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5张PPT。教师:周雪峰单 位:瓯海区娄桥中学2004年4月初中科学
中考复习策略2004年娄桥中学自然科学中考的考试方式采用两考合一,闭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200分(不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上不能作答。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自然科学中考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参见《2002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试题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为主。此外,试卷中有10%的分值用于探究能力的考查。自然科学中考试卷结构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并获取证据的能力
收集、处理(解释、评价、应用)信息的能力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探究能力考查示例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使其成为最能体现素质教育核心思想的最有效
、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明确问题
确定探究方向
组织探究
收集和整理资料
得出结论
结论的运用探究性学习基本步骤一明确问题 辨别并界定问题,包括:
—产生兴趣
—构建现有经验
—结合过去的经验
—确定几个可能
的调查方面探究性学习基本步骤二确定探究方向形成假说,包括:
---广泛收集有关问题
---辨别并提炼出主要问题
---选取中心问题探究性学习基本步骤三组织探究设计、制定探究方案,包括:
—打算怎样进行探究?
—需要哪些信息?
—怎样获得这些信息?
—确定人员分工
—准备探究工具探究性学习基本步骤四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调查和采访、进行实验、查阅文献、观看影视录象、个案追踪分析等途径和形式搜集数据资料。并对获取资料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分析、比较。探究性学习基本步骤五得出结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和别人进行交流。探 究 性 学 习 基 本 步 骤 六结论的运用探究性学习并不只是停留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概念、方法、态度应在新情景中运用。复习对策——内容处理第五册的环境问题通过案例教学,人的自身保护进行常识教育,形成一般的观念。
对第六册生命的教学要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注重实验实习
复习对策——教学策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合作导复习对策——层次设计重温旧知,查漏补缺
织线成网,形成体系
开拓思路,培养能力
●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理念、举措和问题1.主要理念2.改革举措3.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避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简单化的问卷式量化评价;二、关于初中科学试卷命题的思考 1.新课程对试题内容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
(2)重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克服只重知识、不重方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作图技能 、实验技能 (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的描述、报告等 )基本技能知识的识记、理解某同学的身高是1.65m,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5m处时,他与像的距离为( )m,若他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方向匀速运动3s后,则这时像的高度是( )m,在这个过程中像的移动速度是( )m/s. (知识理解)2.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供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象,
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建立假设的能力
(2)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和收集信息能力
(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力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5)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 (1)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要素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演绎”的能力 考查学生“建立假设”的能力考查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构造,如图 ,想一想你的使用过程,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答):
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
问题(1): ;
问题(2):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电荷之间有力相互作用。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把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B固定于桌面上,在它们周围放置一些带正电的轻小物体,这些轻小物体,将受到A和B共同的作用。图2表示了这些轻小物体在A、B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方向。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分析这幅图,发挥你的想象力,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猜想。(建立假设)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属丝拉断时的拉力大小。实验可提供的金属丝有右表所列9个品种(每个品种有多根),请根据有关猜想选择实验的金属丝。
(1)猜想一: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_。
(2)猜想二:相同材料金属丝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
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制定探究计划)返 回(1)猜想一: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_。
(2)猜想二:相同材料金属丝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
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知识要求:金属丝受的拉力太大会被拉断。探究能力:1.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的过程2.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所需的器材3.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能力要求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斜面 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水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 f.直尺 g.弹簧秤 h.硬纸板
(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
(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得到如表中所示的一组t和p的数据.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上述气体的压强P与温度t间的关系式应为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讲成像公式:用高中的知识对付初中的能力——不可取)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一端吸引着许多大头钉。现在用酒精灯为磁铁另一端加热,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大头钉纷纷落下。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归纳)分析归纳:提供一个未学过的科学现象,并给出该现象的一组数据或实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的结论。有两种合金,A 密度为 8.27×103 kg /m3,B密度为 8.29×103 kg /m3。现有一质量精确等于 100 g 的金属块,为鉴别究竟是A 还是B,某同学想,只要测出它的体积便可算出密度。于是,把它投入右图盛有水的量筒中(单位为毫升),根据水面升高的位置来判别它的物质种类。
(1)这种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实际体积、计算密度,从而进行鉴别的思路是否正确?
