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文体导读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版权所有:21教育】
2、主要作品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5年后流亡一直到他逝世。这11年中他写诗1000余首,主要作品有《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故事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21*cnjy*com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4、词句注释
(1)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2)霁(jì): 雪停。
(3)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4)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5)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6)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8)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5、参考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6、名师导学
(1)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遵循的原则
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的翻译题分值增多,难度加大。很多同学在翻译时要么脱离语境,孤立翻译,不能准确把握句意;要么该译不译,该调不调,遗漏要点。那么,怎样做好这类题目呢?这节课老师就针对这一题型给大家做下简单讲解。
(2)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策略
在文言文阅读中,断句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有不少考生对这一类型题感觉困难,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训练,还是可以轻松应对的。这节课,老师就针对断句的解题策略给大家做一下简单讲解。
二、巩固提高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 渔樵 云霄 天崖海角
B.颓唐 箜篌 装潢 练石补天
C.女娲 描摹 冗长 雕栏玉砌
D.溽暑 窥视 编缉 远见卓识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事音书漫寂寥
B.李凭中国弹箜篌
C.夷歌数处起渔樵
D.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5.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21教育网
B.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21·cn·jy·com
D.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1*cnjy*com
6.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
②他的诗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患来。
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
⑥比如杜甫的《铁堂峡》:“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它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
答: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 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属国:“典属国”,指唐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
(1)请简要赏析颔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2)诗的最后两句“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中,诗人想“望”的是什么?而实际“望”到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1·c·n·j·y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恨 别①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②,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①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 ①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
②西山寇盗:吐蕃。
③后主:指蜀汉的刘禅。
④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在两首诗中,作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三、高考初体验
1.【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
答案参考
(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要加强对学过课文,尤其是名篇的记忆、背诵和默写。
2.【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参考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
这两联都是写景的,因此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是必须的;颈联由松及月,由红药而春,这是联想想像,又是虚实结合。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表达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21cnjy.com
(3)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本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能力拓展阅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诗歌名句积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 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 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 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巩固提高练习参考答案
1.B解析:A.“侪”读chái;“C.“圄”读yǔ;D.“泾”读jīnɡ,“酵”读jiào。[
2.C解析:A项,“崖”应为“涯”;B项,“练”应为“炼”;D项,“缉”应为“辑”。
3.A解析:A.景:影,日光。
4.C解析: A项,人事:交游;B项,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D项,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5.C解析:诗中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
6.①③⑤②④⑥
7.(1)颔联描绘了云无风却飘出了边塞,月不夜时就照临险要边关的情景。此联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表现出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2)诗人想“望”的是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以及唐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一片衰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之情。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对“望”的理解要联系全诗,诗人想“望”的和所“望”到的不一样,通过这种反差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环境的渴望。
解析:(1)一要结合注释;二要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别”“思家”“忆弟”等;三要结合诗歌的主旨。
(2)首先,要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其次,既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又要结合诗句里的关键词语;最后,应该结合每一联进行分析。www-2-1-cnjy-com
9.(1)“日暮聊为梁甫吟”一句,表面上写日暮之时唱起诸葛亮常吟的歌,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这首诗比作“梁甫吟”,暗指今日济世之才稀缺,寄托了作者为时局深深担忧、希望国家起用贤才的心意。(或:暗示自己愿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分忧、兼济天下却总是报国无门,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情绪。)2-1-c-n-j-y
(2)《登岳阳楼》一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为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得到强化,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作者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动荡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或: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登楼》一诗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联为所望之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表现季节变换和人世沧桑。面对花开似锦的春色,自己却生活在万方多难的现实中,从而引发作者伤心又无奈的感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来源:21cnj*y.co*m】
10.(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
(2)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出处:21教育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