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04 20: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八年级历史周四作业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今大皇帝 (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 )21教育网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21·cn·jy·com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
6、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7、右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
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21cnjy.com
9、“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0、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人说南京市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说南京是近代史的起点的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
A.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2、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www.21-cn-jy.com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15、史载,道光皇帝(18—1850年在位)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曾遭道光帝丢失的“土地”是( )A.钓鱼岛 B.香港岛C.台湾岛 D.辽东半岛2·1·c·n·j·y
16、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www-2-1-cnjy-com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开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2-1-c-n-j-y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 B.严禁鸦片C.缓和与英国关系 D.反对禁烟
19、1845年有个英国人在广州租地建房和哪个条约有关(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0、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21、下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信息的是 (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2100万元 ③ 五口通商 ④ 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②④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21*cnjy*com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
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来源:21cnj*y.co*m】
4、在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规定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从此鸦片一直作为合法进口商品,在中国行销近60年。( )【出处:21教育名师】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割让香港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二次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英国又签订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九龙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地方一区,该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7、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版权所有:21教育】
8、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0、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公鸡”。中国版图变化与哪个国家有关( )21*cnjy*com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鸦片战争 金田起义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洪秀全自称天王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
3、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标志(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陷落D.天京变乱
5、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英军队协助清剿杀太平天国C.太平天国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社会矛盾5、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直接推动了大机器化生产B.打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势力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导致了清政府的图强自救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8、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较,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 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 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C. 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 D. 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0、“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A.天京被攻陷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清政府的镇压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材料解析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 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根据材料一和图片,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
B段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有哪几件大事?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分)
“自强”指 “变法”指 “革命”指
(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三个含义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从中国近代史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2分)
3、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分别与哪几个条约的哪一项规定有关?(3分)
(2)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分)
(3)导致老人历尽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4、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启发: (1)旧民主主义革命:①日本式道路事件 ②美国式道路: ;这两条道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式的道路 、 起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路 、 、 。
答案解析
第1课鸦片战争
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今大皇帝 (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
6、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7、右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
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9、“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0、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人说南京市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说南京是近代史的起点的依据是( )
A.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2、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15、史载,道光皇帝(18—1850年在位)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曾遭道光帝丢失的“土地”是( )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16、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开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 B.严禁鸦片
C.缓和与英国关系 D.反对禁烟
19、1845年有个英国人在广州租地建房和哪个条约有关(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0、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21、下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信息的是 ( )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2100万元 ③ 五口通商 ④ 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②④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
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4、在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规定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从此鸦片一直作为合法进口商品,在中国行销近60年。(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割让香港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二次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英国又签订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九龙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地方一区,该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7、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8、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0、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公鸡”。中国版图变化与哪个国家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鸦片战争 金田起义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洪秀全自称天王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
3、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标志(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陷落D.天京变乱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英军队协助清剿杀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社会矛盾
5、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直接推动了大机器化生产B.打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势力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导致了清政府的图强自救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  )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8、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较,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 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 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
C. 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 D. 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0、“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A.天京被攻陷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清政府的镇压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1课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 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根据材料一和图片,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分)
“自强”指
“变法”指
“革命”指
(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后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4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从中国近代史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自强”指:洋务运动(1分) “变法”指: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革命”指:辛亥革命(1分)
(3)时间:1921;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分)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落后挨打,中国近代遭受了屈辱和磨难,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言之有理,一句就行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2分)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1分)洋务运动。(1分)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它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1分)
(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出其它义务民用企业也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分别与哪几个条约的哪一项规定有关?(3分)
(2)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分)
(3)导致老人历尽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1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制度的落后。
(4)落后挨打,增强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启发:
(1)旧民主主义革命:①日本式道路:戊戌变法;②美国式道路:辛亥革命;这两条道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式的道路:南昌起义;最终失败,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