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一语文:第5讲兰亭集序(王羲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一语文:第5讲兰亭集序(王羲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2 23: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作者文体导读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他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2、主要作品
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龙保帖》、《上虞帖》、《长风帖》、《贤士帖》、《飞白帖》、《平安帖》(草书);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平安帖》(行书)、《何如帖》、《奉橘帖》、《孔侍中帖》、《寒切帖》、《远宦帖》、《二谢帖》、《雨后帖》、《秋月帖》、《都下帖》;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佛遗教经》。
3、故事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论者称其“飘若浮云,矫如游龙”。其中20个“之”字写法各异,犹为后人所称道。唐太宗尊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爱不释手,死时将真迹带入昭陵。
4、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5、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 今义: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6、名师导学
(1)高中语文羁旅诗鉴赏
所谓“羁旅”,即长久寄居他乡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耳有所闻,心有所悟,写下的诗篇就叫做羁旅诗。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离乡思亲是人类亘古相通的情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那么羁旅诗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鉴赏技巧呢?下面就教你三步快速赏析羁旅诗,实现羁旅诗轻松提分的梦想。

(2)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那么山水田园类诗歌有哪些特点?常见题型有哪些呢?
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3)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备考也会很有帮助。



二、巩固提高练习
1. 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 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骋怀(chěng)
C. 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g)
D. 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4.下列各句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乐琴书以消忧
D. 云无心以出岫
6.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A.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 何不委心任去留。
F. 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7. 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 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8.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 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 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 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 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②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三、高考初体验
【2016高考新课标1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__①____不要依赖译文。____②__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__③____肯动脑筋,____④__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__⑤__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__⑥__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2016高考新课标1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①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②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③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四、能力拓展阅读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巩固提高练习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癸:guǐ;B.岭:lǐng;D.诞:dàn,玄:xuán。
2.C解析: A项,悟—晤;B项,趣—取;D项,共—供。
3. D解析: 致:思想情趣。
4. C解析: 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D

6.CF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本题中的C.夫人;F.亲戚。都是古今异义词。
7.A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A.“左右”像带子一样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8.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和手法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既要读出文本的内含又要从手法上准确赏析文本,选项D中说“语言华美典雅”有所不妥,说语言华美就足够了。
9.(1)B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B项的“病”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B为正确答案。
(2)D解析: “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说法有误,黄贞父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称张汝霖的官职)。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3)①译文: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②译文: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解析: 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人。

【参考译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鹤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有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10.(1)B解析: “目”应为“视为、看作”,是态度看法,不是具体的“看”。
(2)C解析: 这段话总体上写王述的情况,其中插叙王羲之的情况,弄清了整体意思后,断句自然简单了。
(3)D解析: “怀恨在心”不对,应为“深为遗憾”。原文当中的“恨”是古今意义词。
(4)①译文:(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
②译文: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同志”“序”“申”,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笼”“以为”。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有着高雅的喜好,注重衣着饮食,修身养性,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很久。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王羲之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认为做了一件大快事。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年幼时就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王述深感遗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