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课件+教案+同步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之声》课件+教案+同步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6 13:31:41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6课《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课题 音乐之声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正确掌握“峥嵘、嬷嬷、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音、形、义。感受人物玛丽亚这一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理解电影剧本与电影的区别。
重点 仔细品味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精神美,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难点 揣摩文章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音乐总给人一种精神的慰藉。当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情舒畅时,音乐可以使我们陶醉;当我们心情郁闷时,单音乐可以使我们振奋。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看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把音乐带进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得到快乐享受的(播放短片)。片中的主人公叫玛丽亚,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没有华丽的穿戴,只戴着个小围裙,这是一个十足的普通生活画面,但她却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普通生活中,从她的脸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快乐,没有忧伤,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听,想。 用短片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出来。当了见习修女的玛丽亚天真活泼,无拘无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酷爱唱歌。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时,偷偷地跑到山上,用音乐抒发自己的胸臆,等到她匆匆忙忙跑回修道院时,修道院里已经乱作了一团,大家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着她。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个片段给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时的画面;另一个就是修道院里嬷嬷们对玛丽亚的议论。 讨论并交流看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文学也属于戏剧文学的一种。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笔记。 了解电影文学剧本。
作者介绍 玛丽亚,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就学于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她在歌剧演出方面有极高的天赋,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笔记。 了解作者。
背景链接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剧改编而成的。故事取材于1938年发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叫冯·特拉普的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作家庭音乐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亚,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生字积累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lián yī)伫立(zhù) 弥撒(mí sa ( http: / / www.21cnjy.com )) 嬷嬷(mó mo)遐想(xiá) 窥视(kuī) 通宵达旦(xiāo)鳞次栉比(zhì) 顶礼膜拜(mó)忍俊不禁( jīn)虔诚(qián)词语积累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涟漪:水波微漾的样子。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弥撒:天主教连续的祈祷和宗教礼仪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笔记。 积累字词
课文精读 读第一画面,思考下面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画面中有一环境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颠上尚末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作用:这一环境描写由远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这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景,它与优美的乐音相映成趣,烘托出人物此时内心的喜悦,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用自己的语言述一下这一画面,要注意体现出画面的诗意美。示例:高大挺拔的阿尔卑斯山上,遍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繁茂的松树,树林中鸟声阵阵,那是云雀在唱歌,歌声婉转悠扬;同巅发着耀眼的白光,那是上顶上还没化尽的科雪,这雪光温润如白玉,摄人心魄。山谷里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山脚下,群峰拥卧,绿水环绕,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萨尔茨堡便坐落其中。远远望去,高高低低的房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有“此境乃是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之感。细读第二幅画面,思考问题。从修女们为什么认为玛丽亚不适合作修女?因为修道院对修女的要求就是清心寡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欲无求,而玛丽亚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性格与修女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从侧面表现了修道院里的生活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约束,使我们隐隐感觉了作品对修道院生活的批判之意。写修道院的气氛有什么作用?写修道院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是为了与玛丽亚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形成一种对比。修道院的气氛庄严肃穆,这对玛丽亚的个性是一种压抑。通过这种对比达到了批判修院生活压制人性的目的。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品味重点段落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重点句子。对比的作用。
写法探究 对于女主人公玛丽亚,作者采用了下面描写玫侧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正面描写: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部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后)这都是对玛丽来的正面描写,第二场景前半部分,玛丽亚回来之前,众嬷嬷对玛丽来亚的议论,这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玛丽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两种写法相辅相成,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更完美。文中的侧面描写,通过众嬷嬷们对玛丽亚的评论,使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更完整,更丰满。 选择性笔记。 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
