月 7 日”“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 )
A. 爆发了内战
B. 实施罗斯福新政
C. 对日本宣战
D. 提出杜鲁门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有关知识的识记。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故选C。
19.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天应是( )
A. 5月8日 B. 8月15日
C. 9月2日 D. 9月9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知识, A是二战结束的标志不是德国的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仪式是在1945年9月2日,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C正确。故选C.
20.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的事件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慕尼黑阴谋
C. 德国突袭波兰 D. 德国突袭苏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绥靖政策的相关内容。根据已知识可知,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纵容法西斯侵略,英法等国通过慕尼黑阴谋满足了德国的所有侵略要求,大大刺激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故选B。
21.经过20世纪70、80年代的危机和调整,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焕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信息化和全球化
B.高速度和低通胀
C.电气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答案】A
22.1984年日本文部大巨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大量进口原料 B、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大力发展技、教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材料里的“是教育作用于……这是今天日本……发展的原动力”,可以得出,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力发展技教育。所以答案选D
23.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联合国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所以答案选A @
2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
【答案】A
2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生对苏联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归纳,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但最终都失败了”“根本原因”等信息,回顾已知识可知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均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D
26.有一个热点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 巴拿马 B. 中东地区 C. 阿富汗 D. 马尔干半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种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等,链接所知识,可判断该地区为中东地区。 .
27.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 1985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1年
【答案】D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5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故选D。
28.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C. 高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而且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9.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美国正式实施对苏联“冷战”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A
30.第三次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原子能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遗传工程
【答案】B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