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郑愁予
《错误》课堂环节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四课堂小结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 无题》 中诗人以青鸟为信使传递相思之情,以此种方式暂解相思之苦。 但是在中国古代中, 有这样一类女子, 她们忠实的守候自己的情感来等待爱人, 可等来的却是无尽的孤寂与失望, 这些女子通常被人们称“ 思妇” 。在此, “ 思妇” 一词, 不是动宾短语, 而是偏正短语。 而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 思妇词” 。如果说《 无题》 是一首“ 相思曲” , 那么
《 错误》 就是一首“ 思妇词” , 现在就让我
们跟随诗人郑愁予走进江南, 去解读一个女
子寂寞的情怀。 三、讲授新知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1955年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创作风格: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阳春三月, “ 我” 路过江南,遇到了一位痴心等待丈夫的女子, 我的路过, 使她的心情如莲花般美丽绽放又凋零。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这位等待着的女子, 她感觉
不到东风吹来、 看不到柳絮
飞舞, 她的等待如同傍晚青
石的街道一样, 悠长而孤寂,
她的心更如寂寞的城、 如紧
掩的窗。 这与现实中春天的
生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我哒哒的马蹄” 曾让她误
认为是自己的丈夫归来, 可
是马蹄声远去时, 才明白这
仅仅是个“ 错误” 一个“ 美
丽的错误”《错误》——郑愁予1.个别生字词的解释“ 跫音” ( qióng 脚步声)
“打 ” (打, 介词, 从)
“ 向晚” ( 向, 接近; 晚, 傍晚。 )
( 揭) 春帷: 古代闺阁女子心情舒畅或诱惑于世外时卷起闺
房窗帘的动作二《错误》——郑愁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阳春三月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的“你”心潮的起落。 人物:“你”、“我”地点:江南小镇诗中的“我”、“你”又是什么身份呢?”我“:是一位游子
“我打江南走过”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你“:是一位闺中思妇
“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
《燕歌行》节选
东汉·曹丕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古诗十九首(其一)
东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采桑子
宋·吕中本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得几时。这三首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君”吗?“君”,是家中女子对远游丈夫的称呼,这三首的抒情主人公应是女子,即思妇。 《错误》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吗?不是。是以“我”即男子(游子)的口吻写的,这是郑的继承又创新,所以说郑的诗是极具古典韵味的新诗。在古代,作为社会主角的男子更重视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会以只以妻儿为念,老于户牖为羞耻的。他们或出仕为官,或经商赚钱,或当兵保国,总之肩负社会责任。经常在外漂泊远游的他们当然也会有对妻儿老小的思念牵挂,但“我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定位让他们羞于直诉衷肠,而常常用曲折含蓄手法,设想家中妻子如何惦念牵挂自己,来抒写他们心中的情愫。 那么《错误》这首诗就不含蓄了?当然不是。
这首诗里有很多留白。
”我“的心理活动
“你”听到“达达的马蹄”的反应及马蹄声过后的反应。
这些都没有直接写出,等待我们的思考与想象。联想一下这首诗为什么取名为《错误》?诗的最后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错误” 在于那骑马的男子, 便是诗中的第一人称“我” , 因为“ 我” 只是个陌生的过客, 而不是她苦苦等待的丈夫。说它美丽, 是因为我的到来曾经给了她一丝惊喜, 激起
了她内心的涟漪, 但“ 我” 并不是她等的“ 归人” , 只是个“ 过客” , “ 我” 只是她擦肩而过的一个“ 美丽” 的误会。等待的绝望中突然闪过希望的光芒, 所以即使是错误, 也是美丽的错误古典诗词中,那些”美丽的错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 温庭筠《 梦江南》 )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 柳永《 八声甘州》 )《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歌中有哪些精致美丽的意象,这些意象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与联想江南、莲花、东风、
柳絮、青石街道、
蛩音、春帷、窗扉江南:故事发生的背景,风景优美,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即便是悲剧,也该是凄美的。莲花(开落),喻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憔悴了容颜,真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而“相思催人老”。
莲花:美丽纯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东风、柳絮(不来、不飞):自然界的东风柳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来就来。作者说“不来”,很明显是言女子之感觉。深闺女子被相思所苦,心中哪有春天?青石街道:故事发生的背景,风景优美,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即便是悲剧,也该是凄美的。蛩音、春帷(不响、不揭):阒无人声,更别说女子期待中“归人”的足音,也就无掀起窗帘的必要。女子的内心世界如何?诗中与“我”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我”作为一个出游在外的游子,是否也会思念家中的亲人呢?“ 我打江南走过” ; “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亲人所写的诗歌, 文学史
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 就是“ 游子谣”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一二三游子吟
孟郊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错误》一诗所运用到的传统题材思妇词: 写思妇深闺之怨 游子谣: 写游子羁旅之苦;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 也暗示过客对家中
妻子的思念; 不仅写了女子闺阁之哀怨, 而且也写到了游子
羁旅的愁苦。 更进一步讲, 诗歌所写的故事, 不仅发生在两
对夫妇间, 而且可能发生在所有过着分离生活的夫妇间。游子羁旅是因,思妇闺怨是果。 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 这
两个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 郑愁予的《 错误》 正
是如此, 过路的游子, 等待的女子, 这样写使得诗歌更有内
涵, 更有韵味。体会诗歌叙事美、语言美:美丽的故事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暮春三月, 东风和煦, 柳絮飘舞, 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 没有东风, 也没有柳絮, 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 因而意态慵懒, 云鬓不整, 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 浪迹天涯的“ 我” 打这里走过, 听到达达的马蹄声, 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 我” 未入家门, 她失意万分, 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 全诗不足百字, 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先是漫长的期待, 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 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四、课堂小结美丽的语言纯净之美——不伪装、 不堆砌、 不雕饰;
纯净利落、 清新轻灵, 抒发真情实感。
古典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如 “ 莲 花”
“ 柳絮” “ 马蹄” “ 春帷” , 特别是“ 东风”
取自李商隐 “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
残。 ” 之 “ 东风” 含义。五、布置作业1、背诵此诗。
2、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此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