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学案3.1温度 融化和凝固(原卷+解析卷) (深圳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学案3.1温度 融化和凝固(原卷+解析卷) (深圳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23 08:52:09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部分 热学
3.1 温度 物态变化 溶化与凝固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它的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 ”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69.html" \t "_blank )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 ,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
图(1)常见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 、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50℃,分度值为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 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读数:图(3)中温度计读数为: ℃。
图(3)温度测量要点
5.体温计:如图(4)所示,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 人体。
图(4)体温计
二、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 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
图(5)物态变化热量传递图
三、熔化和凝固
1.溶化
(1)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 ;对晶体来说,溶化时 共存,物质温度 。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 ,2)继续 。
2.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 共存,物质凝固时要 热量,温度 。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4)凝固的条件:1) 凝固点,2)继续 。
3.晶体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42.html" \t "_blank )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 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 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 ,继续吸热)。
考点一:温度、摄氏温度
(2017 龙东)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
【解析】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人的正常体温在36 C-37 C之间,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应在23 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我们国家家用电器使用的额定电压均是220V,家用电路电压也是220V,故C符合实际;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上气压在1.0×105Pa左右,高山上的气压一定低于此数值,故D不符合实际。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温度、大气压强、电压。
变式跟进1:(2017 吉林卷)下列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37℃;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200g;
C.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D.手电筒中的电流约是2A
考点二:温度计、体温计、温度计的使用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原始状态。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体温计。
变式跟进2:(2017 咸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考点三:物态变化
(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解析】在寒冷的北方,滴水成冰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时,物体要放热。
从以上四种答案可知,正确的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变式跟进3:(2017·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考点四:溶化和凝固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溶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解析】溶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A中,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溶化,符合题意;B中,荷叶上的露珠是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属于液化,B不符合题意;C中,雾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中,雪的形成是凝固或者凝华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液化、凝固。
变式跟进4:(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一、选择题
1.(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17·大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3.(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4.(2017 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5.(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6.(2017 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7.(2017 通辽)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8.(2017·邵阳)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 0℃;
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
C.在 4min 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 2min 至 6min 过程中内能不变
9.(2017 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10.(2017 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11.(2017 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2.(2017 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13.【2017 昆明卷】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14.(2017 咸宁卷)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二、填空题
15.(2017 益阳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16.(2017 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
17.(2017 陕西)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   水的密度的缘故。水结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   。
18.(2017 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19.(2017 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密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C)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1.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溶化
20.(2017 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21.(2017·长沙)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22.(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溶化的特点是   。
一、选择题
1.(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2.(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2016年深圳市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
D.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
4.(2017 深圳市南山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5.(2015 深圳市模拟)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
6.(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7.(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溶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
8.(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被100 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B.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体
9.(2016 深圳市模拟)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10.(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丙
11.(2016 深圳市模拟)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2.(2016 深圳市盐田区联考)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都有可能
13.(2016 深圳市特训)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4.(2016 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15.(2015 深圳市模拟)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
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是凝固现象
16.(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2016年1月,深圳梧桐山顶出现罕见的“凝冻”现象,梧桐山顶的茅草、树枝乃至自动气象站近日都“冻”上了一层冰壳。据市气象局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空气中的雾滴或雨滴遇到草木或电线杆、地面等温度低于零度的物体就结了一层冰壳。关于“凝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B.这是液化现象,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要吸热;D.这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17.(2015 深圳市模拟)炎热的夏天,明明和华华打开冰箱找东西吃,他们观察到很多热现象并展开讨论,他们的讨论错误的是( )。
