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02 16: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五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课型 新 共4课时;第7周第4、5课次,八周1、2课次
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分析应用、总结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4)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根据实验探索规律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难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手段 实验探究
教具 导线、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演示实验一、二:结论:实验一: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实验二:“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学生交流、分析 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而解决新问题
新课教学一、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阻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问题:要直接研究三个量的关系比较困难,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 分析,协助老师完成实验,读数,根据数据分析结论 掌握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的一种有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一)研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设计实验电路2、根据电路画出实物图3、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次数电阻(欧)电阻两端的电压(伏)通过电阻的电流(安)110221043106∴I与U成正比。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次数电阻两端的电压V电阻(欧)电流(安)14524103420∴I与R成反比。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与R成反比。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小结】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综合得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U/I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1/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板书:<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1/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公式说明:1、欧姆定律建立了三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2、欧姆定律所描述的I、U、R的关系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电阻,使用时切忌“张冠李戴”3、表达式R=U/I,千万不能理解成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值决定的,电阻的大小是由电阻本身性质决定的
二、应用 1、学生阅读课本P77的三个例题,知道公式的应用及解题的要求和步骤。阅读结束后,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2、思考与讨论:P78 看书分组讨论 规范解题步骤用科学道理解释现象
小结 欧姆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电学规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要理解并能应用;控制变量法是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同学们要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所在。 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作业 阅读P78“欧姆”,科学活动练习。
板书 第五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U/I
教学反思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论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楚方法,放慢速度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五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 课型 新 共4课时;第7周第4、5课次,八周1、2课次
教学方式 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继续巩固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物理意义;2)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的物理意义,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有关计算;3)知道欧姆定律及其两个变换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答电学计算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 运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进行运算
难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手段 运用公式解题时必要的步骤及固定的格式的教学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复习引入 1、什么叫欧姆定律,其公式如何表示?它有哪几个变形?各有什么物理意义?2、前一课运用什么研究方法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3、从R=U/I有同学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正确的是:1)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3)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流的比值;4)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5)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的电阻为零;6)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也增加几倍,但它们的比值不变,等导体的电阻。 练习,请学生回答 巩固欧姆定律
新课教学一、公式变换 1、欧姆定律是电学的一个重要定律,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研究它的应用。首先欧姆定律涉及到三个物理量,即:U、I、R。而欧姆定律的应用都属于同一问题,即:已知三个量中的两个物理量如何求另一个量的问题。如:已知U、R求I,应用公式 I = U/R已知I、R求U,应用公式U = IR已知U、I求R,应用公式R = U/I2、强调公式应用中上节课讲过的“张冠李戴”问题 推导欧姆定律的两个变换式 应用
例题1:课本P77例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 I = 0.3安,U =2.5伏。 求:R 解:根据欧姆定律 R = U/I = 2.5伏/0.3安 =8.33欧。 答:小灯泡灯丝电阻为8.33欧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例题2:课本中例题2。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例题3:按例2的要求完成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画出电路图,看教师板演 规范解题步骤
练习
小结 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作业 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 加强解题规范性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复习引入 接在串、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灯泡坏了,对其它灯泡有什么影响?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同一导体的I、U、R的关系,对于串、并联电路中的I、U、R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你猜猜看 思考、猜想 带着问题学习
新课教学一、电阻的串联 问:要研究串、并联电路中I、U、R关系,需要什么器材,怎样设计电路?请学生画出串联电路图,标出各电阻的I、U、R值;怎样测I、U、R?(电流表、电压表)。 画电路图,设计方案 应用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ABC电流I(A)U1U2U电压U(V)分析得:串联电路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②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U=U1+U2+……问:电阻关系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但比较麻烦,必须测每个电阻及总电路的I、U、R值,我们尝试用推导的方法求出。从上面的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导出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R=R1+R2+……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几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大。 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思考回答:实验或推导 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加深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二、电阻的并联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并联电路地特点: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②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  从上面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以导出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几个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都小。
