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03 16: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1.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知道本
区是以黑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
布与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和外来移民的关系.
2.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
图的变化.
3.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
主的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
4.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的严重性。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
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
惟一出路,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
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
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1.通过对非洲人文环境的学习,培养种族平等、维护
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的观点。
2.通过学习本区的经济,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
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
经济的观点。
3.通过人口与粮食环境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一、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沙漠以南,
西临大西洋,
东临印度洋。地理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陆位置大
西
洋印

洋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地区哪种地形所占比例更大一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 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 ——高原为主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好望角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 本区大部分属于五
带中___带,气候类型有: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热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热带雨林地中海 本区以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
气候和 ________气候
为主。其中________
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气候有什么特点?该气候经常导致
什么自然灾害的发生? 提示:热带草原地区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的风和降水明显不同。湿季,风来自海洋,降水丰富;干季,风来自内陆,干燥少雨。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湿季时间缩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就是热带草原气候带来的旱灾。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
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千米,南北宽约1600千米,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32%。
?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撒哈拉沙漠  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稀树草原热




观黑

人非洲的手工艺人制作缠腰带非洲的手工艺品一个手工艺人在制作木工艺品非洲独特雕刻艺术粗旷奔放的非洲绘画艺术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有的民族歌舞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非洲赞比亚的科卢齐铜矿卢萨卡炼铜厂非洲南部人民在矿砂中寻找金刚石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尼罗河下游谷地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中心之一。 非洲的地中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
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域,古代也比较繁盛。 在历史上,欧洲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侵入非洲,掠夺黄金、香料、象牙等;后来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到了19世纪70年代,广大的非洲大陆先后被英、法、葡、西、比等国强占和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非洲政治地图拉丁美洲一座制糖厂中的黑奴在劳动巴西黑人奴隶在钻石矿场洗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政治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20世纪,殖民主义疯狂地劫掠黑人和自然资源及物产。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独立。
第三阶段: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什么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国家
发达国家
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出口进口本区主要进出品产品示意单一商品经济是如何形的?思考 提示:本区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政治侵略
和经济控制与剥削是本区“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本区国家摆脱单
一经济困扰的出路 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非洲的努力: 1.努力减少人口,控制疾病蔓延。 2.增加国内产业结构,以增强对国际市场的
抗风险能力。 3.大力发展本国的自主工业,以减少对国外
工业制造品的依赖。 4.成立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非洲国家联盟——共同抵御国际风险。 5.加强南南合作。 坦赞铁路坦赞铁路 用过的客车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千米,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该项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前后提供无息贷款19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坦赞铁路 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是一条腾飞的“小龙”。
1966年独立到1990年的25年间,年平均经济增
长率始终在两位数以上,目前已是一个人均收入
28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博茨瓦纳  地处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是一条不大为
人所知的“经济小龙”。1968年独立后,毛里求斯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建立出口加工
区和发展金融业,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
人均收入达2500美元,人均寿命70岁,成为非洲
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毛里求斯.   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
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
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
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科特迪瓦本区一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的
出口商品的百分比(1998年) 提示:
(1)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
(2)科特迪瓦出口可可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1%,乌干达出口咖啡占45%,赞比亚出口铜占70%,博茨瓦纳出口金刚石占72%,索马里出口活牲口占56%,尼日利亚出口原油占90%,刚果出口原油、木材占56%。
(3)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以一两种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作为主要出口物资。 (1)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2)各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3)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三、人口、粮食与环境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04年)和平均人口自然
增长率(2000~2005)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 塞内加尔过度 放牧形成的荒漠草原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瘠的土地非洲的农业生产饥
饿



人 据统计,2002年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00万人,350万来自于非洲各国,而博茨瓦纳是全世界艾滋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拥有7万人口的Maun镇是博茨瓦纳艾滋病的腹地,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最高发的地区。在博茨瓦纳的官方统计报告中指出,全国公民有48%已感染了艾滋病毒。   当地一位神父说:艾滋病并不容易传染,主要通过性行为。因为经济和与外界接触在该地区的突然发展,酗酒和犯罪率也同时上升,而当地人信奉及时行乐的价值观。后来神父还领我们来到镇上的墓地,那里新添了几百个新坟,有一股腐臭的气味。死者大多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死于2001年至2003年之间。镇上的墓地已迅速被填满,年轻人陆续死去,许多老人以为是女巫降灾,而年轻人都知道,灾难主要是通过混乱的性行为传播开来的。 提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
问题。人口过多是产生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而增产的粮食和肉类,无法满足人口增长过快的需要,限制了经济发展,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毁林、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使土壤肥力丧失,沙漠化扩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已成为本区今后三大重要任务。 课本P39活动题要点提示:
单一商品
为主的经济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弊端初级产品    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与控制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人口、粮
食与环境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生产力水平又较低,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这里已成为世界上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黑种人的故乡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地形:以高原大陆为主,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外来移民与长期的殖民统治撒






洲 课堂小结巩固训练1.以下动物中生活在非洲大沙漠中的是(??? )
A.斑马????????B.长颈鹿 C.鸵鸟?????? ??D.狮子
2.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  )
A.合恩角 B.好望角 C.佛得角 ?D.非洲之角
3.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在非洲的(  )
A.中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州 C.非洲 D.欧洲CB AC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产方式落后
C.自然环境恶劣  D.长期殖民统治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  )
A.进口原料、半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C.出口、进口均为原料、半成品   
D.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7.非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 
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种植庄稼
C.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大量开采矿山,破坏了山地 DBB8.读右图回答: (1)以上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为________级产品。
(2)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________,而工业制造
品价格________。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__
地位,具有这样特点的经济被称做________经济。
(3)目前这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级低廉不利单一商品昂贵发展民族 业、多样化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振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