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信息迁移题的分析和解答复习指导 信息迁移题
初中化学信息迁移题的类别及主要考查内容是: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的信息迁移;
(二)化学用语方面的信息迁移;
(三)元素化合物性质类比信息迁移题;
(四)化学计算方面的信息迁移题;
(五)结合化学实验的信息迁移题。 (一)基本概念、原理的信息迁移
【例1】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的新物质,与此有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它的一个分子中有60个碳原子 ②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③它是一种混合物 ④它是一种单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
思路巧点拨: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信息给予题,我们要知道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找出新信息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不难出答案了。本题中给出的信息是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式C60,同学们可结合课本上学过的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来判断。 解题快车道: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含60个碳原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故答案应选A。 【例2】 单质钛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钛,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3H2SO4﹦Ti(SO4)2+FeSO2+3H2O
②Ti(SO4)2+3H2O﹦H2TiO3↓+2H2SO4
③H2TiO3 △ TiO2+H2O
④TiO2+2C+2Cl2 △ TiCl4↑+2CO2↑
⑤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应①②都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③是分解反应
C.反应④中只有C是还原剂 D.反应⑤表现了金属镁的还原性比钛强
思路巧点拨:本题给出了五条同学们很陌生的化学方程式,但对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对物质性质的推断方法和课本上所学的方法都是一致的,用这种思路仔细观察每一条方程方程式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反应①中生成了三种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反应②由于不是两种化合物互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故也不是复分解反应,随意A是错误的;反应③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因此属于分解反应,故B是正确的;在反应④中,因为只有C夺取了氧,所以只有C是还原剂,故C也是正确的;反应⑤中可以看出Mg将Ti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因此其金属活动性即还原性比Ti强,故D也是正确的。
解题快车道:A。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都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对具体事物的应用和判断中就是信息迁移,其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内涵,把握其外延,就可以正确迁移了。(二)化学用语的信息迁移
【例3】 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作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采用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1、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oct-8、enn-9。照上述规定办法,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辍)”应为“Unnil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其余依此类推。请你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
(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 ,元素符号 。
(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 ,元素符号 。
思路巧点拨:本题的特点是教给你一种新的给元素命名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了信息之后,通过自学掌握这种方法并立即去应用它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领会命名规则从而解决问题。题目给你一个有趣而陌生的信息:新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和命名的方法,请你一边学,一边用,给两种新元素命名,方法是先按拉丁文数词上词辍写出新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再把每个数词的词头字母缩写出来,联系课本中学过的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写出元素符号。
解题快车道:(1)Unnilennium,Une;(2)Unununium,Uuu。 【例4】 药物康力龙属国际奥委会宣布禁用的合成类固醇,结构式如图所示。此药物对肝功能有明显损害作用,过量使用还会产生女子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肝中毒,甚至肝癌等毒副作用。已知康力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在康力龙分子中,C占76.83%,H占9.76%,N占8.54%,O占4.88%。设康力龙的化学式为CwHxNyOz,已知x﹦32,y﹦2,z﹦1,则w﹦ 。
思路巧点拨:本题有较多的文字信息和复杂的分子结构简式,但真正对解题有用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和H、N、O的原子个数,有了这些条件解题就不难了。
解题快车道:w﹦328×76.83%∕12﹦21。
化学用语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课本上介绍的化学用语是有限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化学用语是很多的,如果学会如何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的化学用语,就可以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元素化合物信息迁移
【例5】 阅读下列短文: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成无色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相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试回答:
(1)氮气重要的物理性质是 。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宜用 。
(3)写出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雨肥梅子”,意思是雨浇肥了梅子,为什么雷雨过后,土壤中的养分增多了?
