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03 10: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3节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过程: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直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通过测量确定像与物相对于镜面的对称性。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归纳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1 (2016广西南宁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电池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答案:(1)较薄 大小 (2)完全重合 
(3)不能 虚 (4)不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2 (2016山东临沂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析: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正确;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大小是相等的,不管物体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会改变,故C错误;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D正确。
答案:C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如图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会聚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拓展归纳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反向延长总要经过像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3 观察人眼看到蜡烛像的光路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有许多条光线,这些光被平面镜    。图中光线,其中SA的反射光线是    。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觉得光线是从镜后S'点射来的,这个点就是眼睛看到的像。?
解析:S点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后会被平面镜反射;SA为入射光线,A为入射点,SA的反射光线为AF。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为虚像。
答案:反射 AF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来成像:如制作各种镜子;商家和家庭装修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
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挖掘山洞时,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修建体育场馆和高大建筑物时,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室内改善光照条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4 (2015湖北荆门中考)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            ;?
(3)用刻度尺测出          的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 ?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2)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3)在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目的在于确定蜡烛A与蜡烛B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B到MN的距离,即蜡烛A到MN的距离。
答案:(2)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3)蜡烛B到MN 便于确定蜡烛A与蜡烛B的像是否完全重合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1 (2016辽宁葫芦岛中考)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甲         乙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考点二考点一(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上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填“>”“<”或“=”)∠EON。?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考点二考点一解析:(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
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上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
(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答案:(1)像的位置 (2)A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5)光路是可逆的考点二考点一名师点评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注意体会实验成功或失败的过程。 (2)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平面镜成像作图
例2 (2016四川宜宾中考)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解析: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考点二考点一答案:如图所示: 名师点评
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P80动手动脑学物理
1.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米;若她远离平面镜0.5米,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米;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以平面镜对称可知,像物之间的距离为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2倍;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
?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OO',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平面镜的位置。
4.5 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7 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 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为2.7 m+2.3 m=5 m。5.如图所示。
?
解析:潜望镜内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