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让生活走进复习课堂[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让生活走进复习课堂[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11 1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让生活走进复习课堂 中考热点与新颖题型 l? 1.传统题创新,突出基础性
l?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人文性、应用性
l 3.联系社会实际、结合环保知识,结合高新科技,体现教育性
4.用信息给予题来考查能力,突出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l? 5.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实验考查的创新性
l 6.突出试题开放性、探究性,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性
电冰箱1、冰箱放在地面上,它受哪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2、冰箱的散热装置为什么是黑色的?
3、冰箱为什么能保鲜?
4、冰箱门打开的时候为什么看到冒白气?
5、当冰箱的压缩机工作时,为什么冰箱的后背会发烫?
6、用铭牌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7、作为一个小科学爱好者向厂家提出建议如何将产品进行改进以达到环保、节能、省电的目的? 热水瓶 1、热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2、热水瓶的内胆为什么涂成银白色?
3、热水瓶将其中热水倒掉一部分、过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塞子不容易拔出?
4、打开瓶塞后为什么会冒白气?
5、往热水瓶中倒水的时候为什么前后听到的声音不同?
6、热水瓶中出现水垢应该用家中的什么物品去除?
电热水壶 1、 为什么壶嘴高于壶身?
2、为什么在水烧开的时候会鸣叫?
3、为什么电热丝往往在靠近壶身的中下部?
4、为什么电热水壶的插头是三脚插头?
5、通电时壶身为什么不带电?
6、为什么热水壶的壶柄用胶木制成的? 醋1、如何判别醋的酸碱性?
2、醋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3、为什么铁锅烧菜时放些醋对人体有益?
4、为什么醋可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5、为什么可以用醋解除鱼骨哽在喉咙的痛苦?
6、醋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7、胃酸过多的人能否食用过多食醋?
8、吃海鲜为什么要蘸醋? 盐1、粗盐为什么容易潮解?
2、如果长期不吃食盐会有什么危害?
3、加碘盐的碘是游离态的还是化合态的?
4、加碘盐的碘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5、为什么加热时不能放入加碘盐,要等菜快熟的时候再加盐?
6、设想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用盐腌制食物为什么能够防腐?
8、精盐是什么颜色?
9、为什么腌菜的时候,腌菜的坛子中出现大量的水分?燃气灶和煤气瓶1、家用煤气泄漏,人们常会闻到臭味,煤气有臭味的目的是什么?
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办法使其变成液态的?
4、煤气冬天和夏天的所标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5、如果燃气灶由原来烧煤气改为烧天然气时,时增大进风口还是缩小进风口 ?
6、当煤气泄漏时,为什么不能开启电器开关,正确的方法应如何?
7、煤气中毒时如何处理?
其他问题 11、油锅起火为什么不用水灭火?
2、煮汤圆的时候,为什么刚放下去时是下沉的,快煮熟时却浮 了上 来?
3、为什么饺子用油炸的时候表皮变黄了,而用水煮的时候却是白的?
其他问题 2一、关注生活中常见又容易忽视的一些现象 ⑴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小,如电视机、电灯、洗衣机、电冰箱、电熨斗等。
⑵幻灯机的投影问题。
⑶估算问题,如人上楼或把自然课本从地上拿到课桌面做功,骑自行车速度、人行走速度及对地面压强等。
⑷关于人的自身保护问题:如火灾、溺水、触电等逃生救治问题。
⑸生物入侵问题:如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食人鲳等。
注意平时上课不注意的东西或不强调的问题。二、关注联系生活的一些探究、开放性问题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⑴提出问题
⑵猜想与假设
⑶设计实验
⑷实验检验
⑸解释、交流与评价
注意:在这里实验设计是核心。
科学探究问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解决问题。 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⑴日常生活中常见事例的探究 。例1、如图所示,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荡秋千,小丽
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
他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
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
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②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③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 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⑵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⑶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⑷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无关。
例2、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
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
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研究。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借鉴“铁定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⑴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_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
⑵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的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___。
⑶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评价与改进]但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象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_ _____ _ _ 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
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已学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
给予简要回答。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
什么容器?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新学期小明搬到了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⑴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6、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
即氯化钠注射液。右上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
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⑴该注射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例7、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加以解释。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如图所示,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自来水,请你选用这几种器材,设计二个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自然科学现象或与之相关的知识。(用文字表示)。 三、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环保问题 如前年的非碘问题、去年的神州五号。
今年要关注: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的海啸问题
2、有毒气体的泄漏问题,如3月16日滨海毒气泄漏事件。
3、煤矿爆炸问题。
4、今年的流脑。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扫荡了印度洋沿岸,倾刻间,沿岸建筑荡然无存,瞬间夺去了30余万人的生命。这是一次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后产生的海水波动。它是海洋中迅速传播的一种长周期重力波,海啸波自波源四周传播,在浅水大洋区时,其传播速度V=√gh,g为10牛/千克,h为水深。海啸波的摩擦力很小,海啸波可以在大洋中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极小。海啸呈现的形式是一系列的水波,间隔几分钟至1小时以上,其中第3至第8个波是最大的。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设大洋的平均深度为4000米,计算海啸波在大洋中 传播的平均速度。
(2)海啸造成这么大的危害,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能?
(3)海啸来临时,下列逃生和救护方法可行的(填序号)。
A、对于溺水者,应清除口鼻内杂物
B、一旦遭遇海啸袭击落水,尽可能找漂浮物
C、落水者应尽可能保存身体能量,不可举手或挣扎
D、炎热气候下落水者干渴时,可饮海水解渴
E、落水者被救后,尽快将其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使全身迅速复温
某同学用这种电水壶烧开水,他将水放至最大水量,测得水的温度是18℃,通电5min50s,水烧开(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试通过计算,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算一算此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 该电水壶电热丝的电阻多大?
(3)??? 现测得电源电压为220V,算一算此电水壶工作的效率。
为了测定该无线电水壶的效率,你应准备哪些实验器材?
应试技巧1、认真审题:2、书写清晰 3、合理分配时间 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
目至少要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
的阅读觉得此题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
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
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
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
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相同的
设问,问题的性质是可以翻新的。 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
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
没有深入的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
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连的问
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从心理上先不要觉
得很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
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
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
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
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
叙述为准。不要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
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
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图,这样可以
建立起直观的图景,帮助记忆和分析问题。 做题时先易后难,提高第一遍的准确率,
一下子解不出的题目先放一放,不要一直
在那里做,耽误了后面的解题时间。总之,
在应试时你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你难人
家也难,你简单人家也简单,和平常一样
要相信自己。 特别注意语言表达到位和解题规范。 我会成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