思路巧点拨:本题给了大段文字信息,又问了4个问题,解题方法是根据问题到信息中心寻找相应的答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避免读完题后还不知所云的现象。
解题快车道:(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排水集气法;
(3)3NO2+H2O==2HNO3+NO
(4)雷雨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氮肥)。【例6】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CsOH溶液的pH小于7
B.CsOH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
C.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CsSO4
思路巧点拨:本题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联系课本上已学过的NaOH的性质就不难找出答案了。 因为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且是类同与NaOH的一元碱,所以它的水溶液的pH应大于7,而且溶液会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氢氧化铯的化学式可推知Cs显+1价,所以题中B答案正确,C答案也正确。
解题快车道:B、C。【例7】 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中,能溶于水,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取H2S气体,请回答: (1)实验室制H2S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制H2”或“制O2”)的气体发生装置。
(2)收集H2S气体应选用 法。
(3)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H2S水溶液的pH小于7,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5)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为防止污染和避免中毒,多余的H2S应用
吸收。思路巧点拨:这是一道与化学实验相联系的信息题,虽然H2S气体我们比较陌生,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1、H2S的制取方法中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可以联系制取H2、O2、CO2时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制取H2S的反应是一个复分解反应,那么按复分解反应的要求书写这条方程式就可以了。 3、联系pH与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规律,不难判断H2S的水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后颜色的变化。 4、联系课本中学到的除杂质的方法,在结合H2S水溶液的酸性,也就可以找出除有毒气体H2S的方法了。解题快车道:(1)由于H2S气体是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液体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和制取H2的反应物状态相似,故选制“H2”。 (2)由于H2S气体易溶于水,所以不能是排水法,又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故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注意:实际操作中,因H2S有毒,要注意吸收多余的H2S气体),可选用图示的装置。
(3)根据FeS和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FeS+H2SO4﹦FeSO4+ H2S↑
(4)因为H2S的水溶液pH小于7,显酸性,所以加入石蕊试液后显红色。
(5)因为H2S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吸收H2S可以用碱溶液,使其发生中和反应而被吸收,所以选“NaOH溶液”。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学到了氢气、氧气、碳的化合物及酸碱、盐等物质
的知识,在大千世界的千百万种物质,我们不可能在课本中一一学到,因此课本的学习只是通过上述物质的学习教给了我们一些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学会将这些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物质的知识中去,那我们的知识就会更丰富、更全面了。 (四)化学计算信息迁移
【例8】硫化氢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反应为:
2H2S+O2 点燃 2S+2H2O
2H2S+3O2 点燃 2SO2+2H2O
将3.4gH2S和O2充入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火燃烧,若要使生成物中既有固体S,又有SO2生成,则氧气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巧点拨:此题来自高中内容,所给信息为H2S与O2反应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本题和初中课本中碳燃烧的情况相似,如果能够联想起来,把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成CO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CO的有关计算迁移到这个新情景中,题目就不难解了。该题主要考查计算技能,还应理解问题中提出的使生成物中既有固体S,又有SO2生成所需氧气的取值范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时各需氧气的质量即为取值范围。解题快车道:设3.4gH2S燃烧生成物是S,需O2质量为x
2H2S+O2 点燃 2S+2H2O
68 32
3.4 x x=1.6g
设3.4gH2S燃烧生成物是SO2,需O2质量为y
2H2S+3O2 点燃 2SO2+2H2O
68 96
3.4 y y=4.8g
若要使生成物中既有固体S,有又SO2生成,则氧气的取值范围是1.6g﹤m﹤4.8g 元素化合物知识(三)在线练习
1、有一混合物,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下列两步实验:
①取少量混合物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剩余一些固体残渣。
②在已冷却的固体残渣中加入是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无色的可燃性气体。试推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可能存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分别含有污染物?? 中的一种。现对污水作如下处理:
①将A的污水与B的蓝色污水通入第一反应池,产生蓝色沉淀。
②将C的污水与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反应池,产生大量气泡。
③将第一反应池上层的碱性污水与第二反应池流出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三反应池,使水显中性,再向外排放。
(1)试推断各车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分别为:
????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最终向外排放的水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三个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一反应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反应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反应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某化学实验室有甲、乙两个药品橱,其中甲橱,其中甲橱已存放铜,氢氧化钠溶液,乙橱是空橱。现还有(A)碳酸钙,(B)稀硫酸,(C)锌,(D)氧化铜(E)浓盐酸,请你指出它们应分别存放入哪个橱中?