(2)该同学能否鉴别出该金属块的合金种类?为什么?(提示:计算它的体积)(VA为 12.09 cm3 、 VB为 12.06 cm3)(评估)有两种合金,A 密度为 8.27×103 kg /m3,B密度为 8.29×103 kg /m3。现有一质量精确等于 100 g 的金属块,为鉴别究竟是A 还是B,某同学想,只要测出它的体积便可算出密度。于是,把它投入右图盛有水的量筒中(单位为毫升),根据水面升高的位置来判别它的物质种类。
(1)这种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实际体积、计算密度,从而进行鉴别的思路是否正确?
(2)该同学能否鉴别出该金属块的合金种类?为什么?(提示:计算它的体积)知识要求:1. 密度的意义和计算公式探究能力:1. 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力要求2.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3. 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4. 关于测量、读数的知识2. 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2)考查学生对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类比法
分类法
等效法
转换法
比较法
模型法
控制变量法等 过程与方法下面是,小明在科学学习中的几个探究实例
①在研究电阻之间串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
③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去研究
④通过回忆“速度”的研究过程去研究“功率”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类比法”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考查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步骤,即探究的思维程序阅读一篇文章,进行模拟的探究过程,内容一般是未曾接触过的。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结论
用结论去解释现象
结论的应用
探究步骤或思维程序
过程与方法有一天,小明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块之间?”
小李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甲。小明说:“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乙所示的形状,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纸张承受的力与是否折它有关吗?
猜想:纸张承受的力与是折它有关(或无关)
设计:
(1)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不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
(2)步骤:
a.将面积较小的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逐渐加放砝码,直到纸下弯,记下所加砝码的重力G1;然后将小纸折叠后,重做上述实验,记下所加砝码重力G2。
b.换中等大小的纸重复步骤a。
c.换面积较大的纸重复步骤a。 (3)表格: 分析与论证:在a、b、c三步中,均有G1 ≠G2(或在a、b、c三步中,均有G1=G2)
评估:是否折的纸的褥皱越多,承受的力越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探究过程中、体验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书面测验不要简单化 凭你现在的回忆,选做以下三个小题中的任意一个小题(不确切的数字可以估计或者用××表示):
(1)写出你做过的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记录及防治意见。
(2)写出你做过的关于家庭或学校用水的调查记录及节水意见。
(3)写出你做过的关其它调查记录及有关意见。2003年 3.灯泡中的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比原来更亮 ②比原来更暗 ③搭接处容易烧断,其他地方不易断 ④搭接处不易烧断,其他地方容易烧断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40%2003年 4.1997年6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研究成功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它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该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置的具有接受云层辐射热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层上的黑点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 )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98.6%2003年 8.现在厂家有一批1米×1米×1米的水泥块,密度为2.5×103千克/米3,某工地需要100块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量为8吨的货车,则需要分几车才能运完 ( )
A.31车 B. 32车 C.33车 D.34车52.8%2003年 9.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 )
A.0.5R B.R C. 2R D.4R 62.8%2003年 13.按照有关规定,工作场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0.5瓦/米2。若某一小型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电磁辐射功率为1瓦,那么在距离该通讯装置多少远以外是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已知球面面积为S=4R2) ( )
A.0.4米 B.0.5米 C.0.6米 D.0.7米92.8%2003年 16.如图所示,是人体的手臂模型,手臂的骨骼的长度如图所示,若在手掌中放一小球,其质量为m,设手臂长度为l,水平部分手臂重为N,在肌肉与水平手臂成θ角的情况下,估计肌肉所受的力? ( )
