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2-20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主题一: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第一部分、? 生物的多样性 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1.严整的结构
2.新陈代谢
3.生长发育
4.生殖
5.遗传与变异
6.适应性
二.常见植物植物的类型:
木本植物:有次生结构,茎坚硬挺拔、枝繁叶茂
草本植物:只有初生结构活次生结构不发达,茎幼嫩,多为一、两年生
藤本植物:有次生结构,但机械组织不发达,茎不能直立
常见的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种子裸露你能按照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
进行分类吗?植物有种子种子有包被无种子无茎、叶分化有茎和叶蕨类无根苔藓
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鲢鱼、鹰、青蛙、蚊子、蚯蚓、海蛰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梨、马尾松、蕨、葫芦藓、海带虎、螺、乌龟、蛔虫、鲢鱼、鹰、青蛙、蚊子、蚯蚓、海蛰对这15种生物进行分类…………梨、马尾松、蕨、葫芦藓、海带有器官分化无器官分化梨、马尾松、蕨、葫芦藓海带有花无花梨马尾松、蕨、葫芦藓有根无根马尾松、蕨葫芦藓有球果无球果马尾松蕨单、双子叶植物比较单子叶植物特征:多为草本、须根系、平行叶脉或弧形叶脉,胚有一片子叶,茎不易剥皮,长成后不能逐年加粗,花瓣为3或其倍数。
双子叶植物特征:草本、灌木或粗壮的乔木、直根系、网状叶脉,胚有两片子叶,茎易剥皮且能逐年加粗,花瓣为4、5或其倍数。
蜗牛身体柔软,外生一个左右不对称的螺旋型石灰质硬壳,爬行时头部伸出壳外。
头部有两对触角前短(嗅觉)后长(触觉),顶端有眼,
口在头部腹面,口腔内有颚和齿舌
身体腹面肥大,有扁平宽大、肌肉发达的腹足,腹足中有腹腺,能分泌黏液
空气由呼吸孔进入,在肺的血管壁上进行气体交换
雌雄同体,但精子和卵不同时成熟,须异体交配
草履虫的结构伸缩泡小核大 核口沟食物泡纤毛细菌和真菌菌落螺旋菌球菌杆菌 发霉的面包 面包霉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牛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瘟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光
调焦:在载物台上放好切片;降下镜筒,让物镜接近切片;左眼观察,粗调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看清物像。工作距离约为2-4毫米。
换用高倍镜:把需要观察部分移到视野中央,上升镜筒,用细调螺旋调整直到看清。
放大倍数:可用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认识和使用显微镜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3、使用显微镜时:
(1)向 旋转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 旋转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2)拿显微镜时,要左手托 , 手握镜臂。4 要改变视野的明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5 慢慢移动载玻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同、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正像、倒像)。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1.普遍性:体型、体态、体色、体味等
2.相对性:
原因:进化的结果,自然的选择八、?? 生物的多样性 1.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变种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是遗传、变异的结果,自然的选择的结果,与环境相适应的产物
3.在30多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出现过的生物至少有几千万种,保留至今的植物有30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
4.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5-2.5万种生物灭绝,是进化史上物种灭绝最快、消失速率最高的时期。
5.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灭绝常常导致20-30种生物出现生存危机。
第二部分、? 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一、??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形态各异的细胞(一)细胞膜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
结构:流动、镶嵌
特点:选择通透性
功能:保护、细胞内外物质出入、细胞 识别、免疫等(二)细胞质组成:包括细胞基质、细胞器
功能:营养细胞,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
基质成分:水、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代谢中产物及代谢终产物
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核糖体等。
1.线粒体形状:短棒状
结构:双层膜,膜内基质中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叶绿体形状:绿色短棒状(椭圆形小体)
结构:双层膜,膜内基粒上叶绿素,基质中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光合作用
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外膜基粒和基粒
片层结构内膜3.液泡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单层膜包围细胞液的泡状细胞器。
细胞液内大量无机盐、糖类、氨基酸及各种色素
功能:与细胞渗透压有关; 决定植物的味道、颜色
(三)细胞核组成: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
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小孔,允许蛋白质、核苷酸及RNA通过
染色质:遗传物质
功能:储存及复制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决定生物的性状分裂间期分裂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高度螺旋化染色质成分:双螺旋的DNA、蛋白质
染色体:分裂期高度双螺旋,有利于遗传物质平分
染色质:间期解旋伸展呈细丝状,有利于遗传信息的表达
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临时装片的制作和细胞的观察目的要求
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制作和使用显微镜.