?? 甲橱:铜、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
?? 乙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碳酸钠,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铜,硫酸钠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试验:
(1)??? 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溶液。
(2)??? 向(1)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仅部分溶解。
(3)???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由以上试验现象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
?
?
5、本市有一家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如下:
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跟提取铜直接有关的(1)(2)(3)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答案:1、CuO; Fe2O3, C; CaCO3
2、(1)A NaOH?? B CuCl2?? C Na2CO3?? D HCl
(2)? NaCl
(3)2NaOH+CuCl2=Cu(OH)2+2NaCl; Na2CO3+2HCl=2NaCl+CO2+H2O;
? NaOH+HCl=NaCl+H2O
3、甲:Zn , CuO , CaCO3
???乙:稀硫酸,浓盐酸。
4、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
5、解析:这是和生产实际相联系的习题,如何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对含铜的
????? 废渣进行处理,并提取废渣中的有用物质,本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和可行的办法。学以致用是一种能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本题所涉
????? 及的化学知识很基本,其中颜色的变化很突出且很重要,如:铜是
????? 亮红色固体,是黑色粉末;溶液是蓝色的,而的
????? 溶液是浅绿色的,这些特征现象是应当记住的。
? 答:(1)
???? (2)
(3)
空气,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
?
1、近年某些城市酸雨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
?A 空气中CO2增加???????? B 汽车废气增多
?C 空气中烟尘增加????????D 空气中SO2增多
2、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从烟气中吸入的有害物质,除尼古丁和焦油外,还有能和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 O2?????? B CO2????? C N2???? D CO
3、某学生用如图装置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瓶内壁附有碳酸钙),先在瓶内放入锌粒,然后加入稀盐酸。
(1)写出甲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乙和丙中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如欲得纯净,干燥的氢气从A导出的气体通过B,C,D,E的次序是A__ __ __ __
(3)气体通过乙瓶,是利用浓硫酸的_______
(4)从丙瓶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甲瓶中产生的气体中有_____存在。
?
?
?
?
4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32克O2的体积是22.4升,O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将某健康成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出气体作分析,结果O2的体积分数为16%,呼出
气量为每分钟5.6升(已折算为标准状态下的值,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则该人每分钟消耗有机物织考虑葡萄糖[C6H12O6]完全氧化分解多少克?该人当时的消耗功率多大?(每克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热量为17.15千焦)
?
?
5 许多鱼塘都安装有增氧机,即一种装有叶片的滚盘。滚盘的一半浸在水中,启动后不断旋转,将水不断抛出水面,然后再落到池塘里。试说明为什么要用增氧机?
增氧原理是什么?