A.打开冰箱门,冒出一股“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从冷冻室中取出冰棍,冰棍包装袋上有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C.明明吃冰棍,舌头被冰棍黏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D.华华拿出一瓶饮料,饮料瓶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18.(2015 深圳市宝安区模拟)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白霜;D.冬天对着窗户呵气,会出现一块模糊区域
二、非选择题
19.(2016 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如图是小明研究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 ,液态时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
20.(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如图所示,是-8℃的冰受热后冰块的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熔化图象可知:
(1)冰的熔点是 ,冰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冰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部分 热学
3.1 温度 物态变化 溶化与凝固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它的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69.html" \t "_blank )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
图(1)常见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50℃,分度值为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读数:图(3)中温度计读数为: 16.0 ℃。
图(3)温度测量要点
5.体温计:如图(4)所示,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图(4)体温计
二、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
图(5)物态变化热量传递图
三、熔化和凝固
1.溶化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溶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3.晶体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42.html" \t "_blank )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考点一:温度、摄氏温度
(2017 龙东)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
【解析】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人的正常体温在36 C-37 C之间,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应在23 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我们国家家用电器使用的额定电压均是220V,家用电路电压也是220V,故C符合实际;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上气压在1.0×105Pa左右,高山上的气压一定低于此数值,故D不符合实际。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温度、大气压强、电压。
变式跟进1:(2017 吉林卷)下列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37℃;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200g;
C.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D.手电筒中的电流约是2A
【解析】人的正常体温在36 C-37 C之间,故A符合实际;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我们国家家用电器使用的额定电压均是220V,家用电路电压也是220V,故C不符合实际;手电电路中电流很小,一般在0.1A数量级,故D不符合实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温度概念、电流、电压、质量。
考点二:温度计、体温计、温度计的使用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原始状态。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体温计。
变式跟进2:(2017 咸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A的说法错误;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首先调零,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故B错误;使用托盘天平,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否则会造成砝码的锈蚀,给测量造成较大误差,故C错误;如果直接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上,会造成电源短路,同时损坏电流表,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和电流表的使用。
考点三:物态变化
(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解析】在寒冷的北方,滴水成冰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时,物体要放热。
从以上四种答案可知,正确的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变式跟进3:(2017·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解析】冰雪消融的物态变化是溶化,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此过程要吸热;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此过程要放热;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凝华要放热;冰的形成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故此题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溶化、凝华、液化、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考点四:溶化和凝固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溶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解析】溶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A中,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溶化,符合题意;B中,荷叶上的露珠是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属于液化,B不符合题意;C中,雾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中,雪的形成是凝固或者凝华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液化、凝固。
变式跟进4:(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解析】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此说法正确。冷饮刚拿出时,冷饮温度很低,粘附在手上的小水滴凝固造成了粘手的现象。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此说法错误。包装盒上的霜是固态,它是水蒸气遇冷急剧凝华成固态的现象;不是液化。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此说法错误。打开包装纸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现象,属于液化现象。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此说法错误。吃冷饮时,有固态的饮料变为液态,此过程吸热,故感到凉爽,此过程不是凝华,凝华放热。
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液化、凝华、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一、选择题
1.(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湖面解冻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溶化,溶化需要吸热。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霜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凝华过程放热。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此过程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由此可知,放热的是②③,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液化、凝华、升华、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2.(2017·大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解析】冰层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属于溶化现象;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草木上结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树上的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粘附在树上形成的,属于凝华。
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凝华、液化。
3.(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解析】A: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不是汽化是升华,故A错误。B: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不是升华吸热降温,故C错误。D: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而不是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4.(2017 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5.(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解析】从甲乙两个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可以看出,在6min前,两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min时,甲乙两物质的温度分别为80℃和60℃,继续加热两物质温度不再升高,但仍然吸热,故两物质可能是固液共存或者汽液共存,但无法确定甲乙两物质的物体变化情况。
从给出的答案看,唯一正确的说法是C:甲物质在4min-6min时间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6.(2017 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C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7.(2017 通辽)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解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溶化时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温度达到熔点的时候,温度不再上升,此时固液共存,直到固体完全溶化结束,如果继续吸热,液体温度上升。
