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复习宝典之一:物质的性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中考复习宝典之一:物质的性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1-22 08:40:00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物质的性质
1、一均匀铜块截去一半,则剩下一半和原来相比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减小
2.一只刚好能装下l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下l千克的( ).
A,汽油 B.水银 C.煤油 D.盐水
3、根据图中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为 千克/米3。
4.一个小瓶装满水,总质量为88克,若在瓶中先装10克砂粒,再装满水,总质量为94克,求砂粒的密度。
5、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千克,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 ( ?)
6、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形状B.密度C.质量D.体积
7、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一个值: ( ?)
??A.50米3   B.50分米3? ?C.50厘米3  D.50毫米3
8、 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铜>铁>铝),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球是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dm3的黄河水,称其质量是10.18kg.已知沙子的密度沙=2.5×103kg/m3,问黄河水的含沙量是多少?(即每立方米黄河水中含沙多少千克)
10、把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入硝酸钾 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1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剂的量 B、溶液的量 C、溶质的量 D、溶液的质量分数
12、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将50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A、150克 B、100克 C、136克 D、114克
13、100C时,2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克A物质;300C时,60克水中溶解了15克B物质也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 A<B B、A>B C、 A=B D、无法比较
14、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克水中溶解40克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
B、20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20克某物质,则在200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C、1000C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20克某物质,则1000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D、200C时,30克某物质中逐渐加入水,当加入100克水时,该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则200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15、在一定温度下,给一杯食盐水中加入食盐,则所得溶液………………………………( )
A、质量一定增大 B、质量可能减小 C、质量可能不变 D、都有可能
16、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解度减小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时,通常用不到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天平 C、量筒 D、温度计
18、已知某物质溶解度为25克,在该温度下要配制300克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 )
A、125克 B、250克 C、240克 275克
20、将150C含有少量未溶解硫酸铜晶体的饱和溶液加热到500C,这时溶液的质量(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21、小明同学配制了700C时半杯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小球将………………( )
A、下沉 B上浮 C、悬浮 D、无法确定
22、120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克,120C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1:2:3 B、2:3:1 C、1:1:2 D、3:2:1
23、能使t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改变的措施是…………( )
A、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B、改变温度C、加入一定量的溶质D、蒸发掉部分溶剂后,仍恢复到原温度
24、有5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应( )A、加入2.5克食盐固体 B、加入5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C、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D、把溶剂蒸发掉25克
25、要使50克物质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98%变成99%,应加入水…………( )
A、1克 B、5克 C、50克 D、100克
26、200C的饱和糖水比200C的不饱和糖水要 。(填:浓”或:淡”)
27、实验室里有一瓶标有质量分数为15%等字样的氯化钾溶液,其15%表示100克该种溶液里有 克氯化钾和 克水。
30、现有800C的某物质溶液500克,其质量分数为30%,冷却到200C时有100克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质量分数是多少?
3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3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桔装入塑料袋
3 3、扩散现象表明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34、霜的形成是 现象,需要 热(填“吸”或“放”)。露水的形成是 现象,需要 热。
35、日常生活中用的高压锅是利用 压强(“增大”或“减小”)的现象使饭熟得更快。
36、晶体熔化的温度叫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37、蒸发和沸腾都是液体的 现象,都要 (“吸收”或“放出”)热量。蒸发时液体的温度 ,因此液体蒸发有 作用。
38、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在钢瓶里的。
39、焦炭的热值为3×107焦/千克,它的意思是完全燃烧 千克焦炭,放出的热量是3×107焦。
课件35张PPT。中考科学复习宝典之一物质的性质考点导读
1.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认识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如: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会查有关数据表,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简单现象。
3.会用天平、量筒等测定物质的密度。
4.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5.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6.知道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如:冰  液态水  水蒸气
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      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导电性:物质的导电能力
溶解性: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酸碱性:
酸性物质(强酸具有腐蚀性)
碱性物质(去污能力),
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测酸碱性,
用PH试纸可测酸碱度,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天平、量筒等测定物质的密度目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数据: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熔化过程要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一种特性。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与熔点相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饱和 不饱和
升温、加溶剂降温、减溶剂、加溶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M溶质M溶质+M溶剂外界条件:温度、压强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导电性
密度考题精析 例1 (重庆 200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铜器表面生成铜绿
C.放在衣物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C升华例2 某同学过生日时,收到一只金黄色的小猴生肖塑像,为证明塑像是否是纯金做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用天平称得塑像的质量为19.5g,用排水法测得其体积为2.5cm3(金的密度为19.5g/cm3)
2)将塑像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用小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点燃,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3)该同学常听人说:“真金不怕火炼”,于是他将塑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塑像表面的金黄色消退,显出黑色。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这只小猴塑像是否是用纯金做的?请说明理由。例3 (广西南宁 200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C例4 (深圳南山 2004)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右图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           和           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汽化(或蒸发)液化(或凝结)基础演练一、选择题
1.(深圳 200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植物蒸腾 D.铁器锈蚀
