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5-03 10: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型 新 共2课时;第1 周第3 、4课次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探究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2、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5、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重点 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
难点 1.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手段 实验、合作
教具 音叉、小球、收音机、水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引入 利用师生相互问候的情境创设问题引入新课:上课口令声、铃声——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同样许多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声音,声音与生物的生存、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有关内容。 关注教师活动 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学习情景。 网络视频
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 1、活动一: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 感受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
2、活动二:轻敲音叉,让一名学生触摸音叉有什么感觉? 合作探究活动
3、演示活动三:轻敲音叉,迅速把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观察实验 学会观察 探究活动
4、活动四:让音叉发音,再用手捏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观察实验 用实验反证 探究活动
5、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师生共同小结
新课教学二、声音的传播 1、假如你用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source of sound).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到人耳的呢? 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锻炼表达能力,学会关注自己 师生交流
2、老师讲课,声音通过什么传到同学们耳里——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发现、分析得出结论 学会关注周围 分析、小结
3、演示P8活动一——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板书) 观察得出结论 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观察
4、指导学生进行P8活动二——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板书) 参与活动,得出结论 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活动
5、告知学生:真空不能传声,并举例:宇航员在月球上要靠无线电通话。(板书) 关注教师 接受客观存在事实 教师讲授
6、小结本知识点内容: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归纳能力 共同小节
(第二课时)新课教学三、声音的能量、声波 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能够引起鼓膜振动的空气具有能量吗? 猜想、思考、讨论 锻炼思考能力
2、演示: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软木塞怎样运动 猜想、观察、思考 了解水波 实验观察
3、演示P9活动 观察、思考 为理解声波打下基础 实验观察
4、像塑料圈的疏密传播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sound wave)。 关注教师、理解声波 知道波的传播方式 教师讲授
5、分析P9最后一段,得出:声音具有能量 共同分析 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师生共同分析
新课教学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有何不同? 阅读P10“小资料” 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自学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师生共同完成
作业 P10练习1、2;补充: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为什么会听见两次敲击声?3.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板书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熟记:声音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5℃)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小实验、演示实验、小制作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了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第一课时能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不足:由于实验器材不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不能做;教材在“声音的能量”这一部分的内容及编排不太好,教师不好讲,学生难理解。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