A. B.
C. D.47%1. 基础问题
2. 实验问题
3. 信息材料问题
4. 数据图表问题
5. 估算问题
6. 探究问题
7 . 应用性问题
8 . 电器问题
2.(步骤)
(1) 将S1闭合,S2与RX相接,记下电流表所指位置
(2)再将S2与R1相接,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阻值,则RX =R11. 如图:2.信息材料问题1. 1920年观测到金牛座附近的蟹状星云(如图所示)对地球的视角正以每年0.21rad/s的速率膨胀,当时视角为180rad/s.似乎巧合的是,我国在宋代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就在同一位置,观测到一颗“客星”(即原来看不见而突然出现的亮星,天文学上就称之为新星或超新星)。以上数据是否支持这样的结论,即现在的蟹状星云就是在公元1054年我国观测到的那颗“客星”爆发后形成的?
2. 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图中的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甲 下垂的两张纸,向中间吹气,这两张纸相互靠拢。
乙 向饮料管A吹气,饮料管B中的液体会上升并从管口喷出。
图 有关气体流动的两个实验
气流气流(2)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用手转动饮料瓶,使它绕对称轴线旋转。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由于瓶的转动,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如图)。按照第(l)小题中发现的规律,旋转着的饮料瓶应当向哪个方向移动?请在图中标出。
(3)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请判断,图中l、2、3三条径迹哪一种是上旋球(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下旋球(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不转球的。说明你为什么认为上旋球应该沿着你所选的径迹运动。
电风扇的风俯视图 分析:
(1)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见图。
(3)1、2、3分别是上旋球、不旋球、下旋球的轨迹。由于球的运动,周围的空气也随之绕球转动,对于上旋球(轨迹1),由于球的旋转,球上方的空气随之向左运动,但同时球向左运动,则空气相对球向右运动,空气相对于球的两种运动作用相抵,球上方气流速度比下方小,所以上方压强大,因此,球受到向下的压力,沿弧线迅速下落。)
现象-----原因----结论(规律)-----运用3.数据图表问题1. 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炽灯L1(规格为“220伏 100瓦)、L2(规格为“220伏 60瓦)的电流随两端所加电压的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确定将L1、L2两灯串联接在220伏电源上时,两灯的实际功率之比大约为
A.1∶2 B.3∶5 C.5∶3 D.1∶3 D 2. 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照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1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1/15 s,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 表中快门一行每格中的数值大约总是左边相邻数值的2倍,这表示镜头进光时间只有左边相邻一挡的一半。为了保证光照能量一定,镜头进光量应该是左边一挡的2倍.这就是说,镜头的进光面积应该是左边一挡的2倍。从圆面积公式 可以得出
?
也就是
这表示,要使进光量扩大为原来的2倍,镜头的直径应该扩大为原来的 倍,即1.4倍。由于和“光圈”值的16实际是指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所以光圈一行每个数值的它右侧数值的1.4倍。用表中的数值验证一下这个关系:16/11=1.45,11/8=1.38, 8/5.6=1.43,5.6/4=14,4/2.8=1.43,这与我们的推断相符。所以,光圈一行最右一格的数值应该是2.8/1.4=2 4.估算问题 1. 家庭电路的线路均有一定的电阻,所以当家中大功率的用电器开启时,其余电灯都会突然变暗,通过下面的实验可以估测线路的电阻。如图所示,L为额定功率为P1的普通灯泡,M为一个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为P2的大功率电热器( P2远大于 P1 )。实验时断开S,电压表的读数为U1 ,合上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2 ,如何估算线路的电阻?写出估算的计算式。(忽略电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2.一对火线和零线从一堵正方形墙上走过,墙的正中央开了一扇正方形木窗,如图所示。火线在A处和零线在B处发生漏电,如果测得流过下边墙上的电流约为200毫安,那么总的漏电电流约为 毫安。 5.探究性问题1. 某同学不小心掉了半块饼干在地上,五分钟后发现饼干上聚集了许多蚂蚁。那么五分钟前这些蚂蚁离饼干的最远距离为多少呢?确定这个最远距离的关键是测出蚂蚁的爬行速度。某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估计蚂蚁的爬行速度,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
表
(1)在表中各小组最后测得的蚂蚁的爬行速度各不相同,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5分钟前蚂蚁离开饼干的最远距离约为多少?为什么?