三、应用 1、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是并联还是串联?2、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如何?3、家庭电路中,为什么要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 --防止电路过载而损坏电源,或导线过热而发生火灾。四、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 并联;但节日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与一般的灯不一样。每个灯除了有灯丝以外还有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灯脚之间,这个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灯丝的电阻。因此,小灯在发光时绝大部分电流是通过灯丝的,只有少量电流通过电阻,于是小灯泡正常发光。当灯丝被烧毁后电流全部通过电阻,电阻上的电压将大大增加,这样使其它灯上的电压减小,所以其它的灯变得比原来暗一些。 思考、回答 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结 小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作业 课本P80练习
教学反思 实验方法和理论推导方法在这节内容都得到体现,很充实
第四 课时 复习+习题
一、基本知识点
1、欧姆定律:I=U/R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 路特 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 流 内 容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公 式 I1=I2=I总 I总=I1+I2
电 压 内 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公 式 U总=U1+U2 U总=U1=U2
电 阻 内 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公 式 R串=R1+R2 =+
分 配 内 容 电压分配: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电流分配:并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公 式 U1∶U2∶U总=R1∶R2∶R总 I1∶I2∶I总=∶∶
二. 重、难点解析:
1. 串、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总电压和总电阻的含义:
以串联电路为例,在下图a是两个导体串联起来的电路,如果把导体R1、R2看成一个整体,图a就变成图b。因此,串、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总电压、总电阻中的“总”都是电路的一种“总代替”(或等效代替)的意思。
   
2. 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如上右图所示,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对于一定电压的电源来说,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很小,小到电路中的用电器没有反映。电路中串入电灯时,电灯不发光,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表也不偏转。可见,电路已形成“开路”。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而电流表的电阻很小,RV>R>RA,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电源电压几乎全部加在电压表两端,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的电压。
同理,当电流表与某一用电器并联时,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此时电流几乎全部通过电流表,而不再通过与其并联的用电器,此时,该用电器就被局部短路(又叫短接)。
3、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在串联或并联电路中,用一个电阻代替电路中的几个电阻,这个电阻叫原来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又叫总电阻。
  计算总电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总电阻跟几个电阻之和含义不同。
  (2)总电阻不一定大于各部分电阻值,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分电阻。
  (3)n个相同电阻串联,总电阻R串=nR,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R并=R/n。
  (4)两个电阻并联,总电阻R并=R1R2/R1+R2。
三、复习方法指导
1、怎样分析变化的电路: 
  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或开关的启闭,会引起电路结构的改变,或使电路的电阻改变,从而造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这一类电学题叫电路变化题。
  (1)串联电路。
  一般的解题方法有两种:
  ①运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分析方法。
  ②利用串联电路的比例关系分析:
  (2)并联电路
  一般解法有两种。
  ①先“部分”→再“整体”→再“局部”。
  ②由“局部”到“整体”。
2、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解电路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是:
  (1)审题:(挖掘题目已知条件,弄清所求量)
  (2)画电路图(建立直观的物理图景)
  (3)联想(联系所学的电学规律,形成思维推理过程)
  具体做法是:
  ①通过审题,首先弄清电路的结构,是串联还是并联,若题目给出了电路图,要用“去表法”分析各导体之间的连接方式。若题目没有给出电路图,则要分析题意,判断电路的接法,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②明确已知条件,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弄清所求量,如果题目中给出电表示数,要用它所测的物理量的符号和数值表示出来,并在电路图上标明:以建立直观的物理图景。
  ③会利用电路图进行分析和推理。
  一般方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看能求哪些物理量,利用欧姆定律,已知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上的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两个量。或是利用电路特点,对同一物理量的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三、例题解析:
  例1、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滑动时,则(  )
  A、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分析:利用“去表法”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电阻R跟变阻器串联的电路,其中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可用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分析方法,当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使电路中总电阻变大,因总电压一定,根据欧姆定律I=U/R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变阻器的阻值增大,它两端分配的电压也增大,电压表示数将变大。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D。
 例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2=6Ω,当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5A,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3A,求:(1)R1的值;(2)电源电压?
    分析:开关S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见(甲)图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2被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见(乙)图。
  
 在两个电路中,由于每一个电路中已知条件不够,所以分别用其中一个电路都不能求出电阻R1和电源电压,而要用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常用电源电压不变这一关系列方程组。
  解:根据U=IR,电源电压U不变,可列出以下两个方程:
  (甲)图:U=0.5A×(R1+6Ω) ①
  (乙)图:因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是0.5A+0.3A=0.8A
  U=0.8A×R1 ②
  ①式=②式, 0.8A×R1=0.5A(R1+6Ω)
  得R1=10Ω,U=8V
  答案:(1)R1的值是10Ω,(2)电源电压是8V。
  说明: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学到:
  (1)有两个过程的电学计算题,要分别画出它们的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量值。
  (2)在两个过程中,由于电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电路的总电阻因而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各部分电压随之变化。因此,在运用欧姆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对应”。
  (3)在电路计算中,定值电阻和电源电压是不变量,可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