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 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物理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 课 流 程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 课 流 程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教 学 背 景地位
作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教 学 背 景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教学
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教 学 背 景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重点
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教 学 背 景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学情
方法(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学习障碍:
初步认识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但不少学生认为压力就是重力。
(2)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及学习障碍:
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教 学 背 景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学情
方法 教法:
(1)引导启发; (2)演示实验;
(3)概括提炼; (4)应用示范。教 学 背 景学情
方法地位
作用教学
目标重点
难点学情
方法学法:
(1)观察对比; (2)体验猜想;
(3)合作交流; (4)知识应用。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 课 流 程——温故知新 切入新课1、力有哪两种作用效果?
2、压力有什么特点?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教学过程——观察对比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我与他差不多一样重,他为什么没有陷进雪里,而我却陷进去了呢?——动手体验 引导猜想教学过程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设计实验探究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的物理量是:受力面积应改变的物理量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泡沫凹陷程度来显示。设计引导:教学过程探究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的物理量是:压力应改变的物理量是: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泡沫凹陷程度来显示。设计引导:——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交流汇报 总结结论教学过程实验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压 强
4、单位:1Pa=1N/m2——引入压强 形成概念1、意义:2、定义:3、公式: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所受到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帕斯卡——Pa教学过程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约为3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5×10-2m2 ,试求书对桌面的压强。——例题示范 规范格式典例示范,规范书写格式。教学过程猜一猜:谁对地面的压强大?并算一算——应用巩固 深化理解教学过程小小的蝉怎么能将细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树皮呢?减小了受力面积
从而增大了压强——解决问题 提炼方法教学过程笨重的骆驼怎么能背着沉重的货物行走松软的沙漠中?增大了受力面积
从而减小了压强——解决问题 提炼方法教学过程——解决问题 提炼方法教学过程货车超载导致道路坍塌。 增大了压力
从而增大了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公式压 强运算单位应用——回顾小结 构建体系教学过程第一节 压强一、压强:
1、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单位:
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板书设计提纲挈领式的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 课 流 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现代课堂教学观为指导,以实验活动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力求突出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1、通过实验器材提供动态真实的物象情景,启发学生在物中悟理。努力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物理课特点,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2、重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参与探索、互相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元教学模式,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