从此物质的溶化曲线可以看出物质是晶体,晶体的熔点是48 C;在5min-15min之间,固液共存,15min后变为液态,故A、B、C均是错误的。
从曲线中科院看出,物质在液态时温度升高比固态温度升高得慢,故液体的比热容比固态大,D的说法正确。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非晶体、晶体的溶化过程、比热容。
8.(2017·邵阳)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 0℃;
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
C.在 4min 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 2min 至 6min 过程中内能不变
【解析】从图像可知,此物质温度从-20℃上升到20℃持续时间是10min;随着吸热过程进行,物质温度在0℃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直到6min时物质温度才开始上升,继续吸热,物质温度继续升高。这说明,0℃是物质的固液共存态,0℃是物质的熔点并且此物质是晶体。
所以,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晶体的溶化。
9.(2017 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解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物态变化的吸放热。
10.(2017 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1.(2017 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解析】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为0℃;正确。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2min-5min,过程是3min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
12.(2017 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结束,故A、B错误。
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13.【2017 昆明卷】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属于溶化现象,故A的说法正确。
夏季的清晨,河面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凝华、溶化、液化。
14.(2017 咸宁卷)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解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凝固、液化。
二、填空题
15.(2017 益阳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由图像可知,(1)A点是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是60 C,故BC段位萘的溶化过程,对应温度是熔点,即为80 C;(2)CD段溶化完成,处于液态;(3)由得到:,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像可知,AB段升高20 C,加热时间为5min,即1min升高4 C,CD段升高10 C,加热时间为10min,故1min升高1 C,这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CD段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大;故萘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法线萘溶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溶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预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加热的原因。
所以,答案是:(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凝固、溶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6.(2017 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
【解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分析第6min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表格知,第6min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
【答案】(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7.(2017 陕西)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   水的密度的缘故。水结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   。
【解析】由图可知,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突起,表明物体体积增加了,但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由可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结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此过程需要放热,导致水的内能减少。
故答案是:小于、凝固、减少。
【答案】小于、凝固、减少。
【考点点评】考点:温度、密度、凝固、物态变化的吸放热、内能。
18.(2017 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解析】由图知,此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其凝固点为50℃;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2min﹣4min=8min。
故,答案是:50、8。
【答案】50、8。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凝固、物态变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19.(2017 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密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C)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1.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溶化
【解析】(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考点点评】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20.(2017 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C,温度在0 C以下,所以示数为-6 C;
在探究冰的溶化规律实验中,观察冰的溶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所以应填写时间和状态;
晶体在溶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是:(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
【答案】(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过程实验、冰的溶化特点。
21.(2017·长沙)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解析】晶体溶化在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存在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温度不变,物质吸热,固体逐渐减少,液体逐渐增多,直至固体全部变为液体,物质的温度才会继续升高。由图可知,60 C是晶体的熔点,当晶体达到此温度时,固体开始溶化;在溶化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故,此题答案是:60 C、吸收。
【答案】60、吸收。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晶体的溶化过程。
22.(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溶化的特点是   。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海波的溶化过程中,熔点是48 C,在3min-7min时间内是固液共存状态,下面进行解答: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均匀受热,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C,海波溶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时开始溶化,7min时,固体海波全部溶化完毕变为液体。
答案是:(1)秒表;(2)均匀受热;(3)48,吸热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3min时开始溶化,7min时,固体海波全部溶化完毕变为液体。
【答案】(1)秒表;(2)均匀受热;(3)48,吸热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3min时开始溶化,7min时,固体海波全部溶化完毕变为液体。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溶化过程图像。
一、选择题
1.(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解析】溶化过程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溶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变为气体需要吸热,不属于溶化现象,故B错;利用干冰降温,是干冰升华吸热,不属于溶化现象,故C错;游泳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引起的,是汽化现象,不属于溶化现象,故D错。但,饮料里加冰块,冰块在饮料里溶化,同时吸热,故A正确。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物态变化的吸热现象。
2.(2015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看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1℃,不是11℃,故A错误。海波是一种晶体,而图象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错误。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因为身体上水发生蒸发现象,蒸发吸热,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3.(2016年深圳市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
D.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
【解析】雾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雪不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它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故B错。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是错误的,冰是固体,水蒸气是气体,应该是冰升华成水蒸气形成的,故C的说法错误。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是正确的。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汽化、升华、液化、溶化。
4.(2017 深圳市南山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解析】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不是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故A错。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是正确的;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是错误的,物体的形态也会影响物体的内能,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物体内能、电磁波。
