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六读课文)
一、文本分析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两个骗子利用,上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最后借小孩之口说出真相,揭露了人性中自私虚伪的弱点,告诫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本文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意义深刻,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幽默夸张,在令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学情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本文的内容和思想,了解童话这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本篇课文的基本能力。但毕竟刚刚升入初中,基础知识还有待提高,理解能力也有限,需要教师点拨。同时,童话故事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21·cn·jy·com
三、目标阐述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积累字词,掌握新词的读音和词义;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本篇童话的现实讽喻意义;能理解并学习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练习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调动创新思维的方法,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领会童话所揭示的人性中虚伪的弱点,养成敢于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通过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本篇童话的现实讽喻意义。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学习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四、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每个人童年的梦。安徒生用他那支神奇的笔,带我们走进了神奇的童话王国。那个渴望温暖,渴望幸福,最终冻死在角落的小女孩;那个受人排挤,遭人欺侮,最后美丽蜕变的丑小鸭……那都是大家记忆深处的感动。今天,《皇帝的新装》又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一遍,注意标注段落和落实字词。
1在幻灯片上显示:炫耀?称职?妥当?呈报?滑稽?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指定学生站起来读,及时纠正错误读音。21*cnjy*com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两个骗子利用,上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最后借小孩之口说出真相的故事,揭露了人性自私虚伪的弱点,告诫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来源:21cnj*y.co*m】
再读课文,说说感受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试着找出故事的线索,将课文分为四部分,并归纳段意。(请同学站起来回答)
板书故事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最后幻灯片展示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皇帝喜欢穿新装(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4)骗子借做新装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22)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到最后)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故事的高潮)。
找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读课文,说说精彩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说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关于人物的描写的句子,要求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就学生说出的一些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21cnjy.com
四读课文,赏析精彩
学生齐声朗读指定段落,自己分析人物特点,分析用笔的精妙和童话夸张和想象的特点。教师要加以诱导,帮助学生理解,并予以明确。2·1·c·n·j·y
如(1)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教师诱导: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皇帝的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皇帝爱新装到了痴狂的地步,爱慕虚荣,奢靡无度,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行骗埋下了有力的伏笔。21·世纪*教育网
(2)?课文第5段是对皇帝进行心理刻画,写得十分精彩,值得反复品味。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么样了,但他转念一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敢相信,这是第一次转折。接着是第二次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但是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滑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3)写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点,写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如"愿上帝可怜我吧!""我的老天爷!"写眼睛,一再写他睁得怎样大,写语言,对一些词语反复使用,极力描写老大臣对子虚乌有的衣料的赞美,和前面说的"诚实"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强了讽刺意味,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www-2-1-cnjy-com
五读课文,自主探究
幻灯片上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并指定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从多元的角度节解读这篇童话。2-1-c-n-j-y
1、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给童话中的皇帝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可能五花八门,?骄奢淫逸、昏庸虚荣、自欺欺人等,言之成理即可。
2、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说说你的看法。
3、对于有人说这篇童话的主题仅仅是揭露皇帝和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同意吗?(点拨:文中也有对普通民众的描写,区别在于嘲讽程度不一样,对前者是尖刻的,对后者更多的是同情。特别是借由成人对立面的无知无畏的小孩之口说出真相,恰恰揭示的是一种成人虚伪、自私自利的人性弱点)21教育网
六读课文,结束课堂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束课堂。
作业布置
学习童话夸张讽刺的艺术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续篇。
五、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故事的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主题:揭示了人性虚伪自私,自欺欺人的弱点。
写作特点: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导入、初读、细读、小结)
一、文本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是一篇富有想象、同时反映生活的童话故事,运用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本文诙谐有趣,且内涵丰富,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2·1·c·n·j·y
二、学生分析
由于是初次接触此类童话体裁的文章,因此,学生需要从中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学生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记叙文的能力,基本能读懂童话故事中的前因后果,因此,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学习本文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和理解,结合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培养自己阅读童话的能力。
三、目标阐述
知识和能力:
能理清故事情节,说出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能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过程和方法:
能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采用反复朗读的方法;能在简洁复述文章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采用思考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汲取敢于说真话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能理清故事情节,说出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走进童话
1、视频欣赏,激发学生对童年时童话的回忆
同学们,那些优美的童话故事总是让我们心驰神往,这些失忆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你还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21教育网
2、揭示文题
今天,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文明世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3、补充文学常识:安徒生和童话
