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苏武传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阅读课本117页《<汉书>的价值》,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汉书》 《史记》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30年左右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纪、表、志、传两书合称为:“史汉”基础积累单于(chán) 旃毛(zhān) 廪食(lǐn)
啮雪(niè) 秩訾(zī) 扶辇(niǎn)
更嫁(gēng) 斧钺(yuè) 煴火(yún)
弋射(yì) 喟然(kuì) 檠弓弩(qíng)
阏氏(yān zhī) 诡言(guǐ) 昆邪王(hún yé)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借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但不幸的是,匈奴却更加倨傲,并非汉所希望的那样。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恰巧在出使之时,碰上匈奴内部的叛变,叛变的人是缑王和常虞,他们想劫持单于的母亲归顺汉朝。常虞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第三段:第4自然段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苏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难地活下去。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第四段:第5、6自然段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第五段:7、8自然段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第六段:9、10自然段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革是]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
D动词,一同出发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A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5、翻译下列句子: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的问题: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单于刚刚成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的君主我的长辈啊!”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所见到的那样。
5、翻译下列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
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 )
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 )( )适逢被困于率领埋伏弓箭手把财物。今义:货品连夜,名词作状语逃亡阅读文章第二段,指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踏上)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阅读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B2、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4、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则引兵还。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粱父即楚将项燕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D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阅读第四段,完成下列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D4、为了使苏武投降,采用了手段是:
1、
2、
3、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威逼(举剑拟之) 利诱(富贵如此)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练习:阅读第5、6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 )
D、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相连治罪) A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D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A作业:
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练习:阅读第7、8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
A、不敢求武(寻求)
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祭祀)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
信义安所见乎?(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陵恶自赐武(凶恶) B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武使匈奴明年
B、扶辇下除
C、置币遗单于
D、请毕今日之欢D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4)劾大不敬。(5)梁以此奇籍。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效死于前
A (2) (3) (6) B (1)(5)
C (1) (7) D (4) (7) (6) B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 空自苦亡人之地。
C、子卿壹听陵言。
六王毕,四海一。
D、杀身自效 效死于前!
E、旦夕临数月。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A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南乡号哭,欧血。
2) 因泣下沾衿,
3) 子为父死亡所恨。
4) 与武决去。
5) 畔主背亲。
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7)女为人臣子
8)与旃毛并咽之“向”,向着;“呕”,吐“襟”,衣襟“无”“诀”,辞别“叛,背叛”“弆”,收藏“汝”,你“毡”,毛织的毡毯。
9)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12) 前以降及物故。悬夙 夕一已6、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见解,见识。表现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7、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
1、子卿壹听陵言。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3、六王毕,四海一。(副词,一定,务必)(同“一”)(数作动,统一)指出下例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2、得夜见汉使。
3、檠弓弩。
4、惠等哭,舆归营。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7、诚甘乐之。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9、宜皆降之。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使动用法)(名词作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13、天雨雪
14、羝乳,乃得归。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虽欲报恩将安归?
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
8、武使匈奴明年(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李陵劝降对刻画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是:( )出苏武 ( )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 )。苏武坚持民族气节19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 ) 的爱国精神,靠的是( )的浩然正气。反衬不计个人得失、舍身为国鲜明突出不屈气节、不辱使命忠于国家、视死如归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班固与《汉书》简介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可与《史记》作比较)
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充分预习课文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3、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
(一)字词积累
单于(chán) 旃毛(zhān) 廪食(lǐn)、
啮雪(niè) 秩訾(zī) 扶辇(niǎn)
更嫁(gēng) 斧钺(yuè) 煴火(yún)
弋射(yì) 喟然(kuì) 檠弓弩(qíng)
阏氏(yān zhī) 诡言(guǐ) 昆邪王(hún yé)
(二)分析课文(学生根据预习逐组总结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借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叛变的人是缑王和常虞,他们想劫持单于的母亲归顺汉朝。常虞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第三段:第4自然段 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
第四段:第5、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苏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难地活下去。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第五段: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第六段:9、10自然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三)分段了解文言知识(师生共同完成,采取质疑,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革是]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D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
动词,一同出发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B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5、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的问题: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单于刚刚成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的君主我的长辈啊!”
正确翻译: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所见到的那样。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原来所期望(的能增加友好的结果。)
6、翻译下列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阅读文章第二段,指出下列字的意思: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 -- 适逢)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没 -- 被困于)
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将 --率领)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弩—埋伏弓箭手)
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货物 – 把财物)
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夜亡 – 连夜逃跑)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阅读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踏上)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2、下列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D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C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阅读第四段,完成下列练习
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D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
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C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提问:为了使苏武投降,采用了手段是:(学生可小组交流后归纳)
1、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2、威逼(举剑拟之)
3、利诱(富贵如此)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练习:阅读第5、6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A )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 )
D、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相连治罪)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C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D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作业:
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练习:阅读第7、8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B )
A、不敢求武(寻求)
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祭祀)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
信义安所见乎?(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陵恶自赐武(凶恶)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D )
A、武使匈奴明年
B、扶辇下除
C、置币遗单于
D、请毕今日之欢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B )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4)劾大不敬。(5)梁以此奇籍。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效死于前
A (2) (3) (6) B (1)(5)
C (1) (7) D (4) (7) (6)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 空自苦亡人之地。
C、子卿壹听陵言。
六王毕,四海一。
D、杀身自效 效死于前!
E、旦夕临数月。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南乡号哭,欧血。 “向”,向着;“呕”,吐
2) 因泣下沾衿,“襟”,衣襟
3) 子为父死亡所恨。“无”
4) 与武决去。“诀”,辞别
5) 畔主背亲。“叛,背叛”
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弆”,收藏
7)女为人臣子 “汝”,你
8)与旃毛并咽之 “毡”,毛织的毡毯。
9)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悬
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夙 夕
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一
12) 前以降及物故。 已
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何以女为见? 看见
3、信义安所见乎?表现
4、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敢陈愚见。 见解,见识
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
1、子卿壹听陵言。(副词,一定,务必)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同“一”)
3、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
指出下例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名词作动词)
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
3、檠弓弩。(名词作动词)
4、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状语)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作使动用法)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名词作动词)
7、诚甘乐之。(名词作意动用法)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词作状语)
9、宜皆降之。(使动用法)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
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名词作动词)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
13、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
14、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名词作动词)
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3、虽欲报恩将安归? 宾语前置
4、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判断句
7、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
8、武使匈奴明年 状语后置
文言实词积累
数:
1、名词。
(1)数目,数量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六艺之一。算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规律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4)定数、命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数词。几、几个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
3、动词
(1)shu 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shu 列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形容词。Cu 密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副词。Shuo 屡次
当
1、动词。
(1)相当于,与-----相称。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挡住,阻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3)占有,把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掌握,主持,执掌。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5)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6)抵抗,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7)担任,充当。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
(8)承受,承担。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9)当做,代替。
安步以当车。
(10)抵,顶。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1)适当,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介词
(1)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慌。
(2)表时间。值,在,正当。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副词
(1)表助动。应当,应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2)表必然。必定,一定。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3)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原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总结:
1、李陵劝降对刻画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是:
( 反衬)出苏武 (不计个人得失,舍身为国 )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鲜明 )、( 突出 )。
2、苏武坚持民族气节19年,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不屈气节、不辱使命) 的爱国精神,
靠的是(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