人物探究 修道院的修女们把玛丽亚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什么?这比喻有什么作用?修女们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现象生动的写出了玛丽亚的个性特征,表达了修女们对玛丽亚又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也许那该是一个“爱”字吧。爱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3、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无拘无束但却不守常规;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讨论交流。 分析玛丽亚洲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主题探究 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她做修女合格吗?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涉及对到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认识。玛丽亚天性活泼,无拘无束,纯真欢快,如果做修女只是为了压制个性的发展的话,那么,玛丽亚确实不适合做修女。但如果做修女是为了让修女们在知识、才干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玛丽亚比其他见习修女更适合作修女。因为她不仅有很好的个性,而且她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快乐,能让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她的存在而觉得幸福。 讨论交流。 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你喜欢音乐吗?你喜欢开开心心地生活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请你课后看看电影《音乐之声》,它会带给你愉快的心理体验,会把你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烦恼都铲除。请把你课后看《音乐之声》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看电影,写体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巩固提高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国剧作家 (姓名)。它取材于发生在1938年的 (国家名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 勒曼 奥地利) 2、请给下列划线字(蓝色字体)注音。峥嵘( )伫立( )遐想( ) 窥视( )鳞次栉比( )忍俊不禁( )( zhēng róng zhù xiá kuī zhì jīn)3、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B.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顶礼: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D.她小心翼翼地向旁边窥视修女们(正正经经地看)4、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胶结的月光”“天上的彩虹”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恰当。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胶结的月光”“天上的彩虹”,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麽麽对玛利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音乐之声萨尔茨堡野外美景玛丽亚在纵情歌唱院长与众修女议论玛丽亚玛丽亚回到修道院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景物烘托人物内心
第一场景
天真活泼
热爱歌唱不守常规
无拘无束
纯真快乐
心灵美好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第二场景
正面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音乐之声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知
音乐总给人一种精神的慰藉。当我们心情舒畅时,音乐可以使我们陶醉;当我们心情郁闷时,音乐可以使我们振奋。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看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把音乐带进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得到欢快的享受?(播放短片)片中的主人公叫玛丽亚,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没有华丽的穿戴,这是一个十足的普通生活画面,但她却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普通生活中,从她的脸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快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初读感知
当了见习修女的玛丽亚天真活泼,无拘无束,而且酷爱唱歌。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时,偷偷地跑到山上,用音乐抒发自己的胸臆,等到她匆匆忙忙跑回修道院时,修道院里已经乱作了一团,大家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着她。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出来。
初读感知
2、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个片段给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时的画面;另一个就是修道院里嬷嬷们对玛丽亚议论的画面。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文学也属于戏剧文学的一种。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文体介绍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走近作者
玛丽亚,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就学于柏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她在歌剧演出方面有极高的天赋,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写作背景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故事取材于1938年发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叫冯·特拉普的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作家庭音乐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亚,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字词积累
1. 生字积累
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lián yī)
伫立(zhù) 弥撒(mí sa) 嬷嬷(mó mo)遐想(xiá) 窥视(kuī) 通宵达旦(xiāo)鳞次栉比(zhì) 顶礼膜拜(mó)
忍俊不禁( jīn) 虔诚(qián)
字词积累
2.词语积累
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涟漪:水波微漾的样子。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弥撒:天主教连续的祈祷和宗教礼仪 。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课文精读
读一读
读第一画面,思考下面问题
课文精读
环境描写: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颠上尚末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作用:这一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这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景,它与优美的乐音相映成趣,烘托出人物此时内心的喜悦,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1、这一画面中有一环境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示例:高大挺拔的阿尔卑斯山上,遍地是繁茂的松树,树林中鸟声阵阵,那是云雀在唱歌,歌声婉转悠扬;同巅发着耀眼的白光,那是上顶上还没化尽的科雪,这雪光温润如白玉,摄人心魄。山谷里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拥卧,绿水环绕,美丽的萨尔茨堡便坐落其中。远远望去,高高低低的房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有“此境乃是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之感。
2、用自己的语言述一下这一画面,要注意体现出画面的诗意美。
课文精读
读一读
读第二画面,思考下面问题
课文精读
1、修女们为什么认为玛丽亚不适合作修女?
因为修道院对修女的要求就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而玛丽亚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性格与修女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从侧面表现了修道院里的生活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约束,使我们隐隐感觉了作品对修道院生活的批判之意。
课文精读
写修道院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是为了与玛丽亚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形成一种对比。修道院的气氛庄严肃穆,这对玛丽亚的个性是一种压抑。通过这种对比达到了批判修院生活压制人性的目的。
2、写修道院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写法探究
正面描写: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后半部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后)这都是对玛丽来的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第二场景前半部分,玛丽亚回来之前,众嬷嬷对玛丽来亚的议论,这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玛丽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两种写法相辅相成,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更完美。文中的侧面描写,通过众嬷嬷们对玛丽亚的评论,使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更完整,更丰满。
对于女主人公玛丽亚,作者采用了下面描写玫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人物探究
修女们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现象生动的写出了玛丽亚的个性特征,表达了修女们对玛丽亚又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1、修道院的修女们把玛丽亚比作什么?这比喻有什么作用?
