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案 3章2节 常用电器(3课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教案 3章2节 常用电器(3课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19 12:28:00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第2节 常用电器
一. 电路和电路图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2.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电路图
难点: 电路的状态判断和电路图画法
(三) 教具
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一块,投影仪,手电筒。
(三) 教学过程
1.思考与讨论:
(1)家里的电灯、工厂的机器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图3.2.5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讲解)
活动1:让小灯泡亮起来
给你一个小灯泡(电珠),干电池,开关和导线,让小灯泡(电珠)亮起来。
实验1 在磁性黑板上连接如图3.2.5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个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通过活动1和实验1的观察,让同学思考讨论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 讲授新课
(1) 电路的组成
①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组成电路的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有什么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 控制电路通、断。
③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重做图3.2.5的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打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探究1: 灯为什么不亮
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并且灯不亮.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捎坏,造成事故,是不允许的。
探究二:灯为什么不亮
活动2: 观察手电筒电路。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可让学生自带手电筒,作随堂观察)。
思考与讨论:手电筒电路的开关与我们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 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 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 ( 继续播放幻灯片讲解 )
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进行说明和巩固练习
(3)电路图 图3.2.5.1
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3.2.5的电路图 见(图3.2.5.1)。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3.2.5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并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
⑤.课堂练习:
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画出电路图
⑥. 学以致用
手电筒的金属外壳和尾部的弹簧起着 的作用,外
壳上的按钮起着 的作用,干电池是 ,小
灯泡是 。
4.巩固小结
(1)、电路的组成
(2)、电路的三种状态
(3)、电路图
5.布置作业
①完成本节教材后的思考与讨论.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应练习
②思考题:一个实际电路中的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许多个。例如实验1中的小灯泡和电铃要同时在一个电路里工作,用同一个开关来控制。这个电路应怎样连接 你有几种方法 请试着画出电路图。华师大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第2节 常用电器
(二).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
(2).知道导体、绝缘体在导电性能上的区别.
(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4).通过实验归纳使学生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5).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变成导体这一事实,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导体、绝缘体的区别,绝缘体能变成导体.
2.难点: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强调绝缘体并不是缺少电荷,而是缺少自由电荷.
三、教具
干电池若干、电键、1.5V小灯泡、2.5V小灯泡、导线、金属夹、硬币、铅笔心、橡皮、塑料尺、铜条、铁条、铝条、碳棒两条、纯水、油、酸碱盐溶液、金属棒、验电器、绝缘手套、塑料布、废灯泡玻璃心、酒精灯、电流表.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问:(1)上节课你学了什么?
问:右图中小灯泡怎么不亮?(A、B间是空气,还要求电路连通)能用其它物体代替导线吗?
活动1: 观察开关和插座的内部构造
【讲授新课】
猜一猜:
铜条、 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瓷管、铅笔芯、橡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
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物质能导电?
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活动2: 制作简易测通器
[演示1]在A、B间依次接入 铜条、 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瓷管、铅笔芯、橡皮
说明:
铜条、铅笔芯(碳棒)、食盐水、容易导电。
塑料直尺、玻璃棒、橡皮、瓷管,不容易导电
[演示2]将灯泡换成1.5V的,将A、B各接碳棒
上插入纯水、油、酸碱盐等溶液中观察.
通过观察实验:
问:1.当A、B间连接什么物体时,小灯泡上有电流,能发光;接入哪些物体时,灯泡不发光?
2.说明了什么?
结论1: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空气.
问:为什么导线都是金属线并且用塑料或橡胶做皮呢?
分析讨论:
(3)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而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学生举例: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如电工工具的绝缘柄、插销外壳.分析是导体用于导电,还是绝缘体用于绝缘.
思考与讨论:导体为什么能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不易导电呢?
结论2: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在金属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
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太少.
问1: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缺少电荷,对吗?
强调绝缘体中电荷并不少,而是因为电荷不能自由移动,即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问2:绝缘体是否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总能保持不导电?即绝缘体永远绝缘?
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主要是内部自由移动的电荷的数量,然而也跟外部原因(电压、温度、湿度等)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的物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成导体.
[演示3]加热到红热状态的玻璃变成导体.
问:有人触电了,能用湿木头把电线拨开吗?为什么?
(不能,干木由于潮湿也变成导体,内部自由电荷增多).
结论3: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由于其内部自由电荷增多到一定程度)也可变成导体.
讲述:这一现象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在通常情况下,各物质中自由电荷的多少使物体导电性能有差异.自由电荷越多,导电性能越好,
好到一定程度,就成导体;自由电荷越少,导电性能越差,差到一定程度,就成绝缘体.
探究:为什么导线大多用铜或铝做的?
为什么导线的外套都用橡胶或塑料做的?
看看想想:回家看看家里电器中,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
拓展与提高:介绍半导体知识
【本节课的收获】
1.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绝缘体.
2.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太少.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成导体.
【巩固练习】
1、连接电路的导线是铜丝外加塑料皮,铜于 ,塑料属于 。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A、因为导体都是固体 B、因为导体中含有电荷
C、因为导体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D、因为导体通了电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教材后的思考与讨论.
2.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应练习.华师大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第2节 常用电器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难点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三) 教具与器材
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两个(连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四) 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
1. 复习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3.2.5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3.2.5的电路图。
(4)找出下图几个电路图中不合要求的地方。
甲 乙 丙
小结:在上图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处;图乙的开关符号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 引入新课
(1) 探究问题:在图3.2.5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 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 探究活动:探究使两个小灯泡同时点亮的连接方式
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
甲 乙 丙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1、 L2连接起来的呢
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应怎样连入电路 (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 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 --开关S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 --是。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 我们一会再来讨论。
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 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应接在哪 (AB两点间)
3.讲授新课
(1)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 如右图 (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
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 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1: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右上图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 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了 --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 讨论: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 有人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你能否设计个实验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 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 探究并联电路特点
练习2:将练习1图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
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甲 乙 丙
分析:甲电路为短路,电路中虽有用电器但没有接入电路。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造成L2部分断路。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在一个实际电路中,导线是可以交叉的,但我们画电路连接图时,为清楚起见,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
实验2: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L1、L2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A、B。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 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 (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思考与讨论:
1.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各个用电器的开关与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又是怎样的 以上两种情况中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各有什么好处
2.试分析教室里的日光灯是怎样连接的 节日里装饰楼宇,树木的彩灯,它们的连接方式又是怎样的
4.巩固小结 :
(1).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题。
(2)完成作业本的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