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二)生命科学[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二)生命科学[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02 1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生命科学
二 考点题例
例1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假如存在下列一些现象。浓度大小:①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②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水分流动方向:③土壤溶液一根毛细胞一导管; ④导管一根毛细胞一土壤溶液;水分在叶中:⑤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⑥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小部分用于蒸腾作用。那么在植物正常生长和吸水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 答案:C)
例2 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请仔细阅读图示说明(1)实验结果显示 试管中的浆糊变蓝色(填A或B); (2)另一支试管内物质不变蓝色的原因是 。
[ 答案:(1)A (2)唾液使试管中的淀粉分解了)
例3 右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 含量的变化曲线。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C段血管处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
( 答案:氧气 与肺泡内进行了气体交换)
例4 下图表示某健康男子在尽量排空膀胱的情况下,每隔0.5时收集的尿量,其中在A时喝了2大杯蒸馏水,此后不再饮水和进食,直至第8小时。
(1)A时饮水后尿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
(2)此人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期间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 。
[ 答案:(1)人喝进的蒸馏水大部分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人呼吸作用的代谢终产物中有水)
三 试题集锦
1.构成细胞的微粒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分子、原子、离子
(C)溶液、溶质、溶剂 (D)固体、液体、气体
2.地球上现有200多万种生物,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可以分为病毒类、原核生物类、真菌类、植物类和动物类。这些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①具有遗传物质; ②能繁殖后代; ③有新陈代谢; ④具有细胞核; ⑤具有细胞膜; ⑥都处于运动状态。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3.炎炎夏日,绿地中央比马路中央凉爽,其主要原因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 (B)马路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弱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马路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4.下列有关人体与外界环境以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吸气时,主要是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肺泡
(B)氧分子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C)组织细胞内的氧分子含量高于组织液中的氧分子含量
(D)组织细胞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5.班氏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现将甲乙丙丁四人的尿液各与班氏试剂以1:10的比例制成混合液,加热到沸腾,出现现象如下表,则推论正确的是( )。
尿样 混合液颜色变化和沉淀物生成
甲 红色沉淀
乙 蓝色和蓝灰色
丙 橘黄色沉淀
丁 黄色沉淀
(A)甲丙丁的尿液都可称为糖尿
(B)只有乙是糖尿病患者
(C)只有甲和丁是糖尿病患者
(D)只有丙是正常健康者
6.在盛有2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溶液,振荡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然后取出试管冷却并滴人2滴碘酒,结果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该实验说明淀粉( )。
(A)已经转变为其它物质 (B)已经水解为麦芽糖
(C)已经水解为葡萄糖 (D)没有发生变化
7.下列关于淋巴系统和淋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系统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B)淋巴循环能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运回血液
(C)淋巴循环可对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D)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8.人体细胞的营养物质和O2的获得是在( )。
(A)血浆中 (B)内环境中 (C)组织液中 (D)淋巴液中
9.做“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时,下列操作及判断错误的是( )。
(A)如局部组织干燥,可在观察部位继续滴加质量分数为0.65%的生理盐水
(B)必须用解剖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
(C)若在显微镜下看到血流方向从某血管分支出去,则该血管为小静脉
(D)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在某血管中呈单行通过,则该血管为毛细血管
10.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垫上潮湿的滤纸,各放人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得出实验结果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λ=660μm)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λ=735μm)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照橘红光
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粒) 0 99 40 98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为最恰当的结论是( )。
(A)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也能抑制其发芽
(C)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11.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如果想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以比较哪两个花盆 ( )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
花盆 浇水量 施肥量
1 与以前相同 与以前相同
2 与以前相同 比以前多1/2
3 比以前少1/2 与以前相同
4 比以前少1/2 比以前多1/2
5 不浇水 比以前少1/2
12.为探究微量元素Fe、Zn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分成四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 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质量(克/只) 实验后质量(克/只) 增重(%)
不提供饲料组 10 24.75±2.5 全部死亡
普通饲料组 10 25.8±2.8 31.44±7.74 21.90
普通饲料+Fe组 10 25.15±3.05 32.4±2.6 28.82
普通饲料+Zn组 10 24±2.6 35.42±6.02 47.58
在这一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3.小明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他把后页首图所示的四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内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两滴碘酒液。 (1)乙试管中的液体没有变蓝色,这是因为 ;(2)比较 两支试管,可知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14.利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中,没有将实验材料制成装片,而是直接置于载物台上观察,原因在于实验材料是 。实验结束后要立即做的事是将显微镜的 擦试干净。
15.仔细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的人正在吃肉,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
(2)在图B中,此人完成反射过程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属于 。
16.为了解宇宙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某中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在太空飞行两周后(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返回地面的油菜和美国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实验分2类:空间类(S类),即选用遨游“太空”后的种子;地面类(G类),即选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同种种子。在各类中又分加O2和不加O2两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类别 空间类(S类)发芽率(%) 地面类(G类)发芽率(%)
组别 S+O2组 S组 G+O2组 G组
油菜 94 83.3 72 68
美国芦笋 91.5 85 90 80.4
(1)从实验结果看空间类的发芽率比地面类 ;
(2)在上述4组实验中,应比较哪两组实验数据才能得出这个结论
四 本章答案
1. B 2、 C 3. A 4. B 5、 A 6. A 7. B 8. B 9. C 10.C 11.A 12.普通饲料组 Fe、Zn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益 13.(1)唾液中的淀粉酶使淀粉分解了 (2)乙丙 14.活生物体 载物台、物镜 15.(1)非条件 (2)第二信号系统 16.(1)高 (2)S+O2组与G+O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