2、观察洋 叶表细胞和人的口腔上 细胞
3、学会画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简图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 叶 ,稀碘液,清水,生理盐水,镊子, 消毒牙签 ,纱布 ,吸管,吸水纸,显微镜。一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盖玻片和 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室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方法步骤方法步骤2 (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一小块透明薄膜.(2)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 下出现气泡。??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 植物下列哪个是植物细胞,哪个是动物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保护细胞,控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含遗传物质,是传宗接代的场所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它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植物往往是绿色的)植物的叶和幼嫩的茎的细胞中常有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种子细胞,根尖细胞就没有叶绿体。
成熟的果实往往具有大液泡,里面充满了液体。同学们平时吃的水果流出来的汁就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液:叶绿体:关 键染色体三.?? 细胞分裂 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物质细胞分裂的意义 1.细胞数量增加,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遗传物质不变,因而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性状不变。
2.产生生殖细胞.
3.产生新个体.
(三).? 新生细胞去向 三个去向
1.少数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分裂,如分生细胞。
2.大多数细胞进入细胞分化阶段,发育成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
3.个别已分化细胞,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重入细胞分裂,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后,形成组织。细胞分化 1.?分化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这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意义
经过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就会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形成各个器官、系统。
生物的层次结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植物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动物多种器官、八大系统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请讨论: 如何辨别组织和器官?
血管 动脉毛细血管 )( )一层上皮细胞组 织器 官静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人体的八大系统第三部分 ?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种群
是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能自由交配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
当一个种群与当地环境的各种因素相适应时,就发展、兴盛;反之则衰退、消亡。
二:生物群落在同一地区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群由于生活及繁殖上的联系而构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集团。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之间。
例如:一片农田中,有作物、杂草,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综合功能体系。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无机环境包括非生物的物质(CO2、O2、水、空气、土壤等)和能量(太阳光能)2.生态系统的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使生物群落的生命机能开动起来,就使能量和物质在群落内部生物之间转移,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去。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生物圈地区表面生物能够生存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表层。
大气圈的下层:生物的气体环境部分,含有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气体成分、水汽、粉尘等
整个水圈:包括海洋、淡水水域和地下水,水中溶有各种物质。它和大气中的水、热等条件结合,构成各地区的气候特性。
岩石圈的表层:地表30-40公里厚的地壳,含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矿质元素。表层和水、空气、有机质、微生物等长期作用形成土壤。根尖的结构 第四部分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根尖的结构(根尖纵切面 )长出根毛的小红萝卜幼苗 根毛是根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而形成的细毛(单细胞毛)。 每个根毛由一个细胞形成,细胞壁薄、质少、核小、液泡大;根毛寿命一般10~20天。”根毛的数量很多,如玉米每平方毫米的根毛区有根毛425根、豌豆有230根。如此众多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植物根部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植物根部与土壤微粒紧密结合,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一般而言,凡陆地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它们的根尖都长有根毛。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示意图 叶片的结构电镜下的叶表皮气孔表皮
细胞表皮毛保卫细胞和气孔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植物
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 气孔上表皮栅栏状结构海绵状结构下表皮酒精水实验现象取一株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天竺葵,选择一片绿叶,用两张黑纸上下夹住遮光处,放在强光下2小时,再将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待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用清水洗净,摊平在培养皿,滴上碘酒。思考1.为什么要24小时暗处理?
2.为什么部分遮光处理?
3.检验有无淀粉,为什么叶片先用 酒精处理?叶片遮光的部分无兰色,未遮光的部分显兰色,这个实验表明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O2)的作用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制造有机物转化并储藏太阳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变化:把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变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变成贮存有机物里
的化学能。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讨论澄清的石灰水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因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绿色植物除了呼吸外,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利用二氧化碳,这样袋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就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内装有新鲜蔬菜。 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1、甲瓶中放入适量的萌发绿豆,乙瓶中放入同量的干燥绿豆;取两个各带有两个孔的软木塞,其中一个孔插入漏斗柄,另一个插入弯形玻璃管,将木塞塞入锥形瓶中(如下图);2、静置40分钟3、在甲、乙两漏斗中加入180~200ml的水。 4、观察量筒中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结果甲锥形瓶內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乙锥形瓶內的石灰水未变化(如下图) 把甲、乙两瓶(甲
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
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
子),放到温暖黑暗处 24小时以后,
观察蜡烛在甲、乙
两瓶里的燃烧情况活动: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
观察到:
A瓶中的蜡烛火焰熄灭
B瓶中的蜡烛燃烧本活动的结果说明了
种子呼吸要吸收氧气活动二: 把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按照下图装置起来。
并放于黑暗温暖处。过一段时间,往瓶子里注入
清水 。观察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发生变化种子呼吸 释放二氧化碳变浑浊活动三: 用两个暖水瓶(甲
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
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
子),各插入一个温度
计,两三小时后,观测
这两个暖水瓶内的温度
有没有变化种子呼吸时放热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是:
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
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释放出来的过程。呼吸作用公式: 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物释放能量部分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叶绿体 活细胞 有光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光能→化学能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又为光合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能量化学能→其它形式能为一些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部分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