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的性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碱的性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0-13 0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6年杭州优质课三等奖 《探 索 碱 的 性 质》教案
萧山区金山学校 高国文
课 时教 学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碱的概念;(2)会运用实验进行简单的探究;(3)能说出指示剂遇碱的变色情况,认识碱的部分化学性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重点:能确定怎样的物质是碱,知道碱能与酸和氧化物反应;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会运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具及教具 装满二氧化碳的玻璃瓶、鹌鹑蛋、吸管、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石蕊、酚酞、硫酸溶液;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酸的兄弟——碱教师:桌上有一瓶溶液,请同学们确定它是否是酸?学生探究1:取无色溶液,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溶液不是酸。教师: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它不是酸。它是一种与酸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但与酸又有许多联系的一类新物质,它是酸的兄弟——碱。请同学分析下面三种物质的类别。学生探究2:物质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类别石灰水蓝色红色碱肥皂水蓝色红色碱萝卜汁蓝色红色碱教师:大家能证明碱中的什么成分使酚酞变色?(在实验桌上放了:氢氧化钠、硫酸钠和酚酞试液)学生探究3:在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分别滴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学生分析:氢氧化钠中酚酞变红色,硫酸钠中酚酞不变色。硫酸钠中有钠离子,但酚酞不变色,可见使酚酞变色的应该是氢氧根离子。教师:同学们的分析清晰到位,大家能否给碱下个定义?并写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电离方程式。学生:对照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教师:不成熟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水有滑腻感,都是因为它们里面有碱性物质。(设计思路:把碱叫做酸的兄弟,学生在确定定义、研究性质时,能及时与酸做对比;对照实验的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原认知,方便的得出结论。)神奇的中和反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酚酞滴入氢氧化钠中会呈红色,现在我们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红色)溶液中加盐酸会怎样?学生探究1:在显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看到一开始溶液没有变化。继续滴加,在一瞬间溶液突然变成无色。学生探究2:在显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硫酸,也看到了同样的现象。教师:同学们能解释以上现象吗?学生猜想1:酸中有氢离子,碱中有氢氧根离子,它们能反应吗?学生猜想2:假如它们反应,生成什么?学生猜想3:我认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反应,大概生成水吧。最后溶液中既没有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所以酚酞不变色。教师:同学们的推理是正确的,你们能写出反应式吗?学生: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教师:我们把酸与碱的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叫中和反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等我们称为盐。学生疑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我们吃的盐氯化钠,是真的吗?教师:请大家用实验证实。学生探究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用小火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粉末。学生1:确实生成了盐。学生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没有现象的,如何证明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教师:这也是老师要问的问题?学生:只要在生成的溶液中加紫色石蕊试液,如果石蕊不变色,就能证明它们完全反应。教师:人有不同的个性,植物也有个性,有的植物喜欢酸性的土壤,有的植物就喜欢碱性的土壤。如果土壤的酸性太强了,植物不喜欢,农民常会撒些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通常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这又是为什么?学生1:石灰是碱性的,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学生2:胃酸的成分是盐酸,是酸性的,所以用碱来中和。学生3:我明白了,当酸性太强时,可以加碱来中和,而碱性太强时,又可以用酸来中和,中和反应――太神奇了。教师:神奇的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此时只要在皮肤上涂些碱性的物质,便可止痒。(设计思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动手验证,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设计向着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学生自觉的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学习的过程是自发而高效的。) 碱是多面手教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在装有二氧化碳的玻璃瓶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放一个鹌鹑蛋,盖紧后用力摇,看到蛋被吸入瓶中。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不可能任务“清水变牛奶”。学生探究1: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用吸管向石灰水吹气。看到石灰水逐渐变成乳白色。教师:请同学们描述看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学生1:二氧化碳溶解在石灰水中,使瓶内压强变小,所以蛋就会吸入瓶中。学生2:清水真的变牛奶了,应该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一种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学生3:现象反应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教师:汽车及工厂排除的废气中有许多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我们能想办法除去它吗?学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氧化物,应该可以用碱来除去它。教师:能猜出生成什么?学生: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反应式可能为SO2+2NaOH=Na2SO3+H2O教师:生成的物质叫亚硫酸钠。教师:请学生观察实验桌上装盐酸、硫酸和装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瓶子有何不同?学生1:反复观察,发现酸装在玻璃瓶中,碱装在塑料瓶中。学生2:可能碱能与玻璃反应吧?所以不能装在玻璃瓶中。教师:大家的眼力不错,下面的方程式就可以解释上述问题。SiO2+2NaOH=Na2SiO3+H2O(设计思路:以小魔术引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可能任务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非常强烈的疑惑。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原理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因此接受知识就变得容易了。) 我眼中的碱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碱,请同学们谈谈你眼中的碱。学生1:碱有涩味,用手摸会有滑腻感。学生2:碱是多面手,它能与酸碱指示剂、酸和二氧化碳等反应。学生3:生活中许多物质是碱性的,如萝卜、肥皂、石灰水等;神奇的中和反应在医院、工厂、农业都需要它。教师:碱的性质中出现了四个反应式,下面我们进行记忆力比拼,看谁记的最快!学生:快速记忆方程式并进行比赛。 (设计思路:以“我眼中的碱”为引子,让学生轻松回忆碱的性质。因为是“我眼中的碱”,所以学生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碱。用记忆力比拼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让学生在非常刺激的环境中记忆较难的方程式,分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可以有效的提高记忆效率。)课堂延伸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探索,大家知道了碱的许多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学生1:我想知道家里的自来水、人的眼泪和我的唾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学生2: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有时变色不太明显,是否有别的办法确定?教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创意,让我们继续探索,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思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的基础。所以教师希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