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和机械》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要点,复习巩固力和机械的内容。
2.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网络,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小结: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地球对它的引力。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仅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规律小结:
定滑轮拉力的方向不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规律小结:
作力的图示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满足题目的要求。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B.用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增大摩擦力
D.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推动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箱,侧放比平放时的推力大
3.如图,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4.如图所示,分别用F1、F2、F3、F4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D )
A.F1B.F1>F2>F3>F4
C.F1=F2=F3D.F1=F2=F3>F4
5.如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6.画出使杠杆AB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如图所示:,(第6题图)) 如图所示:,(第7题图))
7.在下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1.对学
①对子间相互检查,并评定等级;
②标注疑难。
2.群学
组长统计本组疑难,并帮助解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中的装置是哪种简单的机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