人物探究
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也许那该是一个“爱”字吧。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
人物探究
3、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无拘无束但却不守常规;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主题探究
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做修女合格吗?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涉及对到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认识。
玛丽亚天性活泼,无拘无束,纯真欢快,如果做修女只是为了压制个性的发展的话,那么,玛丽亚确实不适合做修女。但如果做修女是为了让修女们在知识、才干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玛丽亚比其他见习修女更适合作修女。因为她不仅有很好的个性,而且她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快乐,能让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她的存在而觉得幸福。
拓展延伸
你喜欢音乐吗?你喜欢开开心心地生活吗?那么请你课后看看电影《音乐之声》,它会带给你愉快的心理体验,会把你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烦恼都铲除。请把你课后看《音乐之声》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巩固提升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
是 国剧作家 (姓名)。它取材于发生在1938年的 (国家名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 勒曼 奥地利)
巩固提升
2、请给下列标注蓝色字体的字注音。
峥嵘( ) 伫立( ) 遐想( )
窥视( ) 鳞次栉比( ) 忍俊不禁( )
( zhēng róng zhù xiá kuī zhì jīn)
巩固提升
3、句中蓝色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B.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C.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D.她小心翼翼地向旁边窥视修女们(正正经经地看)
D
巩固提升
4、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胶结的月光”“天上的彩虹”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
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胶结的月光”“天上的彩虹”,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麽麽对玛利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课堂小结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课后板书
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
野外美景
玛丽亚在
纵情歌唱
院长与众修女
议论玛丽亚
玛丽亚回到
修道院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天真活泼
热爱歌唱不守常规
无拘无束
纯真快乐
心灵美好
景物烘托人物内心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6课《音乐之声》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zhēng róng) 窥视(kuī) 通宵达旦(xiāo)
B. 伫立(zhù) 嬷嬷(mó mo)) 鳞次栉比(jiē)
C. 涟漪(yī) 弥撒(mí sa) 顶礼膜拜(mú)
D. 遐想(xiá) 虔诚(qián) 忍俊不禁( jīng )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贮藏(zhù) 屏障(zhàng) 提防(dī)   空穴来风(xuè)
B.琴弦(xián)  褴褛(lán) 蓓蕾(lěi)   人才济济(jǐ)
C.蝙蝠(biān)  冒然(mào) 狭窄(zǎi)   相形见绌(chù)
D.创伤(chuāng) 笨拙(zhuō) 症结(zhèng)   一泄千里(xiè)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起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要征引古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俗。2·1·c·n·j·y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1、“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结合本段内的内容说一说,玛利亚“怪”在哪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 .
2、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
3、从众修女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她们认为玛利亚是否适合做修女,为什么?
答: .
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 .
(二)课外阅读
呼唤英雄
封 尘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
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21教育网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在中日围棋摆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21·cn·jy·com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命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21·世纪*教育网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www-2-1-cnjy-com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姿态登上领奖台。2-1-c-n-j-y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着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21*cnjy*com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来源:21cnj*y.co*m】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节选自《新体育》1998.1)www.21-cn-jy.com
1.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出处:21教育名师】
答: .
2.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所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
(1) .
(2) .
(3) .
3.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括句“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品质特点。【版权所有:21教育】
答:
(1) .
(2) .
4.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不少于50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A 2、B 3、B 4 、C 5、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用节选中修女们的话说,玛利亚“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她上教堂不准时,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饭挺准时。
2、在众人眼里,玛利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21cnjy.com
3、不适合。因为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是极不协调的。
4、侧面描写。这样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表现出来。活泼风趣的议论,又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21*cnjy*com
(二)课外阅读
1.因为英雄所处的境遇常常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人们往往看到英雄前台的辉煌,而忽略了英雄背后的艰辛与磨难。
2.(1)英雄总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2)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雄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3)英雄总是大不断挑战极限;(4)英雄总是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5)英雄总有一种直面人生的胸怀。
3.(1)英雄是民族精神长河的中流砥柱;(2)英雄是默默支撑民族信念大厦的基石。
4.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