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品读、感悟 六、教学设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著名散文。作为一位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作品表现了作者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第一课时:整理全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解读假如得到三天光明的安排,体味作者诚挚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前面一部分,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者对世人的规劝,表白自己的内心,拓展《命运交响曲》和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之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场体验失明的感觉: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并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桌旁拿出一支笔,写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21·cn·jy·com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作品还有:《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海伦?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学习正文部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暗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渴望吗? 海伦·凯勒在这假想的三天光明里都要看些什么?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选择
理由
第一天
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朋友
看望亲爱的老师
看朋友
看小狗们的眼睛
观察房间里的小东西
第二天
人与自然的历史
仰望壮丽的曙光
参观自然史博物馆
参观首都艺术博物馆
看戏剧
第三天
日常世界
2.自主、自由地在一部分中选择一段文字进行分析感悟。 约朋友来家: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使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小狗们: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房间里的小东西: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好奇。 书籍:“崇敬地落在”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将书比喻成“辉煌的巨大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在作者人生中地巨大引导作用,也写出了崇敬盲文的原因。 森林散步:“陶醉”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看到美丽大自然地愉悦之情。“拼命”一词极为真切地写出了对光明的高度重视。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阐述,不必要求完整,在阐述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理解。)21cnjy.com
…… 3.这三天光明给海伦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4.学习引言与结尾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态生活?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的理解。(1-5自然段,抽读)
“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
(2)“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你是否学会了感激?
(3)她常提及“有视觉的人”,有何用意?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从树林里远足回来,正常人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也许同样是没有什么。
我们看看作者的感受,一个仅仅凭借触觉感知世界的人有什么感受?
朗读第四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说“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中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第一段中,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所以,海伦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尖锐:灵敏而深刻??)www.21-cn-jy.com
(3)她想要给我们什么忠告?(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归纳海伦的性格和精神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一颗追寻人类崇高精神和同情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总结课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言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六)拓展延伸:? 21教育网
1.世界上有着海伦的残疾的人有许多,那么有着类似经历和精神的人有多少呢?(举例)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畅所欲言,真诚。
★2010中国达人秀冠军钢琴王子李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他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甚至在三年的时间内练成了钢琴十级,用脚趾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在表演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2·1·c·n·j·y
★澳大利亚的“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约翰·库缇斯说,他一出生,腿就是畸形。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骶骨发育不全。他没有肛门,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由于腿部完全没有发育,刚刚出生的小约翰看起来只有一个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 约翰·库缇斯说,医生们曾断言他活不过一天、一周、一个月。但他在医生的断言中活到了现在,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澳大利亚残疾人乒乓球冠军,成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且有了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他说:截肢手术让我身体的平衡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必须要重新学习走路、走楼梯,甚至上厕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只是挑战而已———我根本不相信有问题,我只相信有挑战。惟一让问题消失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挑战,并积极地面对。不管面前是什么样的挑战,我都用我的方法积极地冲向它。我实在记不起自己当时站了多少次又摔倒了多少次,我只知道如果摔倒十次,那么第十一次一定要站起来,五十次的摔倒那么五十一次要站起来,如果一百次摔倒,那么该死的一百零一次再站起来! 约翰的名言: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约翰·库缇斯在青岛演讲,开场直白有力:“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残疾,那么,你的残疾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请问你的残疾是什么呢?”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2.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写一段话 (七)结束语 灾难过后,人们感慨的是活着真好;残废之后,人们感慨的是健康真好;那么现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否应该对生活、对周围的人事怀着感激,并不理所当然的接受一切;海伦是一个健康的人,残疾的反倒是我们这些漠视一切的人……
对比阅读:盲人看(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