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情景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 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割据势力连年征战,在北方 、 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
据此可知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
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2、曹操势力发展壮大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1)政治上: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 ”,处于有利地位。 “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2)经济上:重视农业,实行 ,组织 垦荒 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3、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 、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 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 北方打下了基础。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农业生产;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强;曹操善于用人,虚心听取谋士的意见。 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只有三四万,但他却骄傲轻敌,不听谋士意见,结果失败。曹操兵力上处于劣势,但善于用人,采纳了许攸建议,夜袭乌巢。袁绍在乌巢被烧后,惊慌失措,导致军心大乱,从而使曹操取得胜利。
二、赤壁之战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 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就 “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1、战前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 ,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为 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208年,曹军同孙权和刘备联军在________对峙。针对曹军 、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___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 ,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成语)故事: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曹操---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孙刘联军: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天时);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其次,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综上所述,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三国鼎立
1、背景: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 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 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 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 ,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222年,孙权称 ,后在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3、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曹魏重视 ,继续大兴屯田,修建许多 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治蜀,改善同西南 的关系。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6次北伐中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制作“木牛流马”,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成为智慧的化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吴国开发江南::吴国的 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于 年由 率领到过 ,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巩固练习:
1.曹操曾经在《蒿里行》一诗中描写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3.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如图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下面是某同学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四个章节,其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
A.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B.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C.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D.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多万大军在赤壁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
A.士兵不习水战 B.后方起兵 C.骄傲轻敌 D.士兵疲惫
6.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7..2014年2月24日,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4周年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两岸专家探讨共护海洋权益。请问, 三国时期台湾称作( )
A. 夷洲 B.台湾 C.琉球 D.琼州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9.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
10.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1.唐朝诗人杜甫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被赞扬的“老臣”是 ( )
12.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黄巾;军阀;袁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农民;兵士;声东击西;乌巢;200年;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袁绍和曹操;曹操胜利;曹操以少胜多;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志在千里;诸葛亮;三顾茅庐;孙权;周瑜;赤壁;不习水战;黄盖;火攻;三国鼎立;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汉献帝;蜀汉;吴王;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2年(229年)孙权;建业;农业生产;水利;少数民族;造船;230;卫温;夷洲。
1.B 2. A 3.D 4.A 5.C 6.C 7.A 8.C 9.C 10.A 11.D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