(1)各组选用蚂蚁大小不同,实验的外界条件(如:觅食、逃生等)不同.
(2)s=vt=1.2×10-2 × 5×60m=3.6m
应选择相同条件(觅食)下的速度.2.苹果甜度的研究 某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了苹果的甜度和其电阻有一定的关系,并初步得到了一种鉴别苹果甜度的方法。以下是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请你在划线处完成填空,或根据提问作出回答。(1)苹果电阻的测量。
我们知道干燥的苹果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的蜡质物。研究小组在探索中意外发现苹果的柄和苹果底部向内凹进的部分竟然是导电的,好象两个天然的电极。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完成测量苹果电阻的实验电路。(2)影响苹果电阻的因素。
有同学在研究中提出:苹果的电阻不仅与苹果的甜度有关,还可能与苹果的不规则形状有关。为此,他们共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经过讨论选择了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并获得了苹果的电阻与苹果的形状关系不大的结论。你认为实验小组选择了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A)对同一苹果外围进行不同程度的切削,发现电阻不变。
(B)选择相同甜度不同形状的苹果进行测量,发现电阻不变。
(C)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苹果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
发现电阻不变。
方案: 。
选择的原因: 。(3)通过苹果的电流与苹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研究小组最终得到了糖的浓度和用16伏电源电压测量苹果得到的电流关系图。如果糖浓度达0.08克/毫升已感到甜了,那么用16伏电源电压测量苹果时获得200微安的电流,这个苹果是 (选填:“甜”或“不甜”)。
请你根据图中数据归纳出糖浓度(用P表示)在0.05~0.09克/毫升范围内,糖浓度与电流(用I表示)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并在下列图 中画出关系图线。16伏电压下通过苹果的电流与果汁中糖浓度(1)连线如图所示
(2)方案:A方案。
选择的原因:这种方案能较好地控制苹果甜度这一因素对苹果电阻的影响。B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可操作性较差。要得到甜度相同而形状不同的苹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3)此苹果是甜的
糖浓度(P)在0.05~0.09范围内,糖浓度与电流(I)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P=2.5×10-4 I+3.1×10-2(70微安<I<230微安)
关系图线如下过程、方法和能力
(实验、模型、------) 9. 把一圆柱形钢笔套放在嘴边,用力往里吸气,可使笔套挂在嘴边。若已知笔套质量为20克,笔套内横截面积为0.98厘米2,笔套外横截面积为1厘米2,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则笔套内气压至少减少几帕?
A.1.96×103帕 B.2×103帕
C.0.96×103帕 D.9.8×104帕 BC. D.无限长
?
16.如右图所示OB为粗细均匀的均质杠杆,O为支点,在离O点距离为a的A处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杠杆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当杠杆为多长时,可以在B点用最小的作用力F维持杠杆平衡?
A. B.
A 17.四个麦椿象(一种害虫)分别位于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它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同时开始爬行。第一只虫朝第二只虫爬去,第二只虫朝第三只虫爬去,第三只虫朝第四只虫爬去,第四只虫朝第一只虫爬去。试问这四只虫会相遇吗?
A.会相遇,并能确定相遇点位置
B.会相遇,不能确定相遇点位置
C.不会相遇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A 18.在水平地面上并排铺有n块相同的均质砖块,如图甲,每块砖的质量为m,长为a,宽为b,厚为c。若要将这n块砖按图乙所示叠放在最左边的砖块上,则至少要给砖块做的功
B.
?
D.
CAAA.H>h
B.HC.H=h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8.如图所示压强计的橡皮盒位于水面下H深度,此时U型管中的左右两管水面高度差为h,则有关H与h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