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光的折射 课型 新 共1课时;第3 周第1课次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探究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难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手段 实验探究、合作
教具 光学组合教具、激光笔、玻璃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测评 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2、我们能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看到黑板上的字和图,是由于光射到粉笔字上发生了 的缘故。3、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由30°增大到6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由 度变成 度。 复习、巩固
引入 ①如图P25:插入水中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②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活动一:光从空气射到玻璃砖中。思考:1、激光在空气中?在玻璃中怎样传播?说明了什么?2、还有什么现象?(反射、光线进入玻璃发生偏折)3、用光路图表示你所看到的现象4、回顾反射角、入射角、法线,介绍折射角5、板书: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通过垂直入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斜射。通过入射不透明物质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透明物质。 观察、归纳小结,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探究活动二:光从空气射到水中(课本P26活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折射角=入射角(垂直入射);折射角<入射角(空气斜射到透明物质);折射角>入射角(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4)折射时光路可逆。强调:垂直入射时:没有折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反射光、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四线合一;反射角=折射角=入射角=0°。 观察、归纳小结,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1、光从空气斜射到透明物质,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呢?有没有可能折射角>入射角?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杯中的筷子(2)先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出空气,会怎么样?(3)鱼从水中看楼房,高了还是矮了?(4)海市蜃楼的形成。 激发学生思维,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P28练习1、2、3
板书 第二节 光的折射一、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二、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折射角=入射角(垂直入射);折射角<入射角(空气斜射到透明物质);折射角>入射角(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4)折射时光路可逆。
教学反思 1、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2、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特别强调光线是从什么物质射入。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