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2节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一 物态变化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拓展归纳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紧扣概念,明确三点:(1)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种类是否变化;(2)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是否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3)状态变化和物体形状的变化不是一回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1 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 ( )
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
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
C.窗子上的玻璃被打碎了
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解析: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了,但状态没变,选项A错误;一根铁丝被折弯了,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状态没变,选项B错误;窗子上的玻璃被打碎了,玻璃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选项C错误;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选项D正确。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粉末)和蜡(碎块),进行水浴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绘制它们的熔化图象,比较它们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拓展归纳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物体做成粉末状,采用隔水加热(水浴法),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缓慢,便于实验观察和记录。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不允许用酒精灯互相引燃,以免酒精溢出造成火灾。(2)酒精灯的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它的外焰。(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去盖,然后再提一下灯帽,再盖上。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2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解析:(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就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42 ℃。
(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同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答案:(1)均匀受热 (2)B 42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4)升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液态凝固成晶体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拓展归纳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3 (2016天津中考)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解析:(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 ℃,故A错误,B正确;
(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5 min时开始熔化,到15 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 min-5 min=10 min。第10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D错误。
答案:B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拓展归纳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物体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如水凝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4 (2015湖北恩施州中考)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
A.液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解析:雪糕是固态的,在口中吸收热量发生熔化,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
答案:D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熔化和凝固图象
例1 (2016湖南益阳中考)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37 ℃
C.BC过程不吸热 D.AB过程吸热升温考点二考点一解析:(1)由图象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大约47 ℃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7 ℃,故A、B错误。
(2)由图象可知,AB过程吸热升温,BC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名师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关键是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要理解熔化过程的概念。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晶体与非晶体
例2 (2016山东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考点二考点一解析:(1)由乙图知,从第5 min到15 min,冰的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 ℃,故A、B正确;
(2)由图知,冰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5 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故C错误;
(3)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答案:C
名师点评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P57动手动脑学物理
1.熔化吸热的利用:用冰保鲜食物。
凝固放热的利用: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结冰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不利熔化:雪熔化时比下雪冷。
不利凝固:铁在凝固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很容易伤害到工人。
2.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晶体、非晶体之间的差异。
3.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图象可知熔点是80 ℃。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共用时15 min。
点拨是不是晶体,看图象中是否有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晶体有、非晶体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对的温度即是此物质的熔点。4.提出问题:加入酒精后,水为什么在0 ℃以下还没有结冰?
猜想: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应用:可以用做防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