答案:1、D??? 2、D
3、 解:(1)Zn+2HCl=ZnCl2+H2;
???????? CaCO3+2HCl=CaCl2+CO2+H2O
?? (2)A-D-E-C-B
?(3)吸水性
?(4)CO2
4 解:0.375克;107.2瓦。
5 解:(1)为了提高水中氧气浓度,帮助鱼类生存
?? ?? (2)增氧机启动时,滚盘不断旋转,将水抛出水面,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加快了氧气的溶解速度,达到增氧目的。
课件24张PPT。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总复习主讲:汪建红(一)概况元素和化合物是指初中化学中介绍的几种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和存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由空气、氧气、氢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和氧化物、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两部分组成。 (二)特点初中化学学过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内容贴近生活
如空气、水、氧气、二氧化碳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物质,初学者并不感到陌生。
2、知识覆盖面广
初中化学中除溶液以外,每一章几乎都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学习概念、理论的基础,所占的篇幅较大,内容多。
3、规律性与局限性共存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规律,通性,但在具 体运用这些规律、通性时,又必须注意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切忌滥用。
4、记忆性内容多
从物质的俗称、颜色到性质、用途、实验现象有不少内容需要靠记忆才能掌握和运用。(三)要求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1、识记层次 主要是指重要物质的俗名、分子式、颜色、物理性质及用途等方面内容。
2、简单应用层次 一般为物质的化学性质、制法、检验等的内容。
3、综合运用层次 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衍生关系及其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空气,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背景材料一、空 气二、氧气三、氢气四、碳五、一氧化碳六、二氧化碳疑难解答:例1: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组成为Cu2(OH)2CO3)
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热,树木余烬里会有红色
光亮的金属凝固出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
生的反应。解: ① ② 例2: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和浓盐酸?解: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 这一微溶性的物质将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 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大量HCl气体而不纯。例3: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石灰水变浑浊,但将产生的气体经过水洗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却有白色沉淀生成,试解释原因。解: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溶于盐酸(氯化氢溶于水所得),即氯化氢气体的存在阻碍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作用,所以未见有白色沉淀。而经过水洗后,氯化氢溶于水而除去,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生成。例4: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实验,根据反应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现有木炭、镁条、红磷等三种物质,已知它们有如下反应:你准备选用哪种物质来完成这个实验?为什么?解:应用白磷。白磷为固体,可与氧反应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例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解:A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例6:某同学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种假设: ①假设它按KClO3受热分解方式来分解,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假设它按CaCO3受热分解方式来分解,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事实上由于FeO易被氧化,FeSO4的分解产物是Fe2O4、SO2、SO3分解温度为500℃左右,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解:例7:①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将O3转变成O2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解:AC、D、例8、X、Y、Z是含有同一元素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转化中其它物质未列出)。X的化学式( ) A、CaCO3 B、CO2 C、CO D、C解:D高温点燃例9、用高炉炼铁时,必须在高温下加入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试运用氧化物的知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解:高温高温例10、鸡蛋壳的成份主要是碳酸钙。将一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筒中,可观察到鸡蛋慢慢地上下浮动,好象在作“潜水运动”。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解: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CO2逸出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鸡蛋下沉后,因CO2附在鸡蛋上,浮力大于重力又上升,反复这样,就会看到鸡蛋“潜水运动” 例11、将足量萌发的种子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密封24小时后,将袋内气体用细塑料管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石灰水___,这说明萌发的种子会放出___。
解:变浑浊, CO2例12:将一只铁制啤酒瓶盖固定在一水槽中,瓶盖中装入一小粒白磷,立即用钟罩罩住,观察现象;小心地向水槽中加入60-80度左右的热水,观察现象;用一根弯曲的玻璃导管从钟罩下部伸入罩内,通入氧气。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请说说理由。解:白磷无变化;
白磷无变化;
白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理由:因为白磷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度,需要和氧气接触。两者缺一不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总复习(一)
(一)概况
元素和化合物是指初中化学中介绍的几种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和存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由空气、氧气、氢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和氧化物、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两部分组成。
(二)特点
初中化学学过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内容贴近生活
如空气、水、氧气、二氧化碳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物质,初学者并不感到陌生。
2、知识覆盖面广
初中化学中除溶液以外,每一章几乎都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学习概念、理论的基础,所占的篇幅较大,内容多。
3、规律性与局限性共存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规律,通性,但在具 体运用这些规律、通性时,又必须注意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切忌滥用。
4、记忆性内容多
从物质的俗称、颜色到性质、用途、实验现象有不少内容需要靠记忆才能掌握和运用。
(三)要求
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1、识记层次 主要是指重要物质的俗名、分子式、颜色、物理性质及用途等方面内容。
2、简单应用层次 一般为物质的化学性质、制法、检验等的内容。
3、综合运用层次 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衍生关系及其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
空气,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背景材料
空气,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
?一、空 气
二、氧气
三、氢气
四、碳
五、一氧化碳
六、二氧化碳
疑难解答:
例1: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组成为Cu2(OH)2CO3)
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热,树木余烬里会有红色
光亮的金属凝固出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 生的反应。
例2: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和浓盐酸?