(二)粗读文本,认识人物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明确:皇帝、骗子、官员、群众、小孩)
课文的情节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明确: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21cnjy.com
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活动的,例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明确: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www.21-cn-jy.com
2、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21·cn·jy·com
3、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思考:结合以下问题,说一说,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用夸张手法表明皇帝的心思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昏庸懒惰,由此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骗子行骗埋下伏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为什么皇帝要先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明确:说明皇帝很心虚,害怕他自己看不见布料,说明了皇帝的愚蠢和不称职。)21·世纪*教育网
???游行中的皇帝听到老百姓说的真话以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在被揭穿后他并没有穿衣服,同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明确:说明皇帝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总结: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昏庸无能、愚蠢可笑、自欺欺人的人。
(三)细读文本,体验情感
1、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整理出复述故事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话语复述课文。
明确:思路: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皇帝的游行如同一场可笑的闹剧,皇帝的新装如同一个讽刺的笑话,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那么,安徒生想要借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1、无情揭露当时社会的丑陋,讽刺了统治者的虚伪和愚蠢,以及自欺欺人的丑行。2、揭示了人们在受世俗影响后虚伪懦弱的性格特点。3、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诚实而正直的心。2-1-c-n-j-y
(四)小结提升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21*cnjy*com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本文写一个续集,描述皇帝游行后发生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导入、预习、再读、细读、美读)
一.文本分析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本单元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掌握童话主旨,同时能够了解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典型的、又独具特色的人物童话,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整个童话世界的精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文写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1·世纪*教育网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故事虚幻奇特,描写语言精巧多变,结构引人入胜,主题深刻凝重。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观点,以及学习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写法,并学习“炫耀”“滑稽”等生词的读音和释义。www-2-1-cnjy-com
初二的学生,在认识上,对童话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想像、夸张等写作方法已经能够理解,但挖掘文章深层次主题的能力还较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童话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能通过学习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体会。2-1-c-n-j-y
学习本文,需要学生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拓展法等多种自主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理解行文线索,并能运用想像、夸张等写作方法。
能够掌握“炫耀”“滑稽”等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2.过程和方法
能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故事简要复述法。
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并融入自己的体验。
(2)能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4.教学重点
可以理解行文线索,并能运用想像、夸张等写作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并融入自己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让一个同学简要复述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故事。
导语设计: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大家都读过哪些童话?(学生回答: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青蛙王子……),哦!大家读过的童话这么多!可以看出你们对童话的喜爱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是什么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确实,这些精彩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文明世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
2、预习成果检查(生词注音释义)
炫耀(????)?滑稽(????)??? 陛下(????)
头衔(????)?骇人听闻(????)???勋章(????)
称职(????) 钦差大臣(????)???随声附和(????)
不惜:??????????
炫耀:
称职:??????????????????????????????
愚蠢: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梳理情节脉络
(1)这篇著名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一个同学简要复述)
(2)思考系列问题:
这篇童话有哪些主要人物?
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是什么?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每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4.细读课文,赏析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1)以“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一个(?????????)的孩子”、“两个(?????????)的骗子”为句式,在(?????????)处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证明。21cnjy.com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2)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21·cn·jy·com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www.21-cn-jy.com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4)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大臣这一人物形象。
如: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所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21教育网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骗子这一人物形象。
(5)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孩子这一人物形象。
5.美读课文,体验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请一名同学带感情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要求:
(1)有条理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
(3)然后找同学起来评论。
(4)坚持复述一次、评论一次的原则,一步步的提高,达到最后的完善
6、课堂小结
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这篇童话我们也能感觉出,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说真话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2·1·c·n·j·y
7、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想象与夸张的写作方法,为《皇帝的新装》续写结尾,字数不少于200。另外,课外自己阅读安徒生其他著名的童话故事如《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
五、板书设计
?????????????引子:皇帝爱新装——为何被骗
?????????????开端:骗子织新装——骗子行骗
故事情节 发展:群臣看新装——大臣助骗
?????????????高潮:皇帝展新装——百姓传骗
?????????????结局:小孩揭新装——小孩揭骗