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2 18: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襁褓(qiáng) 留滞 分外妖娆(fèn) 竭斯底里
B.恣睢(suí) 拮据 弥留之际(mí) 重蹈复辙
C.风骚(sāo) 汲取 狼狈不堪(beì) 斩钉截铁
D.妒忌(jí) 彷皇 孜孜不倦(zī ) 根深蒂固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会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他却很强聒不舍,令人生厌。
B.这家工厂的烟囱每天黑烟滚滚,简直是气吞斗牛。
C.超市里的甜点润如油膏,实在诱人极了。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由于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育,使我们从此养成了自信的性格。
为了防止房价反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系列措施,严控房价。
“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 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点绛唇 采药归来
(宋)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②新酿。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③。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沽:买。③黏天浪:连天的波浪。(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2分)
A. 全词写了词人作“闲人”的生活:上山采药,村店沽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
B. 上片“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通过写见闻表现乡村风景如画,生活闲适。
C. 下片“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的意思是:酒醉之后,看渔夫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
D. 词的下片后三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这首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B.词的下片的“江湖上”一语双关,明写自然界的江湖,暗喻仕途江湖。
C.这首词语言通俗清新,叙事自然洒脱。
D.词中描写“闲人”自在闲适的生活,其实是一种似反实正的写法,婉曲地表达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嘲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杨文敏从文庙①北征,蚤发凌霄峰。公与学士胡广、金幼孜迷失路,太宗命中官②追寻,得之。时昏黑,中官驰去,公等复迷入穷谷中。幼孜坠马,胡学士、金侍郎不顾而去。公下马,为整鞍辔,不数步,幼孜复坠马,鞍尽裂。公即以所乘马让之,自乘骣③马,从夜至旦,不胜疲劳。翼日出山,望见左掖④,乃趋赴之,至午,方诣中军。上大喜,慰问良久,嘉公之义。公谢曰:“僚友之分,谊所宜然。”上曰:“广非僚友耶,何不顾而行也?”
【注释】①文庙:即明成祖,太宗亦指他。②中官:宦官。③骣:骑马不加鞍辔。④左掖: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太宗/命中官追寻 B.公等/复迷入穷谷中
C. 公即/以所乘马让之 D.胡学士、金侍郎/不顾而去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从( ) (2)诣( ) (3)顾( )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从夜至旦,不胜疲劳。
(2)僚友之分,谊所宜然。
11.一行人迷路,这时金幼孜坠马,杨文敏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文中看杨文敏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古诗文积累。(8分)
12. 填补下列诗句的空缺处。
,坐断东南战未休。
东篱把酒黄昏后, 。
蔌蔌衣巾落枣花, 。
因思杜陵梦, 。
右手秉遗穗, 。
,西北望,射天狼。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7题(17分) 空?巢 (朱以撒)
①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 ????
②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空巢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淡淡的怅惘。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
③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朋友说不少房子没人住,只是每月请人来打扫打扫罢了。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 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 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
④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尽管屋瓦上长出衰草,天井的缝罅漫上青苔,外人还是羡慕这种大家族的团圆、集合,有时就爱上门说说话儿,沾点旺气回去。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末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
⑤每次冬天我到北方,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3.文中描写了哪些空巢?并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空巢出现?(6分)??????
14.文中开头说“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结尾又说“空巢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15.简要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3分)? ??
16.文章最后说“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3分)???
17. 你的家乡有没有“空巢”?请你谈谈你对这些“空巢”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1题(13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 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1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1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
21.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综合性学习(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某饭店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是不少。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作简要论述。字数在150字左右。
写作(50分)
岁月匆匆,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23. 请以“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请在横线是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下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20






20



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