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项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爱心项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4 15: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心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运用适宜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文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1.认识、理解“勇敢”。
  游戏: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4.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5.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提纲,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
  6.结尾。
  (1)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把你战胜挫折的体会写在小书签(课前发给学生)上,送给自己或同学、老师。
  (2)格言背后的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