解: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 这一微溶性的物质将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 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大量HCl气体而不纯。
例3: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石灰水变浑浊,但将产生的气体经过水洗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却有白色沉淀生成,试解释原因。
解: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溶于盐酸(氯化氢溶于水所得),即氯化氢气体的存在阻碍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作用,所以未见有白色沉淀。而经过水洗后,氯化氢溶于水而除去,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生成。
例4: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实验,根据反应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现有木炭、镁条、红磷等三种物质,已知它们有如下反应:
你准备选用哪种物质来完成这个实验?为什么?
解:应用白磷。白磷为固体,可与氧反应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例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例6:某同学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种假设: ①假设它按KClO3受热分解方式来分解,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假设它按CaCO3受热分解方式来分解,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事实上由于FeO易被氧化,FeSO4的分解产物是Fe2O4、SO2、SO3分解温度为500℃左右,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解:
例7:①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将O3转变成O2
C、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例8、X、Y、Z是含有同一元素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转化中其它物质未列出)。
X的化学式( )
A、CaCO3 B、CO2 C、CO D、C
解:D
例9、用高炉炼铁时,必须在高温下加入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试运用氧化物的知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例10、鸡蛋壳的成份主要是碳酸钙。将一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筒中,可观察到鸡蛋慢慢地上下浮动,好象在作“潜水运动”。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
解: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CO2逸出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鸡蛋下沉后,因CO2附在鸡蛋上,浮力大于重力又上升,反复这样,就会看到鸡蛋“潜水运动”
例11、将足量萌发的种子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密封24小时后,将袋内气体用细塑料管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石灰水___,这说明萌发的种子会放出___。
例12:将一只铁制啤酒瓶盖固定在一水槽中,瓶盖中装入一小粒白磷,立即用钟罩罩住,观察现象;小心地向水槽中加入60-80度左右的热水,观察现象;用一根弯曲的玻璃导管从钟罩下部伸入罩内,通入氧气。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请说说理由。
解:白磷无变化;
白磷无变化;
白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理由:因为白磷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度,需要和氧气接触。两者缺一不可。
1、近年某些城市酸雨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
?A 空气中CO2增加???????? B 汽车废气增多
?C 空气中烟尘增加????????D 空气中SO2增多
2、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从烟气中吸入的有害物质,除尼古丁和焦油外,还有能和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 O2?????? B CO2????? C N2???? D CO
3、某学生用如图装置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瓶内壁附有碳酸钙),先在瓶内放入锌粒,然后加入稀盐酸。
(1)写出甲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乙和丙中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如欲得纯净,干燥的氢气从A导出的气体通过B,C,D,E的次序是A__ __ __ __
(3)气体通过乙瓶,是利用浓硫酸的_______
(4)从丙瓶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甲瓶中产生的气体中有_____存在。
?
?
?
4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32克O2的体积是22.4升,O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将某健康成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出气体作分析,结果O2的体积分数为16%,呼出
气量为每分钟5.6升(已折算为标准状态下的值,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则该人每分钟消耗有机物织考虑葡萄糖[C6H12O6]完全氧化分解多少克?该人当时的消耗功率多大?(每克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热量为17.15千焦)
?
?
5 许多鱼塘都安装有增氧机,即一种装有叶片的滚盘。滚盘的一半浸在水中,启动后不断旋转,将水不断抛出水面,然后再落到池塘里。试说明为什么要用增氧机?
增氧原理是什么?
?练习答案:1、D??? 2、D
3、 解:(1)Zn+2HCl=ZnCl2+H2;
???????? CaCO3+2HCl=CaCl2+CO2+H2O
?? (2)A-D-E-C-B
?(3)吸水性
?(4)CO2
4 解:0.375克;107.2瓦。
5 解:(1)为了提高水中氧气浓度,帮助鱼类生存
?? ?? (2)增氧机启动时,滚盘不断旋转,将水抛出水面,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加快了氧气的溶解速度,达到增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