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甲: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乙: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2.速度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归纳对于速度公式的几点说明
(1)v、s、t三个物理量必须相互对应。t是通过s所用的时间,算出的v才是s这段路程上的速度。
(2)单位要统一:要使v的单位为m/s,s单位要用m,t的单位要用s;要使v的单位为km/h,s单位要用km,t的单位要用h。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 羚羊跑的速度是20 m/s,一短跑运动员5 s内跑完了5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运动员、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解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答案:B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象
(1)s-t图象(图a):一条过原点的直线,s与t成正比,即 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A>vB)。
?
(2)v-t图象(图b)与t轴平行,v是定值。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归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均匀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
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即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5.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注意(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路程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路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2)平均速度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速度的平均值。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归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30 s内通过的路程是330 m,后40 s内通过的路程是510 m,问汽车在前30 s、后40 s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答案:11 m/s 12.75 m/s 12 m/s 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 运动图象分析
例1 (2016江苏宿迁中考)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答案:D
名师点评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二 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2 (2016宁夏模拟)如表是北京、苏州之间的列车时刻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从苏州到北京的时间是多少?火车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由苏州到北京开车时间为19:10,到站时间为次日7:10,所以苏州到北京所用时间:t=24 h+7:10-19:10=12 h;
(2)由表格数据知,苏州到北京的路程s=1 380 km,答案:12 h 115 km/h 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名师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在利用公式时,要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能够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三 过桥、隧道问题
例3 一辆长10 m的大货车,以36 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求隧道长为多少?
解析:已知v=36 km/h=10 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 s,
由 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vt=10 m/s×20 s=200 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l隧道+l车,
所以l隧道=s-l车=200 m-10 m=190 m。
答案:190 m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名师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明确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上车身长。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四 相遇问题
例4 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该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答案:(1)20 m/s (2)将会撞上 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相对比较简单,本题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1.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物体通过单位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而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骑着自行车往前行可以从一个里程碑处开始计时,到另一个里程碑处停止计时,算出经过两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t,再用速度公式
算出自行车在两个里程碑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