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题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2) 地点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情感目标 初步通过实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重点 1.知道并能辨析混合物与纯净物,能区分一些典型的混合物与纯净物。2.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
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分析,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二者的体积比约为1:4。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4.用水可以制氢气,不能通过化学方法把水变成油,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但不含碳元素。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化学除了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还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观察与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红磷固体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吸入约五分之一容积的水。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误差分析:(1)若实验测定值小于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有:①红磷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2)若实验测定值大于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有: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未迅速塞紧瓶塞,②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食盐水等;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拓展视野】空气成分的发现【演示实验】 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固体。说明了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世间万物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科学告诉我们,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被用于制造钻石。金刚石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石墨还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常用作电池的电极。 补充:空气主要成分的发现者—拉瓦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元素周期表的整理—门捷列夫发现钋和镭—居里夫人改进引爆装置—诺贝尔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下列不属于金刚石物理性质的是(C) A.硬度大 B.无色透明的晶体 C.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氧中燃烧 D.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2.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B)A.空瓶倒立放入水中水不易进入瓶中 B.向自行车内胎充气C.疾风知劲草 D.太阳照在桑乾河上3.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 A.1∶4 B.1∶5 C.4∶1 D.4∶5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A.洁净的空气 B.海水 C.泥土 D.冰水混合物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并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五、归纳总结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