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05 17: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结合情感通过朗读体会字词用法含义,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及夸张手法。
2、通过品析心理活动的句子,看清人物内心世界。
3、通过文本品读,探究成人世界的复杂性,看清人性的弱点。
提升目标:
1、通过续写童话结尾,探究童话本身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情感通过朗读体会字词用法含义,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及夸张手法。
2、通过品析心理活动的句子,探究荒诞故事发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字词反馈,扫清障碍
称职、滑稽、头衔、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PPT 出示词语,生1试读,纠音,齐读2遍;点拨“滑稽”“骇人听闻”)
二、开门见山,了解体裁
1、齐读课题《皇帝的新装》
2、对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从体裁来看,这是一篇——?故事?(生:童话故事)
3、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是怎么判断这是一篇童话的?
(预设:因为是安徒生写的,安徒生是童话大王。故事都是虚构的,时间地点都不确定。都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的。给小孩子看的。故事情节夸张且富有想象力。)
师:不符合实际,夸张,想象,大家基本上把童话的特点总结出来了。
其实,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夸张、想象。
三、感知故事,体会荒诞。
(一)指导朗读,读出夸张。
读了故事,结合预习,你觉得故事里最具夸张力的细节是什么?
(2分钟生自己找,全班交流)
预设1:皇帝爱新装的情节
指导:生找出并读出来,分析认为夸张的原因,突出强调皇帝爱新装喜爱到了极点,就此引导学生分析出皇帝昏庸无能的形象。(皇帝应该做什么?你认为这个皇帝怎么样?)
朗读要求:读出夸张味儿,关联词、数词、量词等词重读,“都”字延长读。
(再抽生读)
预设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指导:这其实是骗子的谎言,被你一眼识破了,你想象一下骗子说这句话的神情、语气,再读一遍,想好你觉得要读好哪几个词?
预设3:君臣看新装的情节:“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指导:为什么觉得这句最夸张?(生:这布根本不存在,偏偏说精致无双)。这是在撒谎,是谁说的?(生:随员们),他们说这个的语气是怎样的?(生读)是轻声说出来的还是喊出来的?(生:喊出来的)为什么是喊出来的?要让别人听到,看看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生:感叹号)读出夸张。
(二)分析主要人物心理,看清人物内心。
文中对衣服称赞的人不止他们还有谁?大家都是怎么说的?(板书)
皇帝心理
在这其中皇帝先派谁去看布料,为什么?(两层原因)
(分析皇帝心理一波三折的变化,揭露其狡猾、虚伪、愚笨的本质)
老大臣、官员心理
1、相继派了两个最妥当的人去看布料,但这两个人也夸赞布料美极了,为什么?他们真的看见了吗?那他们为什么选择欺骗?(找出描写他们当时心理活动的句子,找生读,读出害怕、惊慌的心情)
2、他们怕的到底是什么?怕丢了面子,丢掉官职,丢掉名誉、荣誉甚至生命。找到人性的弱点。
四、探究荒诞,理清背后因素
分析人物语言描写,寻找闹剧上演的根本原因。
(ppt出示一系列语言描写)再看这些对布料的极力夸赞,你会发现唯独谁没有赞美过——骗子,明明是骗子导演的一场骗局,但是全城的人都心甘情愿地被骗甚至帮骗。
问题:这个荒唐的闹剧为什么能够成功上演?
整个宫廷的腐败,人人都在虚伪掩饰,讽刺了整个社会所有成人的虚伪、愚昧与自欺欺人,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五、解决预习单难点
现在,我们再看预习单中大家普遍没有解决的问题,当所有大人都在甘心上演这出闹剧时,安徒生却安排了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他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结合学习理解,任选一项完成。
A、结合你的理解,写出大臣、官员听到小孩子的话时的心理活动。(30—50字)
B、续写故事:皇帝回到皇宫……(80字左右)
七、作业
任选其中一个:
A:任选一篇安徒生童话故事,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写出人物性格。
B:自编一个具有哲理的童话故事,描写出人物心理,体现出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