5.(2015 深圳市模拟)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房间的温度是10℃,由于房间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会发生热传递,即冰水混合物,会从房间里吸收热量,然后熔化,但在熔化的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溶化过程。
6.(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解析】要使冰的质量增加,一定有水变成冰。水变成冰是一个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满足:1.有温度差,产生热传递;2.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因此此时需要周围温度低于凝固点,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1℃的水在变为0℃过程中放热,使﹣10℃的冰温度上升,所以不能明确在水下降到0℃时,冰是否也达到了0℃,如果冰与水的温度一样,不再发生热传递,水不能继续放热不能结成冰,所以还是原来的冰水混合物,冰可能不增加,不合题意。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冰放在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不合题意。C:﹣2℃的冰放进0℃的水中,此时水与冰有温差,产生热传递,水可以继续放热结冰,符合题意。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冰放在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凝固。
7.(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溶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
【解析】(1)春天,冰雪溶化汇成溪流,属于溶化,吸热;(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属于液化现象,放热;(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属于汽化,吸热;(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属于凝华,放热。故,吸热的是(1)、(3),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现象。
8.(2016 深圳市中考模拟)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被100 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B.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体
【解析】被100 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是正确的。春天,冰雪消融是溶化现象,而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熔化形成的,故C错。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故D错。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汽化、升华、液化、溶化。
9.(2016 深圳市模拟)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解析】洗热水澡时,洗澡间内存在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玻璃上,形成雾状,玻璃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当洗完过一段时间后,玻璃上的雾气逐渐蒸发,镜面慢慢又清晰起来。所以,这个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液化、汽化、物态变化。
10.(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img./res/CZWL/web/STSource/2015120606034322376418/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SYS201512060603444425789064_ST.001.png" \* MERGEFORMATINET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丙
【解析】甲:冰雪消融,是溶化现象,吸热;乙:水烧开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丙: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放热;丁:用手干器将手烘干,属于汽化现象,吸热。放热的是乙和丙,故答案为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溶化、液化、凝华。
11.(2016 深圳市模拟)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解析】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凝固现象,放热;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属于凝华,放热;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属于升华,吸热。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物体变化、凝固、液化、升华、凝华。
12.(2016 深圳市盐田区联考)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凝固、溶化。
13.(2016 深圳市特训)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解析】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是因为干冰极易升华,吸收热量,来降低周围温度;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目的是桶里的水在逐渐凝固过程中放热,保持菜窖内温度;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其目的是在水蒸发过程中吸热,来降低温度;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是在冰块溶化过程中吸热,使饮料降温。由此可知,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14.(2016 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解析】A:雾和露都是液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C: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C正确;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矿泉瓶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是汽化,故D错误。此题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5.(2015 深圳市模拟)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
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是凝固现象
【解析】瓶装液化气主要是加大压力的方式液化的,不是因为降温,故A错;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汽化吸热来制冷的,不是液化,故B错;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事对的,故C正确;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这是凝华形成的,不是凝固现象,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升华、汽化、液化、物体变化。
16.(2016 深圳市罗湖区模拟)2016年1月,深圳梧桐山顶出现罕见的“凝冻”现象,梧桐山顶的茅草、树枝乃至自动气象站近日都“冻”上了一层冰壳。据市气象局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空气中的雾滴或雨滴遇到草木或电线杆、地面等温度低于零度的物体就结了一层冰壳。关于“凝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B.这是液化现象,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要吸热;D.这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解析】“凝冻”现象是空气中的雾滴或水滴遇冷,急剧凝固变成了冰壳,此过程要放热;由此可知,在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17.(2015 深圳市模拟)炎热的夏天,明明和华华打开冰箱找东西吃,他们观察到很多热现象并展开讨论,他们的讨论错误的是( )。
A.打开冰箱门,冒出一股“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从冷冻室中取出冰棍,冰棍包装袋上有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C.明明吃冰棍,舌头被冰棍黏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D.华华拿出一瓶饮料,饮料瓶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解析】打开冰箱门,冒出一股“白气”,是水蒸气遇低温变成小水滴形成的,这是液化现象,这种说法正确;从冷冻室中取出冰棍,冰棍包装袋上有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故这种说法错;明明吃冰棍,舌头被冰棍黏住了,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冷凝固,所以这是凝固现象,这种说法正确;华华拿出一瓶饮料,饮料瓶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饮料瓶的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故这是液化现象得说法正确。此题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凝固、液化、物体变化。
18.(2015 深圳市宝安区模拟)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白霜;D.冬天对着窗户呵气,会出现一块模糊区域
【解析】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属于溶化现象,需要吸热;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白霜,属于凝华现象,放热;冬天对着窗户呵气,会出现一块模糊区域,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故吸热的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物体变化,吸放热。
二、非选择题
19.(2016 深圳市罗湖区六校联考)如图是小明研究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 ,液态时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
【解析】此题是用图像研究物态变化的题目。首先要根据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确定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晶体的变化图像有固定熔点或温度不变的一段变化过程,非晶体则没有。由此可知,此物质是晶体。此物质在0 C以下是固态,0 C开始溶化,溶化过程持续时间是3分钟,这3分钟固液共存;当物质温度到100 C时,开始汽化,此时气液共存。所以,此题答案是:冰、水、固液共存、100 C。
【答案】:冰、水、固液共存、100 C。
【考点点评】考点:晶体的溶化过程、溶化图像。
20.(2016 深圳市盐田区模拟)如图所示,是-8℃的冰受热后冰块的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熔化图象可知:
(1)冰的熔点是 ,冰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冰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 。
【解析】由图可知,它是冰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在5min-15min时间内,物质处于冰水混合态,也说明了冰的熔点是0 C,冰是晶体;冰溶化成水,要吸热,此过程的温度是0 C。
【答案】(1)0 C、晶体;(2)吸热、0 C。
【考点点评】考点:溶化、冰的溶化图像与物态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