2.(深圳南山 2004)现有下列变化现象: ①冰融化成水;②白磷自燃;③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④海水经日晒后析出食盐晶体。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浙江衢州 2005)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食醋的pH<7
C.白酒是纯净物
D.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DCB4.(江苏南京 200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取H2和O2
B.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C.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蒸腾作用的需要
D.水的比热比沙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温差比内陆大的主要原因
5.(上海2003)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DB6.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红磷反应
7.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共有四个砝码,其上标有50克、9克,游码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这个鸡蛋的质量是(   )
A.59.2克 B.60.2克
C.60.6克 D.61.2克DB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管质量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
B.不管体积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
C.不管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
D.不管物体运动与否,物质的密度不变
9.质量相同的硫酸、水和煤油,体积最小的是:(已知ρ硫酸>ρ水>ρ煤油)(   )
A.硫酸 B.水 C.煤油 D.无法判断
10.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补不上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CAB1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2.(浙江温州 2005)如图,两只相同温
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
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13.(浙江台州 2005)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
C.液化放出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DBB14.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施放白色的雾气,给舞台增加气氛,它是利用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   )
A.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迅速熔化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即白色雾气
D.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而形成白色雾气
15.(浙江绍兴 2005)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
B.电流过大时,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熔化
C.湿衣服晾干——升华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凝固DB16.下面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液体
C.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D.如果温度不改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
17.在一定温度下,从500克M物质的溶液中取出100克溶液,剩下的溶液比原溶液(  )
A.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M的溶解度减小
C.溶质质量减小 D.溶剂质量不变CB1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有颜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是混合物 D.溶液是纯净物
1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 B.泥水
C.蒸馏水 D.牛奶
20.从100毫升20%的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0.02% B.2% C.10% D.20%CAD二、填空题1.(四川郫县 2004)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请你说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两个理由:

2.(深圳 2004)下列现象是哪种物态变化:阳春三月,冰雪消融是 ;深秋的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 ;寒冷的北方,树枝上的“雾凇”是 。①热风,升高温度,蒸发加快
②吹热风,加速空气流动,蒸发加快 凝华 熔化液化3.下列现象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指出该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铁水浇铸机器底座,属于    现象,要    热。
(2)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变干,这属于    现象,要    热。
(3)地上的雪融化了,这属于    现象,要    热。
(4)装有冰淇淋的玻璃杯的外壁上,常凝结成小水珠,这是   现象,要   热。
(5)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在包装纸外面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   现象,要   热。凝固 放 蒸发 吸 熔化 吸 液化 放 凝华 放 (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西行的列车上,广播里播放着”我们的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融化时的温度是 .融化过程中冰雪要 热量.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为 气体,而 热量来实现的.0℃吸收渗漏蒸发升华吸收4.夏天吃冰棍能达到有效解暑的目的,这是利用 。
冰棍熔化时吸收身体的热量,身体降温
5.“家乐福”出售的“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假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 千克。4.5 6.(四川郫县 2004)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从所得的图象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 关系。
(2)A、B两种物质中, 物质的密度较大。正比 A 7.洗衣服时,为了干得快,人们总是把它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而且还要将衣服展开,这是应用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如下因素: 、 、 。
8.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干冷的番茄,放在桌上,一会儿上面会变得湿润,这是因为 。
   大气中的水蒸汽冷凝(液化成小水滴)在番茄表面
9.白炽灯泡使用时间久了,就会发现灯泡变黑了,这是因为灯泡的灯丝(钨丝)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先   变成钨蒸气,遇到玻璃壁随温度的降低,就    而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壁上。
10.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5℃时呈 态,所以在很冷的地区一般不采用水银温度计。温度(高) 表面积(大) 空气流动(快) 升华 凝华 固 三、综合、计算题 1.(福建厦门2003)小明同学认真地观察烧开水的过程,通过初步观察,发现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口位置却什么也看不见。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答:水沸腾时,大量的水汽化成高温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离开壶嘴一小段距离时,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但刚出壶嘴时,由于壶嘴的温度高,高温水蒸汽来不及冷却所以看不到白气。2.(吉林2003)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防止口腔内水气遇到冷的金属小平面镜而液化成小液滴附在金属小平面镜上,妨碍检查。 3.你还记得吗?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假如你的质量是50千克,那么你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米3?0.05立方米4.(深圳2004)在学习测量固体与液体密度知识后,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1)取一块适当大小的橡皮泥,用细线系住,用弹簧秤测得它重为G牛顿; (2)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面的示数为V1 cm3; (3)将橡皮泥捏成一团后,轻轻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示数为V2 cm3。根据以上数据,小明可以求出: A.橡皮泥的质量是m= kg; B.橡皮泥的体积是V= m3; C.橡皮泥的密度是ρ=      kg/m3。G÷ɡ (V2-V1 )×10-6G× 106 /ɡ(V2-V1) 5.(北京海淀区 2005)请仔细阅读下列某种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并填空回答问题
(1)若检验此食盐中是否含碳酸钙,在家庭厨房中可选用____________,进行检验。
(2)为了测定此盐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g这种盐溶于适量水,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0.132 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醋酸(或食醋) 3% (2004年黑龙江省考题)下表是某品牌断开式(即先把水烧好,再断电使用)电热水器的铭牌,请根据其中所示的数据,计算要把热水器中的水从20℃加热到预定温度,水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假设没有任何热量损失,热水器要预先通电多长时间?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值小于物体的真实值的是(   )
A、调整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时
就停止调节
B、与天平配套的砝码被磨损了
C、测量时不小心使左盘沾了水
D、忘了加上游码所指示的数值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