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五《故乡 三课时》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五《故乡 三课时》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3 11:14:29

文档简介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理论支持】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中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只是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教学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所以设计本课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把教学中心由“教”转移到“学”,教者应启发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形式,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3.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的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2.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认真阅读小说《故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整理小说有关的知识,书面总结自己高效阅读小说的方法。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由学生谈自己高效阅读小说的方法,引入新课《故乡》的学习。
2.检查预习。
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
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在“故乡”前添加一些修饰语?
②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还有哪些重要人物?
③品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并体会各自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带着相关的学习任务去合作探究,针对性强,有梯度,学习目的性也非常的明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圈点批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
批注要点
1)关键词语用框框。
2)关键语句(写得好的语句或写得深刻有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4.小组合作。
【要求各小组用书面的形式对这几道题目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以便在班级内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习题能力的发展,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如何“教”,也要看学生如何“学”,然后从学生“学”的这个基点上看教师如何教。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信息互动量加大、课堂知识问题化明显、思维活动主动性提高。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共享,学习过程中相互辩论,观点和思维相互碰撞,学生们全部投入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有效的信息互动量加大。在问题组的引导下,学生带着独立思考的初步成果,进入到学习小组中,去交流思维,碰撞智慧,想说的说多了,不想说的也说开了,无论是说服对方,还是被对方说服,都使问题清晰明朗化,减少了一次又一次组织教学的流程,节约了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每块小黑板都写得密密麻麻,可以使学生们的不同问题同时在不同的小组解决,课堂知识容量增大;同样多的时间,学习的内容量大大增如,课堂知识问题化明显、思维活动主动性提高。看到一张张笑脸,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
《故乡第三课时》教案
【理论支持】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中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只是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教学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所以设计本课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把教学中心由“教”转移到“学”,教者应启发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形式,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3.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的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2.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认真阅读小说《故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整理小说有关的知识,书面总结自己高效阅读小说的方法。
第三课时
1.涵咏积累,有效巩固。
(1)当堂熟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抄写文中精美的、内涵丰富的词和句
(3)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2.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达标测评题。
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巡视,反馈评讲。
《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理论支持】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中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只是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教学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所以设计本课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把教学中心由“教”转移到“学”,教者应启发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形式,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1·c·n·j·y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3.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弄清本小说的主人公,探讨小说的主题。
2.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认真阅读小说《故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整理小说有关的知识,书面总结自己高效阅读小说的方法。
第二课时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探讨结果,并呈交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1)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在“故乡”前加一些修饰语?
【点拨方法】
可从不同角度,如自然环境特点方面,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题方面等,通过添加修饰语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理解文章的主题做好准备,同时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概括的技巧)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令人寒心的故乡,荒凉的故乡,萧条、衰败的故乡;渐行渐远的故乡、远逝的故乡、曾经的故乡;熟习而陌生的故乡;迷信、麻木的故乡等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还有哪些重要人物?
【点拨方法】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闰土虽然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的“我”?所占的篇幅多,但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杨二嫂虽不是《故乡》里最重要的人物,但她却不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因为她的出现和存在,不但能更显出闰土的忠厚可爱,而且也更明确了主题。)21教育网
【参考答案】
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重要人物还有杨二嫂。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完成一个表格。
【出示幻灯片】
内容
人物
外貌
动作
语言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3)品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并体会各自的作用。
【点拨方法】
景物描写的通常作用有定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做铺垫等作用,结合本小说的景物描写的语境,学生细心揣摩一下,答案不言自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第一处: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冷的气氛,和“我”悲凉的心境相吻合,为全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第二处:烘托少年闰土的可爱形象,与孩子间纯洁无暇的友谊。
第三处:表达了“我”对未来故乡的美好展望,是“我”理想中的故乡,表达了我”坚信故乡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天空中的那轮金黄的圆月,照亮了作者心中的希望之路,深化了主题21cnjy.com
【以上精讲点拨的三题,扣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设置,既有整体感知,也有关键突破。点拨时注意接通学生的经验,为学生总结出解题或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方法,如景物描写的作用等,以提高学生品味文本和解题的能力。“精讲点拨”可以在“全班交流”时老师适时引导,也可在学生探究完所有问题后老师集中点拨,概括思维规律和答题技巧】
2.深度探究。探讨本小说中“新的生活”具体包含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点拨方法】
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对比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所谓的“新生活”是相对“旧生活”而言,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掌握了探究本题目的钥匙,只要我们对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故乡的景物和人物的生存情况进行一番对比,尤其对二十年后的故乡的景和人物的生存情况进行一下分析,然后反向思考,“新的生活”的内涵就会渐渐浮出水面。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